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的立體螺旋運動形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螺旋,是宇宙萬物組合、執行、演化普遍存在的定勢規律,任何物態運動都是無休止的、極複雜的、開放的複合螺旋運動。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周易·繫辭上傳》:“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遣。”說的是易理規範制約天下萬事萬物,可以涵蓋萬事萬物的整個螺旋形發展的全過程。拳論曰:“太極是撅勁,動作走螺旋。”太極拳大師洪均生先生對太極拳螺旋纏絲運動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發現了太極拳螺旋纏絲運動的規律,提出了太極拳螺旋纏絲運動

  的公轉與自轉理論。陳式太極拳以易學為基礎,以陰陽規律為基本規律,不論是從內到外,從上到丁從簡單到複雜都是走立體螺旋,即“處處走螺旋’’和“無處不螺旋,’。

  1.順逆纏絲

  順逆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此拳的精華。陳鑫講:“拳者,纏法也。”“不懂纏絲勁.即不懂拳。”陳照奎先生講:“以順纏和逆纏為基本纏絲勁。”纏,本義為圍繞、纏繞之義。《說文》中有“纏,繞也。”因而纏繞即為走螺旋。詩日:。人人都會衝一拳,看吾衝拳玄不玄.太極衝拳螺旋勁,纏絲擰出快如電。”

  在陳式太極拳中以小指領勁向手心方向旋轉.同時,大指和小指相合形成瓦壟掌.為手的順纏;以大指領勁,向掌心方向旋轉,同時大指與小指相合,形成瓦壟掌.為手的逆纏。當出腿或收腿時,如以腳掌外緣領勁,向腳心方向旋轉,膝部向襠外方向旋轉,即為腿的順纏:如以腳跟裡側領勁,向腳心方向旋轉,膝部向襠內方向旋轉,即為腿的逆纏。無論順纏還是逆纏,都以螺旋運動為主要形式,再結合手法、腿法,形成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纏絲勁。

  2.開合螺旋

  陳鑫說:“學太極拳,學陰陽開合而已。”“太極拳之道.開合二字盡之。”一般講,所謂開,是指肢體和內勁向外伸展放大的意思;所謂合,是指肢體和內勁向內收斂縮小的意思。但是.開合不僅僅是肢體的簡單縮放,陳照奎先生講:“開,在螺旋中開.而不是掰開;合,在螺旋中合。”行拳中強調中節開.梢節合.在“單鞭”“懶扎衣”“白鶴亮翅”中講求兩肘相開,兩手相合,兩膝開,兩腳合。“外三合”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腰與胯合,這六個點形成了一個立體空間,把自己重心穩固住。

  在“左右裹鞭炮”中,雙腕交叉逆纏略往裡轉,雙拳向前下沉.再以腰為主軸,結合丹田內轉帶動身體先微向右轉.再向左轉,同時略上升再下沉再向左轉旋轉上升.再運用鬆活彈抖向左右兩側沉肘發勁。兩拳先在閤中“裹”勁.再在開中“發“勁,像被壓緊的彈簧在突然問失去束縛一樣,展現出一種強大的反彈勁。
 

  3.腰.胯.襠的螺旋運化

  常言道:“腰襠膝.太極拳的發動機。”《拳論》中雲:“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在行拳中講求“腰不動,手不發”,即使很小的肇始動作,也先從腰部運動,由腰而背、而肩、而臂、而手,回來同樣由腰部牽動.並且要求走螺旋勁。

  襠、胯的運化,多在立體螺旋的前提下,走一個橫“8”字,從左右大腿處上下纏繞,裡外翻動,出入勁皆交於會陰穴處;形之於外.則表現在沉左臀翻右臀.或沉右臀翻左臀.兩臀上下立體螺旋翻沉。上下對拉拔長、上下相隨都是通過鬆胯、圓襠、旋腰的螺旋運化而完成。

  4.身法螺旋

  武術中常講“手、眼、身法、步”,太極拳套路練習中.全靠身形帶動肢體,由身體的螺旋運轉帶動臂、手、腿的”非圓即弧”運動。打拳過程中.要求式式立身中正,左右旋轉,不出自己的方圓。全身上、中、下形成一個球,胸腰形成一個立體螺旋的軸。使對方打到自己身上的力沿切線方向出去。

  如“白鶴亮翅”定式後接“斜行”.身體先向左螺旋下沉.重心偏右,再向右螺旋下沉.重心移到左腳,最後身體先略右轉螺旋上升,再向左螺旋下沉.重心是先向右移下沉.漸變到左腳,同時,右手順纏向左上畫弧.再由前上變逆纏經身前中線,隨身右轉下沉至右大腿外側略前,連貫起來.右手執行呈“S”型。

  從技擊上講.螺旋纏絲能減輕對方來力的強度,利用曲率半徑的變化,迫使任何加於這螺旋半徑上的力化去.使對方直來的勁力改變方向.變為我動作弧上的切線,使對方勁力不受阻,或不能組合.迫使對方勁力落空:我可趁機繼續旋轉,利用同圓切的慣性出方點.擊打對方空背之處。

