什麼是自梳女的意思概念介紹歷史發展
自梳女是指女性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那麼你對自梳女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自梳女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自梳女的介紹
自梳女也稱媽姐或姑婆,死後稱淨女,是古代中國女性文化的一種。中國古代封建禮法嚴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與女伴相互扶持以終老,這就是自梳女的雛形。明代中後期由於蠶絲業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自梳的習俗在封建禮法的壓迫下,得以相沿300餘年,在晚清至民國前期達於高潮,直至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和戰亂的影響而漸趨消歇。2012年12月25日,順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成立。
自梳女的歷史發展
到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五六十歲時,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而她們就是中國最後一批自梳女。
過去“自梳”具有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選擇吉日吉時,良辰吉日一到,便請村裡德高望重的嬸母、伯孃主持祭祖,然後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髮髻,表示永不嫁人。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
自辛亥革命的發生和中華民國的建立,封建制度和習俗徹底破除後,自梳風俗已經式微,到了民國初年,整個中國的絲業崩潰,自梳女無以維生,部分人便去香港當“自梳住家女傭”,即媽姐;今日香港北角東部的七姊妹,也是沿於自梳女。
2011年的一次調研顯示,明確登記在冊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齡在85歲到90歲之間。
自梳女的守墓習俗
自梳女一旦辮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為鄉黨所不容,會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死後,其父母不得收屍葬殮,由自梳女們用草蓆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無自梳女,便被拋入河中隨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後,便自立於社會,可以走出深閨,出外耕作、經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孃家或其他親戚家裡,只能抬到村外,死後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弔祭掃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買門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義上的妻子,以便將來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給婆家一筆錢來“買門口”。
“守墓清”是守節之意,有“墓白清”和“當屍首”兩種形式。“墓白清”又稱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論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長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錢買作那一家當媳婦,買成後,要舉行“拍門”,“入門”儀式。所謂“拍門”,就是當自梳女來婆家認作媳婦時,婆家先把門關上,自梳女要“拍門”,阿婆在屋內提出種種難堪的問話,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嗎?”,“以後不反悔嗎?”等等,自梳女必須回答得阿婆稱心後才開門,自梳女入了門就算被接納為這家的媳婦,以後,必須經常在經濟上貢納給婆家,翁姑死時,要前往執喪。另一種形式叫“當屍首”。即當男子死而未葬時,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守靈送葬,以後,如翁姑稍有不滿,可趕出家門不在再認作媳婦。
自梳女“守墓清”買了門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憐自梳女受盡精神和勞累身體的折磨,才換得個死的“門口”。
自梳女的歷史發展
什麼是自然失業有哪些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