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學文言文教學以閱讀淺易文言文為總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學生要重點掌握語音、詞彙、語法、古代文化常識等文言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如下:
《童趣》知識點概括
一、填空
1.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作者清代文學家沈復,字三白,號梅逸。
2.全文緊扣題目《童趣》,第一段以“物外之趣”四個字點明主旨,二三四段分別寫了觀蚊成鶴、神遊山林、觀蟲鬥驅蝦蟆三件事來具體表現,並分別用“怡然稱快”,“ 怡然自得”,“呀然一驚”來表現當時的心情,始終圍繞一個“趣”字來寫。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童稚zhì 擬nǐ作 藐miǎO小 鶴唳lì 怡yí然 土礫lì 壑hè 癩lài蝦蟆
三、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
1、項為之強 項:頸,脖頸。強: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鶴唳雲端 果:果真,果然。唳:鳥鳴
4、以從草為林 林:樹林
5、興正濃 興:興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數十,驅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趕
8、必細察其紋理 細:仔細。察,觀察
9、昂首觀之 昂:抬。 首:頭。之:它,代蚊子
10、為之怡然稱快 怡然:愉快的樣子
11、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12,明察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13、以土礫凸者為丘 礫:小石塊,瓦礫
另:解釋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或用法。
1.使之衝煙而飛鳴***它,指蚊子*** 2.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
3.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它,指蚊子******此,這,指蚊子如鶴飛舞的景象***
4.觀之興正濃***這,指二蟲相鬥的景象*** 5.物外之趣***的***
6.心之所向 昂首觀之***助詞,無實意,取消句子獨立性***
7.驅之別院***它,指癩蛤蟆***
四、成語積累:
1、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2、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3、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笨重大的事物。現用來比喻外強中乾的事物。
4、風聲鶴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時候,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十分緊張害怕,疑神疑鬼。
五、用原文填空***背誦***。
***1***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六、翻譯句子。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夏天成群的蚊子發出雷鳴般的叫聲,我私底下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
2.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原來是一隻癩蛤蟆,於是它舌頭一吐,兩隻小蟲就全被它吃掉了。
3.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
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衝著煙霧邊飛邊叫.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身心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安適愉快而滿足。
5.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見到微小的東西必定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6.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我昂著頭看這種景象,脖子也為此變得僵硬了。
7.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果然它們就像白鶴一樣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連聲叫好。
8、神定,捉嚇蟆,鞭數下,驅之別院
心神***下來,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裡去了。
9、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
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
10、故時有物外之趣
所以經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七、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鶴舞於空中,用煙噴蚊當作青雲觀 ——觀蚊如鶴
***2***在土牆的凹凸處定神細視,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神遊山林
***3***見癩蛤蟆吞食二蟲,鞭之數十,驅之別院。 ——鞭打蛤蟆
2、這幾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現在哪裡?
***1***小——大 如:叢草—樹林 蟲蚊—禽獸 土塊—峰、谷
***2***醜——美如:蚊蟲飛舞—白鶴舞空
***3***益蟲——壞人 如:癩蛤蟆吞食二蟲——捉、鞭、驅
3作者是 怎樣獲得“物外之趣”的?
觀察——聯想,想象——物外之趣
4、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寫了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蝦蟆三件事
5、“餘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察其紋理。
6、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
明察秋毫、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7、文章開篇用“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
8、“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裡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為什麼?
恰當。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實物已經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如其來,即被形容為“拔山倒樹而來”就很好理解了。
9、、通過學習本文,你認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只要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動植物,善於觀察,善於聯想和想象,就能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和美,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10、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到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11、讀完本文你有什麼啟示?
3、啟示: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12、文章記敘了幾件事情突出‘“物外之趣”?
答:①夏日觀蚊如群鶴舞空***擬蚊為鶴,作青雲白鶴觀***
②神遊叢草間***視叢草為林、蟲蟻為獸***
③觀二蟲鬥,鞭蛤蟆
13、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物外之趣來自哪裡?沈復從小就有如此閒情,以至後來成為文學家,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答:①熱愛生活,細緻的觀察生活
②豐富的想象,聯想 ③富有童心、童趣和好奇心
《〈論語〉十則》知識點歸納
***《〈論語〉十則》
一、詞語積累、
***一***常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時習]時常地複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複習、實習。 [朋]同門,這裡指 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瞭解。[慍***yùn***]生氣,發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 [知***之***]知道***它***。 [是]此,這。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齊]看齊,一齊。[內]指內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裡指學習。 [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裡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 [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 [重]重大。 [已]停止。 [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 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
1. 《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三、閱讀探究
1. 第一則:
***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度***和為人態度***個人修養***?
①學習方法:學後要時常複習。②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③為人態度:對不瞭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學後複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麼說是愉快呢?
