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了人際關係的三種說話方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9日

  我們說話時,在話未出口之前,應掂量掂量自己要說的話是否合適,對方是否能夠接受,否則寧可不說。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雖然本無惡意,但由於說話不顧及別人感受,總是氣人、傷人、嗆人,不知不覺間影響了人際關係的和諧。下面列舉的這三種話,均屬於禁說之列。

  不近情理的指責話

  馬倩與陳曦是表姐妹,馬倩開一家美容院,陳曦做服裝設計師。去年,陳曦得了重病,那是一種既花錢又磨人的病。馬倩知道後,二話沒說,第一時間趕到陳曦的身邊,每天為她端屎端尿、翻身擦背。有人建議陳曦請一個護工做這些事,馬倩說:“本來生病就煩心,身邊總要有個熟悉的人,再說,我們是姐妹,照顧起來會更細心!”

  一年後,陳曦病情好轉,出了院,而這個時候馬倩卻遭到致命危機——美容院的經理卷錢跑了。最難的時候,馬倩需要姐妹的支援,當她向陳曦傾訴並希望得到安慰和鼓勵時,陳曦竟口無遮攔地指責她說:“你就是傻,怎能信任一個僱來的人?”馬倩當時氣結,心說如果不是全程照顧你,我會把自己的生意交給外人嗎?此後馬倩對陳曦開始疏遠,兩人的親情出現了裂痕。

  在與人交談中,要使對方願意聽、聽得進,說出的話起碼要有道理,符合情理,否則就會遭人反感。上例中,陳曦的話就屬於這個情形。本來,馬倩生意遭到重創心裡已經夠難受的了,此刻她應該給對方安慰和鼓勵,何況對方出現這種危機也跟照顧她有關係,但她說話卻不顧及馬倩的感受,反而是生硬地指責馬倩信錯了人。這句指責話,在馬倩聽來不僅毫無道理,還不近情理,讓她寒心,最終使雙方情誼出現了裂痕。如果陳曦在話出口前想一想馬倩的心理感受,在說話時多往自己身上拉點責任,再好言安慰一下,馬倩又怎會生氣?

  不顧場合的糾錯話

  一次,東風化工廠劉廠長帶領一群客人蔘觀工廠,經過儀表控制室,忽然看見儀表板上有兩個指示燈一閃一閃。

  有人問:“這個指示燈為什麼會閃?”

  劉廠長回答:“等液體達到臨界點,它就不閃了。”

  眾人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誰知,劉廠長話音剛落,站在一旁的儀表管理員孫宇卻說:“不是的,那個燈壞了。”

  見客人們都扭過頭看自己,劉廠長顯得非常尷尬。自然,客人走後,劉廠長對孫宇少不了一頓狠批。

  有的人之所以說錯話,原因之一就是說話不看場合,本來在公眾場合不能直說的話非要說出來。上例中,孫宇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表達的場合不對。在客人面前,劉廠長代表的是一個企業的形象,當著客人的面當場給廠長糾錯,不但會讓廠長尷尬,還會引起客人的猜想:一個廠長連儀器都不懂,這個廠能好到哪裡去?從而損害企業的形象,甚至斷送幾筆生意。如果孫宇不是聽到就說,而是想一想在這個場合糾錯是否合適、是否會造成廠裡的損失、是否會讓廠長下不來臺,從而改為私下裡再向廠長彙報燈壞了,就不會挨訓了。

  妄加猜測的貶低話

  章森是某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業餘時間經常有文章在報刊上發表。一次課間,他拿出剛收到的雜誌樣刊興奮地說:“這個月真是破記錄了,這家雜誌竟一期發了我三篇稿,當然署的是我不同的筆名。”

  這時,坐在旁邊的同事林飛突然來了句:“這家雜誌一定挺缺稿子的吧?”這話如一盆冷水潑來,讓章森聽了很不爽,心說:在你眼裡我的文章就這麼不值錢?從此,他對林飛的印象發生了改變,兩人的關係也冷淡了許多。

  說話要使人信服,易於接受,就要有根有據,而不能空穴來風、妄加猜測,特別是當這種猜測無形中貶低了對方,更不可取。上例中,章森在某雜誌一期發三篇文章,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作為同事的林飛即使不給予讚美,也該祝賀一下,然而他非但沒有這樣做,還說“這家雜一定挺缺稿子”,言外之意是章森稿子的質量不咋地,只是因為雜誌缺稿才降格以求、湊數上了他三篇,這就大大貶低了這家雜誌和章森文章的質量,又怎能不讓章森窩火呢?如果林飛能在說話之前在腦子裡想一想,不說妄加猜測的貶低話,而說些諸如“真不錯”之類的讚美話,又怎會影響雙方的和諧關係呢?

  “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也能把人說跳。”最終出現什麼的效果,關鍵取決於你說話時是否顧及別人的感受。讀者朋友們,為了你的交談順利、交際和諧,可千萬要引以為戒,“三思而後說”呀。

社交中應該避免的三種說話方式
跟領導提意見的說話技巧口才
相關知識
影響了人際關係的三種說話方式
職場中處理人際關係的三種類型
職場處理人際關係的三種風格
職場處理人際關係的三種風格
容易傷人的三種說話方式
社交中應該避免的三種說話方式
和諧人際關係的三原理
改善人際關係的幾種方法推薦
職場人際關係的八種模式
改善孩子人際關係的五種錯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