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書中的一封又一封給孩子的信,是一盞又一盞點亮心靈世界的明燈。願教室裡的每一個生命都開出一朵花!下面是關於《中國百合班的故事》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讀了俞玉萍老師寫的《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只有2個字:震撼。震撼之餘是感動。感謝學校為我們班主任提供了這麼好的書,讓我們班主任在休息之餘能夠讀到這麼好的書,洗滌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用深邃的思想思考自己所從事的教師這一職業。從教17年,當班主任已經整整16年,在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上,沒有閃亮的軌跡,沒有豐功偉績,一直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因為我愛我平凡而神聖的職業。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願做紅燭,我甘為人梯,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到當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不容易,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心,一顆疼愛別人孩子的心。這種愛是不求回報的、無私的愛、是聖潔純真的愛。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這種發自內心的愛,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

  教育需要愛,更需要智慧,需要一個智慧型的班主任。而俞玉萍老師正是這樣的班主任。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需要我們頁頁翻、行行看;每一個孩子又都是一朵美麗的小花,俞玉萍老師正是用智慧發現並培育每一朵小花的美麗。智慧的老師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及時總結反思,隨時記錄學生點滴成長的過程。當我們面對犯錯的學生時,靠的不再是嚴厲的面容,犀利的言語,而是心平氣和,選準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和風細雨中明辨是非,從而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書育人是艱辛而恆久的事業,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教育的美麗和意義。我正在這條路上艱辛地前行。

  

  花兒有開就有落,葉子有青翠就有枯黃。人,有生,就有死。死,無法迴避,那我們就要有勇氣去面對。

  百合班的俞老師,就帶著孩子們與“死亡”面對面,這一行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老師學習。

  1。面對死亡,自己要先有直面的勇氣。面對著像戰友、像母親般親密的楊老師,突然離世。俞老師先是痛苦、接著麻痺自己,最後,循著自己的內心,看了叔本華、尼采的書,對死亡釋然了。這種從書中找智慧、找方法的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此後,她能幸福地上課,幸福地和孩子游戲,幸福地吃飯……且更幸福了。老實說,我沒想到自己的死亡問題,也無法面對至親的人離世,就像童話裡的故事一樣,希望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一輩子。對我,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

  2。讓學生懂得,還能悲傷就是幸福。我們習慣了誇學生,也習慣聽別人的誇獎,哪怕是違心的也違背自己實情的話。我們習慣了他人的笑臉,不願意看別人的憂傷、痛苦。對自己也是,要是悲傷,就立馬逃避或麻醉自己。正如月有陰晴圓缺,那麼人的喜怒哀樂,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該高興是開懷,該發怒時衝冠,該傷心時流淚……那麼我們就是一個真性情的我,我們就會懂得,活著就是一種幸福,那麼坦誠地活著更是幸福。

  3。讓學生懂得,要做到美麗幸福每一天。我們人,從生,到死,關鍵的是怎樣走過這一段路程。正如,葉,感受過陽光的溫暖、風的和煦,也抗擊過雨的肆虐、雷的轟鳴……不管開心與痛苦,無論順境與逆境,都坦然面對。那就真正做好自己了,心安,一切都好。活好這每一天,就串成了美麗的一生,不悔的一生,那麼,死,也就沒有遺憾,也就能坦然面對了。

  4。讓學生懂得,肉體可以死亡但精神長存。“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麼,學生就會懂得追求自己的精神長進,不再是膚淺的表面的物質追求了。這樣的生命就是高貴的,學生也就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氣。

  還有很多的話想說,千言萬語都化作一句:直面死亡,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態度。

  

  最近讀了俞玉萍老師的《完美教室》感受頗深。像俞老師這樣的好老師讓學生一生受益,家長一生感激。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先輩們創辦教育的初衷。俞老師,她用全部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詮釋了一個老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魅力。

  曾記得,俞老師剛接初一班時,班中的孩子也是兩級分化,良莠不齊。但三年的共同學習生活,俞老師用她全部的教育智慧改變了一切——從她的班中走出的孩子個個活潑開朗,積極上進,心地善良。這巨大的改變是俞老師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而成的,她帶給我的感動是深刻的。

  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一種機械記憶、機械學習。於是,課堂小動作、作業不能按時交、老師屢次點名不聽講……這些普遍的小問題在教學中暴露無遺。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俞老師給出分析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孩子們不專注於事情本身所致。找到了問題所在,俞老師便通過各種方式引導他們觀念的改變,從細節抓起,堅持為養成習慣而努力。俞老師讓孩子們到草地拔草是為了使他們懂得“在任何情況之下,人都不能敷衍自己的任務,即使有一萬條理由。在任何時間與空間下,人能做好的其實只是手邊的那件事。做著這個,想著那個,一事無成。”讓孩子從早鍛鍊的跑步中體會專注於跑步這件事情對身體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寫作業時,上交橡皮、修正帶、修正液,以破釜沉舟的心態對待每一次作業,培養他們專注作業的心態,讓孩子們課堂上摒棄雜念,積極舉手發言這些同樣為了專注每一件“當下”之事。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孩子們在俞老師的幫助下理解了其重要性。

  俞老師的“大語文”觀,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在花壇邊晨讀的時候,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有的對著來往的行人指指點點,有的專注地在地上看螞蟻打架。俞老師沒有說他們,只是把各樣的姿態拍進了相機。然後,放給他們看,請他們評選出最美的姿勢。自然,那些讀書專注的孩子成了最美的孩子。看似不經意的評選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們自己教育了自己。從此,花壇邊晨讀的孩子成了東洲最美的風景。在排隊打飯的餐廳裡,俞老師讓孩子們做了一回觀察員,觀察排隊同學的表現揣摩他們的心理。他們交流說:有的孩子踮起腳尖一遍遍地數著前面的個數,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塞進窗框裡,心裡一定是火燒火燎的;有的邊和周圍的同學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一邊瞄著視窗,很無聊的樣子;有的不說話,安靜地挪動著,但眼神很空洞,茫茫然的樣子。他們總結:等飯吃的樣子不好看不說,心理還備受欲吃飯而不得的煎熬。於是,他們提出:帶著書去看,樣子好看不說,還能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俞老師提倡讀書,讀書長的是精、氣、神,因此,她減掉了語文中的習題,把時間節省了讓孩子讀書。

  專注手頭的事,做個愛讀書的孩子。俞老師的“完美教室”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我希望自己也是這樣一位踐行者,我相信只要行動,堅持下去,總會創造生命的奇蹟!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錦集
名人傳貝多芬傳讀後感範文
相關知識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錦集
中國百合班的故事讀後感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範文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讀後感_讀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有感
中國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
關於愛國的故事讀後感
愛因斯坦的故事讀後感
鹿和狼的故事讀後感優秀作文
關於名人成功的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