在複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穫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麼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學習孔子什麼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 第二則:
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麼?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 第三則:
***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並列關係?作者強調了什麼?為什麼?
不是。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複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 “可以為師”。所以,關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現,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則: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容?你從中掌握了什麼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麼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2***為什麼說謙虛是一種智慧?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6. 第六則、第七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度?
要善於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鑑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則:
***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麼?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麼要強調“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併為之奮鬥。
8. 第九則:
怎樣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則:
***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關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恕”的詮釋。
***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在看來,有其現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也可談其消極成分,略。***
四、總結遷移
1. 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給十則語錄歸類。
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學習態度:有朋自遠方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2.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製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 《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4. 又要重新佈置班級了,請在本文中選擇幾條格言,書寫成條幅,掛在班級牆壁上。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⑤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5. 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
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知識點
相關識記:
1、積累文中幾個成語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2、試歸納文中有關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例句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
3、理解背誦
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⑦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⑧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⑨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有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剛強,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後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擇善而從
三.填空。
1、子曰:“學而時習之, 。”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而無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習,就會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3、子曰:“見賢思齊焉,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發現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該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 。” //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
《世說新語》兩則·知識點精析
詠雪
一<課文譯評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王凝之妻也。
重點字詞
***1***寒雪:這裡指在下著寒雪的季節,即寒冬。***2***與:跟,和。***3***講論:討論講解。***4***文義:這裡泛指詩歌文章等的創作與欣賞的理論。***5***俄而:不久,一會兒。***6***驟:急。***7***欣然:愉快的樣子。***8***紛紛:指白雪紛飛的樣子。***9***何所似:何,疑問代詞,什麼;似,像。“何所似”即“所似何”,賓語前置。***10***差:差不多。***11***擬:相比。***12***未:不。***13***若:像。***14***因:乘,通過。***15***起:飄起。***16***樂:高興。***17***即:就是。***18***大兄:大哥。
譯文:在一個寒冷的雪天,太傅謝安舉行家庭聚會,跟他的子侄輩們談論詩文。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謝安十分高興地問:“白雪紛飛像什麼?”他哥哥的兒子胡兒說:“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像***柳絮乘著大風飄起。”謝安大笑,非常高興。***道韞***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王凝之的妻子。
評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表明了他讚賞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陳太丘與友期
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與:和,跟。***2***期:約定。***3***日中:正午時分。***4***中:即前句的日中時分。***5***至:到。***6***舍:放棄。***7***去:離去。***8***乃:才。***9***時年:那年。***10***戲:嬉戲。***11***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12***不:通“否”。在問句尾表示詢問。***13***待:等待。***14***非:不是。***15***哉:語氣助詞,表感嘆。***16***相:表示一方發出動作<行為,涉及另一方,可不譯。***17***委:丟下,捨棄。***18***信:信用。***19***禮:禮貌。***20***引:拉。***21***之:代元方。***22***顧:回頭看。