  5.勁力螺旋

  《拳論》中有”拳法之妙,在於運勁”。王宗嶽講“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螺旋纏繞,沾粘連隨”是太極拳用勁的精華,因而在拳式練習中,要求明白每個動作有幾個勁.是什麼勁,勁點在哪裡,勁路如何變化.勁力結構是什麼。

  比如“倒卷肱”,掌推出去之後.還要有外捌、下塌兩個勁:退步時.有上開、膝扣、腿絆三個勁;而每個勁均是通過螺旋運動產生。在“連環炮”中.身先快速向右轉約45。略螺旋上升.左拳由腹前順纏外轉向右側出擊,右拳由右側前膝順纏收回至右胸下肋前.緊接著身體再快速向左轉約45。螺旋下沉,左拳自左肩前方逆纏收回至左肋.右拳由右胸下肋前逆纏向右肩前方出擊。雙拳收放均為螺旋勁。在“初收”中.雙手臂逆纏向前下沉,劉淑君老師講“像擦臉前.毛巾中全是水,用手把它擰乾一樣”。

  有些太極拳專家把這種螺旋勁比作“抽絲勁”“麻花勁”,三者雖都是比喻義,但比喻側重面不同。“纏絲勁”突出了動作的“纏”,”抽絲勁“突出了動作的”抽”,”麻花勁”突出了動作的“擰”。其相同點都是以螺旋動作為本體,均可稱作螺旋勁。太極拳中的八面螺旋勁.進而擊人.則如乘風破浪,一往無前:退而引人.則陷敵方於無底深淵。所謂”四兩撥千斤”.就是在螺旋纏繞中.引化對方勁力,消化對方勁力或改變其勁道。“四兩”之所以能撥”千斤”.不是與之對抗,而是運用接觸點的力的轉換來撥動對方之力。

  6.思維螺旋

  思維,即為對各種事物理性認識的過程。太極拳以易學為原理,有人稱易學為東方思維之母.因而太極拳中的思維方式可歸結為”陰陽思維”。《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即為”陰陽”。馬虹先生歸結了太極拳的八種思維方式:陰陽對立***對稱、相應***、陰陽互包、陰陽互根***相濟、互補***、陰陽全息***整體性***、陰陽變化有序***往復摺疊***、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陰陽變化的節奏性、陰陽變化的莫測性。在太極圖中,是黑白互回、互咬尾巴的陰陽魚,從中我們看到世間萬物均是處在此消彼長的螺旋變化之中。太極拳已不是一種簡單的武術,而變成了一門哲學,需要不斷地去研究,發現其中的奧妙,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提高我們的養生水平,鍛鍊我們的適應能力。

  7.丹田內轉

  陳式太極拳奇妙的內勁一一丹田內轉.也體現了“處處螺旋”的道理。古人講:”抓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道家養生家認為丹田是練功的”根”。現代生理學.也使我們知道了“丹田”即為我們的生命之源。陳式太極拳強調意注丹田,以意領氣,用逆腹式呼吸法.以真氣帶動。打起拳來,小腹內部內氣鼓盪、翻江倒海:外形則轉臂旋腕.旋踝轉膝,以丹田內轉為核心,貫穿整體一系列的螺旋運動.實現非圓即弧的運動。行拳時.全身放鬆,引真氣下行.意注丹田.再由丹田內轉啟動周身,同時.外呼吸引動內呼吸.以真氣帶動小腹內的諸臟器取螺旋形式轉動起來。

  馬虹先生講陳式太極拳的最佳呼吸方式為“周天開合呼吸法”。練內功時真氣執行,通過前後三關實現任督二脈暢通一週的所謂“小週天”,打通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的“大周天”。周天開合,即為真氣循經絡旋轉一個周天.拳式動作基本上為一個開合,使內呼吸與動作開合協調一致.內外相隨.周身一家。可見.陳式太極拳,無論是從內到外都是走“立體螺旋”。

  8.修煉過程的螺旋

  1 999年馬虹先生在全國第十期陳式太極拳教練班上提出了“太極拳的修煉工程”.即為“六合一”***規矩、明理、知法、懂勁、功力、神韻***;強調練好太極拳要過“五關“,即為明理關、放鬆關、懂勁關、呼吸關、持恆關:達到三層境界即為內外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陳照奎先生講“要學習這套拳,必須從難從嚴.過硬地下功夫”。陳小旺先生也總結了學習太極拳的五層功夫。太極拳不僅是一門體育課,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拳法拳理涉及醫學、生理、心理、書法、管理、軍事等多門學科.經

  過前輩幾百年實踐、充實、改進.已逐步形成一個體系.因而要學好太極拳必須認真研究拳法拳理.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從而使自己的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總之.太極拳的修煉過程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需要終生學習、修煉.經歷一個“認識一一實踐一一再認識一一再實踐”的螺旋上升的過程。

春季養生首選太極拳
人類的大腦是個太極圖
相關知識
陳式太極拳的立體螺旋運動形式
陳式太極拳的整體勁介紹
太極拳的四個基本運動規律
太極拳的四個基本運動規律
陳式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的金雞獨立
練陳式太極拳對身體的調節作用
練好陳式太極拳的基本方法
太極教學之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有哪些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