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意與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意與氣在人身中,無形無色,而非目所能觀也。 須知氣於人身之中,佔據重要地位,因氣乃體之 充也。用以催血,用以養血。 氣之成,由於命門火與精液涵煦覆育而成。道家 稱之謂水火既濟,或謂內丹。其所存之處在丹田。道家異常珍視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常人鹹以血為身中之至寶,所視為最貴者,不知 氣實較血猶為貴焉。因氣與血以氣為主血為副,氣為 衛,血為營。人之一生,全賴營衛,若有營無衛則不運,有衛無營則不和。易言之,衛為重,營為輕。血 不足尚可暫生,氣不足則立危矣。 故養氣甚為重要。太極拳之特點,除養身外,尤 以養氣為主。諺雲: “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凡 。 練太極拳者,無論在盤架子或推手或大履後,其呼吸 仍覺自然面色亦不變更,而內部氣分及周身,反較未 運動前為舒適,足見能養氣,功效最大,決無急促勞 頓之弊。進言之,氣充則血足,血足則體強。體強則 意堅,意堅則魄雄,魄雄則可以延年而益壽。且能入修士之門。

  至於意,或曰意即是心,心即是意。實則心與意,期間亦略有區別。心為意之主,意為心之副,心動則 意起,意生則氣隨。換言之,心、意、氣三者有迴圈 相連之關係。心亂則意散,意散則氣浮,反言之,氣 沉則意堅,意堅則心定。故三者相互為用,實相系而 不可離也。至於氣隨則能催血又能運神,迨至此方可運用。



 

  夫意氣,理也,拳術,法也。有理無法,不能豁 然貫通;有法無理,等於捨本逐末。故意氣與拳術, 實有相互之關係。 太極拳之用意與氣,在初學者雖甚困難,但並非 無入門方法。即初練十三勢或練單式時,必須從設想 兩字著手,比如雙手作按式,即假想前方若有敵人, 此時手掌中並無氣可發, 己乃假想氣由丹田貼於脊背, 然後由背而臂而腕而掌以透出之,發於敵身。此種假 想初學時雖屬渺茫,但習之既久,即能運用自如。

  至 氣在人身內部旋轉方式有二。其用於四肢,意之所至,氣則隨之, 無論何處,均可行運。 太極拳之開合、鼓盪、呼吸、進退,即練其氣於 周身,使能由體覺、筋覺、觸覺以敏其神也。 或謂《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 : 在氣, 在氣則滯, 有氣則無力, 無氣則純剛” 略視之, ,氣為無用,不知該節所謂氣者,乃人身呆滯之氣,或 浮躁之氣,或發怒時之暴氣。此種滯氣、浮氣、暴氣, 在發時雙足虛浮,重心必失,故謂無力。

  太極拳所謂 氣者乃丹田之氣,此氣清而平。能平則和,和則暢達, 暢達則通行無阻。故與滯暴之氣絕不相同。 且《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論氣之處甚多, 如雲: “以心 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 遂,乃能便利從心。 ”又云: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 活之趣。 ”又云: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 ”又云: “氣以直養而無害。 又云: ” “心為令, 氣為旗。 又云: ” “腹鬆氣沉入骨。 ”又云: “牽動往來氣貼背。 ”又《十三勢歌》中亦云: “氣遍身軀不少滯” 又云: “腹內鬆淨氣 騰然” 又云: “意氣君來骨肉臣” “意氣均來骨肉臣” 或 皆言氣之重要。全在學者能否辨別其清平與滯暴耳。 故清平可取, 滯暴不可有也。 至於意與氣之關係, 猶如汽車中司機之與引擎。意如司機,氣如引擎,二 者不可缺一也。

  太極拳中氣之呼吸及運氣法

  人稱太極拳為內家拳者, 有三因也。 一為儒家之意, 所以別於方外也; 一為節拿抓閉等技, 行之於內而無形也; 一為內部氣之旋轉運用***鍛鍊氣神***是也。

  太極拳中初步氣之呼吸,專鼻而不尚口,與普通以鼻吸口呼者不同。且至藝高時,胸腹中之氣 ***出自中焦***,可分為上下二層 ***俗謂先天氣、後天氣***。 呼時上層氣 ***後天氣*** 由鼻撥出,同時下層氣 ***先天氣*** 反降入丹田; 吸時上層氣由鼻吸入,同時下層反由丹田逼上。 此種境界,俗曰氣通。 凡練習正宗太極拳術,至相當程度時,均能達之。 然初習者,可不必過分求之,以免妨礙拳式姿勢,祇求動作和緩,呼吸自然,周身舒適而已。。否則屏壓抑制,勉強使氣降沉丹田。 勢必易入岐途, 下部發生痔疾腸疝一類病症。