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好同行,約好正午***見面***,正午過了那個朋友沒來,陳太丘放棄等候就離開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嬉戲。那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我父親***等了你好久***你***都不來,他已經離開了。”那人便發怒罵道:“***你父親***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人丟下,自己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那人感到慚傀,便下車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頭都不回地走進自家大門。
評析:本文記元方和來客的對話。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表現了元方的聰敏,懂得為人的道理。從而說明了“信”與“禮”的重要性。
二<需掌握的字
謝太傅***fù*** 柳絮***xù*** 雪驟***zhòu*** 無奕***yì***女 尊君在不***fǒu***
五<多義詞
1.而
***1***俄而雪驟:與“俄”構成副詞性片語“俄而”,表時間短促,可譯為“不久”等。
***2***相委而去: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然後”等。
2.因
***1***未若柳絮因風起:介詞,可譯為“趁”<“乘”等。
***2***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連詞,可譯為“因而”<“於是”等。***《黔之驢》***
3.與
***1***與兒女講論文義:和,同。***《詠雪》***
***2***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與……相比較。***《六國論》***
4.乃
***1***去後乃至:才。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然。***《桃花源記》***
***3***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就是。***《陳涉世家》***
六<重點實詞<虛詞
***一***重點實詞
1.內集:內,這裡指家庭內部。集,指聚會。
2.驟:急。
3.紛紛:形容雪花紛飛的樣子。
4.差:差不多。
5.擬:相比。
6.期:約定。
7.去:離開。
8.委:丟下,捨棄。
9.引:拉。
10.顧:回頭看。
***二***重點虛詞
1.與
與兒女講論文義:作介詞用,可譯為“跟”“同”“和”等。
2.而
俄而雪驟:與“俄”構成副詞性片語“俄而”,表時間短促,可譯為“不久”等。
3.因
未若柳絮因風起:介詞,可譯為“趁”“乘”等。
4.乃
去後乃至:副詞,表示時間相接或在前面的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可譯為“才”。
七<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在問句尾表示詢問。
八<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動詞。***今義為日期,名詞。***
3.太丘捨去:離去。***今義為前往。***
4.下車引之:拉。***今義為引用。***
5.元方入門不顧:回頭。***今義為照顧或顧客。***
九<特殊句式
1.賓語前置句
白雪紛紛何所似?***疑問代詞“何”作“似”的賓語,原順序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
2.狀語後置句
撒鹽空中差可擬。***即“***於***空中撒鹽差可擬”,將狀語置於謂語之後,處於補語的位置。***
3.判斷句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王凝之妻子也。***古漢語語法中“……,……也”是常見的判斷句式,還有如“……者,……也”<“……,……者也”“……者,……”等形式。***
4.省略句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語,應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即公大兄無奕女,左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語,應為***謝道韞***即公大兄無奕女,左王凝之妻也。***
5.感嘆句
非人哉!***哉,表感嘆的語氣助詞。本句表示強烈憤怒的感情。***
十<文學常識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3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載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起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十一<背景知識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古代小說和現代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關於古代小說的說明,最早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世說新語》在眾多志人小說中以語言簡練<辭意雋永著稱,對後代筆記體作品的影響頗大,全書共3卷,按內容分為36門。
十二<文章結構
《詠雪》
第一層***開頭到“……講論文義。”***:點明人物和事件發生的環境。人物謝太傅<侄兒謝朗<侄女謝道韞等;環境“寒雪日”“內集”。
第二層***從“俄而……”到“……公大笑樂。”***:通過一次應答,體現了少年謝道韞的聰穎。
第三層***從“即公……”到結束***:點明謝道韞的身份。
《陳太丘與友期》
第一層***開頭到“……去後乃至。”***:寫陳太丘的朋友失約。
第二層***“元方時年……”到“……入門不顧。”***:元方以禮責問父友,體現了少年元方機智。
十三<課後習題答案
***一***1.本題是開放性的,應從整體感知,答案說出“融洽”<“歡快”<“輕鬆”的意思即可。
文中“兒女”是子侄輩的意思,指家中年輕一代人。現在的“兒女”專指子女。
2.“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就像我們今天稱呼“您”一樣。“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呼自己的父親。
第二問是探究性的,學生可發表不同見解。總之,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二***1.俄:常和“而”“頃”等字連用,表示“片刻”的意思。
欣然:然,……的樣子。欣然,高興的樣子。
2.擬:比,比擬。
3.未若:比不上。
4.乃:這裡是“才”的意思。
5.期:約會<約定。委:捨棄。
***三***此題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總的來說,應該是“柳絮”比“撒鹽”好。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的比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不能給人以美感。另外鹽太重,撒鹽沒有飛雪之飄逸,而“柳絮因風起”則與驟雪神似,美感十足。
《山市》
蒲松齡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裡,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 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幹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杆***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三、文學常識積累
1、本文選自 ,作者 ,字 ,一字 ,號 ,世稱“ ”, 代 家。
答案:《聊齋志異》 蒲松齡 留仙 劍臣 柳泉居士 聊齋先生 清 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他稱是他的“孤憤之作”。“聊齋”是他的書房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它被稱為“我國古代短篇小說之王”。
“山市”即山中蜃景,它是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古人誤以為是蜃吐氣而成,所以叫蜃景。
四、字詞句積累
***一***、看拼音寫漢字或看漢字寫拼音
奐山*** *** 邑八景之一*** *** 高插青冥*** ***
碧瓦飛甍*** *** 高垣睥睨*** ****** ****** *** 逾時*** ***
倏忽如拳如豆 *** *** 連亙六七裡*** *** 直接xiāo漢*** ***
窗fēi皆洞開*** *** 則黯然***piāo ******miǎo *** 山上人煙市肆***sì ***
念近中無此禪院***chán ***
答案:huàn yì míng méng yuán bì nì yú shū gèn
霄 扉 縹 緲
***二***、重點字詞解釋
1、然數年恆不一見 2、高插青冥 3、無何,見宮殿數十所
4、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5、高垣睥睨, 6、連亙六七裡
7、居然城郭矣 8、堂若者,坊若者 9、城市依稀而已
10、惟危樓一座 11、直接霄漢 12、則黯然縹緲
13、或憑或立 14、倏忽如拳如豆 15、逾時,樓漸低
16、見山上人煙市肆
