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下的勁力訓練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3日

  在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日漸突出的今天,勁力仍是太極拳的核心。正確的身型是滋生勁力、整合勁力、發放勁力的關鍵。各部分勁力的和諧統一是太極拳身型種種規矩的基本原則。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在生理解剖學中,我們知道人體的運動跟骨骼和肌肉有密切的關係,由肌肉收縮骨骼傳動,通過關節而產生力。也就是說,骨骼是槓桿,關節為樞紐,肌肉是動力,離開這三要素,一切皆為空談。所以說,尋求拳術的勁力,要以此為研究目標。訓練靜態中關節的定位,以下用圖分解剖析這一結構模式,讓朋友們直觀地瞭解。所謂關節定位,就是人體八大關節在三維空間中相對固定,由於關節的定位,必帶動所附著的肌肉拉抻和骨骼挺拔,在靜態中保持這一模式鍛鍊,從而是改變人的後天生理狀態,恢復先天的本能。仿四肢履地的訓練也是十分艱苦的,開始訓練時間可以從10分鐘為起點,每週加5分鐘。當能堅持1小時,結構模式不走樣,不變形,抬手即能感覺到肌肉含勁的狀態,始為得法,再深入尋求剛柔共濟、陰陽切換則水到渠成。此結構模式在實戰中威力是驚人的。指、掌、臂搖旋中將發出強大的勁力,並且本身的結構模式亦是發力的狀態。而自己僅感覺到肌肉拉抻、骨骼挺拔旋轉而已。

  人體的運動由寰枕、脊骨、肩、肘、腕、髖、膝、踝八大關節組成。八大關節三維空間中靜態相對定位、拉抻各自所附連的韌帶、肌肉。脊骨由於後天勞作形成S形曲線,由頸曲、胸曲、腰曲、骶曲組成。而中華武術的原理就是通過特定的方法調整脊骨,使之恢復先天狀態,即所謂拔骨。調整方法:向內曲的脊骨反相挺出***胸曲、骶曲***並且頸曲上拔,骶曲正直下沉。通過以上方法,會發現脊骨近似呈一條直線,請保持這種狀態一直到訓練結束。在訓練中有意識地將胸曲向後凸出,會有事半功倍的奇效。另外,寰枕關節***俗稱後脖子***要配合頸曲的上拔同骶骨下沉,能有效鍛鍊脊骨的彈性,日後結合脊骨的伸縮、內轉驚抖起梢節,能輕易地把進攻的對手重心挑、撞起,配合步法就能輕鬆的把他擊出。


  結構的外層肌肉在關節定位下均呈拉抻狀,而內層肌肉相對放鬆,形成一種剛柔互濟的陰陽對立狀態。要點:訓練中,兩肩墜沉、橫膈膜放鬆,呼吸勻,深、長,保持到訓練結束。結構三維空間位置:兩腳同肩寬,雙手抱球狀,胸部定位,相隔一拳的距離,十指撐開。按照圖l方法先調整脊骨保持狀態定位,上肢以肘為點定位,夾角950左右,下肢以膝為點定位,夾角1300左右。總的訓練方法就是,全身的骨骼拉開,各上肢大骨,下肢大骨以及脊骨軸向外拉。上肢骨:肘拉肩,腕拉肘,手指拉腕,下肢骨:膝拉髖,踝拉膝,足趾拉踝。要點:定位位置角度不變狀態下拉抻,否則會失去訓練意義。

  側方觀察脊骨同下肢骨似-Z形態,訓練中固定這一狀態,1.2.3.三個角用力,那下肢骨同脊骨拉抻比較容易掌握,即頂尖見力。在拉抻時,配合大腿根內轉,兩膝內合,但膝之間彷彿有彈簧狀合不攏,腳尖猶犁地之意,效果是剛中含柔,彈性靈活,一觸即發。

  上肢骨是以肘尖見力,鬆肩且外撐***肩由鎖骨、肩胛骨構成,鬆肩外撐就是下降鎖骨和拓展肩胛骨***似抱一棵大樹,但樹太粗,硬抱;手指要撐繃,環形拉抻。要點:抱樹意念只是方法,切莫追求。胸、上臂、小臂、腕內側手指均要抱,但肌肉要放鬆,結構模式是拉抻外側肌肉,而非內側,否則會失去陰陽切換之妙能。

  側面訓練同正面方法一致,只是改變身體方向。位置定位:身體側轉45°,前後腳距離一腳半,前腳跟略起,腳尖猶如犁插進地下,後腳全腳著地。注意:以上拉抻訓練要落實到各個相關位置,並非搞放鬆的“意念戰”,掌握方法一般二週即有明顯的勁力感覺,渾身各部筋膜、柔韌均有變化,靈活異常,本能防護速度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要點:兩膝尖力點要強,否則下肢同身體的連通會斷勁。

  此二式為側面訓練的深入,腳距三腳長,其方法同上。圖7前腳尖方向外轉,進一步拉長下肢的肌肉,身體略呈弓狀,加大脊骨後凸,使之更有彈性,增強骨骼的抗壓效能。此結構模式訓練方法對拳擊和散打愛好者有較大幫助,能提高反應速度、耐力、柔韌和爆發的勁力,實踐中要有意識地控制上肢、下肢肌肉鬆緊,多體會陰陽切換的變化,效果要比打沙袋、跑步、跳繩強得多。結構模式的訓練首先要定時、定量,養成習慣,有意練功,無意出功,無形無意中,勁力才增長迅速,只追求勁力去訓練,效果反而不會如意。

通向太極態的三階段
太極通體鬆軟論
相關知識
靜態下的勁力訓練
拳擊的耐力訓練
截拳道寸拳的功力訓練
邏輯思維的智力訓練題目
泰拳腿功的發力訓練法
如何進行泰拳的功力訓練
大槍的功力訓練和練習方法
兒童記憶力訓練的好方法
有效的記憶力訓練方法技巧
關於小孩子思維能力的提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