  但至相當程度後,則氣之呼吸,如何運用,亦不可不加註意。 若不知理,即不能達太極之聖境。《十三勢行功心解》中雲: “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意即呼吸與動作,當求其互相合拍。。應呼者呼,應吸者吸。 蓋吸則為虛,呼則為實,知之然後身體自能靈活。否則虛實不分,練習太極拳之真諦全失,因太極拳最注意虛實也。

  普通教習授徒,分為內外兩部。 內部為呼吸,外部為拳勢。 往往僅教外部,而不授內部。 此乃授之不得其法,反滋弊端,故不如聽其自然,日久或能知其訣竅,非謂教者故意不肯示人也。

  惟本書為指示初學者應有之常識,不能因噎廢食,故亦詳述其運用之法。大抵在盤架子之時,出手為呼,收手為吸; 升為吸,降為呼;提為吸,沉為呼; 開為吸,合為呼。動步轉身及各式過渡之時,為小呼吸。 小呼吸者,即呼吸不長,又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也。

  在推手時,按為呼; 擠為呼; 履為吸; 掤為吸;化為吸;被履為自然小呼吸,此小呼吸,乃求心靜,心靜則可試聽對方之行動,而不致有誤。如被被擠、被按至不能再吸時,則改為呼,因使吸進之氣,散於四肢也。 故呼之不能再呼時,改為吸;吸至不能再吸時,改為呼。 呼與吸,原可迴圈而變更也。

  在大履之中之呼吸,閃為呼;靠為呼;按為呼;履為吸;被靠為吸;被履為小呼吸;轉身將按未按時為小呼吸;其也動步未發勁時亦均為小呼吸。 因求其靜而能視聽,且有沾黏勁也。劍、刀、杆、散手等呼吸運用,亦與盤架子者同。 即出手為呼,收手為吸; 升為吸,降為呼;開為吸,合為呼等等,恕不敍述。

  至於內部氣之旋轉方式,分為先天往後天、與後天往先天二種:

  ***一*** 由前往後 ***俗謂由先天往後天***,即丹田氣往下達於海底,抄尾閭而起,緣脊上行,經玉枕、天靈等穴,下過前額、人中、喉結、心窩、臍輪等處,而仍歸於丹田原處。

  ***二*** 由後往前 ***俗謂由後天往先天***,即丹田氣往上過臍輪、心窩、喉結、人中、前額等處,經天靈、玉枕等穴,緣脊下行,抄尾閭而過,達於海底,往上仍歸於丹田原處,正與前式相反。

  此種行氣,初練時亦甚渺茫,日久自能達斯境界。以上兩種內部氣之旋轉,除單人練功時當採用外,在與人交手發勁時更宜注意。 否則,發勁雖厲,亦徒然。

  按太極拳中武藝高超者,不僅己身內部氣之運用純熟自如,即對方身內之氣,或升或降,或前或後,均可由手探知。 斯種精微功夫,非初學者所能瞭解也。至於呼吸中含有哼哈二字 ***功深後亦能兼以口,或僅以臍作呼吸***,藝高者在單練或與人交手時,每於無意中口露此二字。 其理有三: 一使內氣舒泰,無屏壓受傷之虞;二使內勁全部透出,無稍滯留;三使敵人驚惶 ***敵既驚惶,動作散漫,神志昏迷,進退失據,不能自守,則可乘虛而入***。 故哼哈二訣,用處極大,學者不可不知。

  哼,多用於引化時 ***內氣為吸***。哈,多用於拿發時 ***內氣為呼***。乾隆舊抄本《太極拳經歌訣》內載: “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 動分靜合屈伸就,媛應急隨理貫通。”又《太極拳老譜》中內載;“對待 ***即推手*** 有往來,是早或是晚。 合則放發去,猶如凌霄箭。 滋養有多少,一氣哈而遠。 口授須祕傳,開門見中天。”由此可知哼哈二字之妙用焉。

 

何為太極拳迭的標準
太極拳技擊十大要素
相關知識
太極拳意與氣
處理好太極拳意與形的關係
太極拳意氣勁論
太極拳形與意的關係
太極拳中的氣沉丹田
練習太極拳中的氣感要如何做
太極拳的內氣表現有哪些
太極拳勁與力的發放是怎樣的
太極拳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吳式太極拳的行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