答案:1、經常 2、青天,天空 3、不久,不一會兒 4、屋簷;明白 5、高牆
6、連綿不斷 7、城市 8、廳堂;街巷 9、隱隱約約 10、高
11、雲霄和天河 12、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13、靠著 14、突然
15、過了一會 16、店鋪
***三***、通假字
1、一切烏有: 同 譯為:
2、裁如星點: 同 譯為:
答案:1、“烏”同“無” 沒有
2、“裁”同“才” 僅僅
***四***、重點句子翻譯
1、然數年恆不一見
2、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3、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居然城郭矣
4、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5、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6、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答案:1、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
2、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3、***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裡,竟然是一座城了。
4、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5、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
6、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五***、一詞多義
1、若:中有樓若者*** ***若為傭耕*** *** 若聽茶聲然*** ***
2、顧:相顧驚疑*** ***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 元方入門而不顧*** ***
3、一:惟危樓一座*** ***或憑或立,不一狀***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4、然:塵氣莽莽然*** *** 然數年恆不一見***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
答案:1、好像;你;好像2、看;難道;回頭看3、數詞,一;統一;全,都
4、------的樣子;可是;這樣
***六***、文言句式
1、判斷句式: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譯為: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
2、省略句式: ***1***、“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等於“***他們***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譯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
***2***、“始悟為山市” 等於“始悟***這景象***為山市”。 譯為: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3***、“與同人飲樓上” 等於“與同人飲***於***樓上”。 譯為:***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
***七***、詞類活用
1、窗扉皆洞開 洞:名詞作狀語 譯為:像洞一樣
2、逾時,樓漸低 低:形容詞作動詞 譯主:降低
***八***、古今異義詞
1、高垣睥睨 睥睨:古義: 今義:
2、惟危樓一座 危:古義: 今義:
3、或憑或立 或: 古義: 今義:
答案:1、睥睨:古:指城牆上呈凸凹形的矮牆;今:斜著眼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2、危:古:高,高聳;今:危險
3、或:古:有的;今:連詞,或者
***九***、用原文回答:
***1***表現山市獨特的句子是:
***2***說明山市罕見的句子是:
***3***能夠表現所見景物不是實景,而是山市的句子是:
***4***能夠證明山市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虛構的句子是:
***5***初見山市目擊者的心理反應:
***6***總寫山市的恢弘氣象的句子是:
***7***寫出危樓清晰的原因的句子是:
***8***能表現奐山山市面積之廣大的句子是:
答案:1、邑八景之一也
2、然數年恆不一見
3、念近中無此禪院
4、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5、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6、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
7、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8、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居然城郭矣
五、內容及寫法理解
1、作者描繪山市是以時間順序來寫的。三個階段:1、初現階段:從孤塔到宮殿的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如若問整個過程還有個4、消失階段***
2、本文使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誇張***孤塔聳起,高插青冥***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作用:使文章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結尾照應開頭,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一、文學常識:1、《智子疑鄰》節選自《韓非子•說難》,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
2、《塞翁失馬》節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時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陰陽家的思想,成為一部雜家著作。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通過這部書的儲存而流傳至今。
二、字詞解釋:
1、一詞多義:①亡:暮而果大亡其財***丟失*** 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②之:其鄰人之父亦云/近塞上之人/近塞之人/此獨以跛之故***助詞,的***
人皆吊之/人皆賀之***代詞,他,代塞翁***
③而:暮而果大亡其財***表修飾*** 而疑鄰人之父***錶轉折,卻***
馬無敵亡而入胡/墮而折其髀***表承接***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丁壯者引弦而戰***表修飾***
④富:宋有富人***富有的*** 家富良馬***有許多***
2、古今異義:①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古***;死亡***今***。
②居一年:經過***古***;居住***今***。 ③死者十九:十分之九***古***;數字十九***今***。
3、詞類活用:①智子疑鄰:智,形容詞作動詞,以……為聰明。 ②天雨牆壞:雨,名詞作動詞,下雨。
③暮而果大亡其財:暮,名詞作狀語,在夜晚。 ④家富良馬:富,形容詞作動詞,有許多。
三、內容理解:
1、《智子疑鄰》說明了什麼道理?或其寓意是什麼?
點撥: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或:教育人們不可因人廢言, 要看意見正確與否。
2、《塞翁失馬》說明了什麼道理?或其寓意是什麼?
點撥: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或: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
七、課外拓展:
1、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出自於《塞翁失馬》此篇。
2、《塞翁失馬》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麼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麼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絡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2***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後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3、關於寓言: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非謂語動詞十大實用解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