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跟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溝通、交流是需要很多學問的,如果我們老師能將心比心,多用智慧開啟溝通之門,相信學生會很樂意把我們當作知心朋友,而我們也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下面小編整理了與小學生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與小學生溝通的方法:說話習慣

  1、開口說話要清晰明白,文明得體。具體做到:

  口齒清晰。要說普通話,句子流暢、不口吃,說話簡潔,不拖泥帶水,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

  音量適當。說話時根據場合和交流需要採用適當的音量,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要底氣足聲音亮,把聲音傳到教室各個角落,不小聲嘀咕,也不大聲喊叫;組內交流時,聲音適中,既能讓本組成員聽到,又不影響其他組,還要注意用商量的語氣。

  圍繞主題。說話不離開中心話題,語意完整、連貫,不前後矛盾。

  說話得體。與人交流時要落落大方,表情自然,儀態端莊,目視對方,表現尊重和理解。和師長講話要禮貌恭敬,和同齡人講話要自然平和,和年齡比自己小的人講話要親切活潑。說話時注意不要手勢太多,不要口含食物。

  2、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養成樂於參與討論、有針對性地表達觀點的習慣。具體做到:

  說話之前先概括重點,有條有理。如:“我要說的主要有三點”,然後再具體表述。

  闡明個人觀點要態度誠懇,有理有據。發表和別人不一樣的看法,表述要準確,邏輯要清楚,要以理 服人。修正他人發言時,最好先肯定對方發言中好的、對的方面,再誠懇地指出不足,說出自己的意見。不要講傷害對方的話。可以這樣說:“**同學,我有另一 種想法”“老師,我來補充” 等。被修正意見的同學應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不管對方說得對不對,都要抱著“聞過則喜”的態度耐心地讓對方把話說完,如果意見正確,要表示感謝,可以說: “謝謝指正,我虛心接受。”如果意見不正確,也要等對方把話說完後再發表不同意見,可以說:“謝謝你,不過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因為……”。

  3、別人講話時,自己不要急於插話。即使對別人的話不感興趣,也不要打斷對方的話,要耐心地聽人家把話說完,再自然地轉移到其他話題。適當地嘗試主動和自己不太熟悉的人交流,但要注意不把私密資訊隨便透漏給陌生人。

  4、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母語口語根基,循序漸進地掌握外語口語表達的方法、技巧,瞭解和養成外語正確的口語表達習慣。具體有:

  示範引路。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正處於成長期,對他們來說,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是學習原動力。老師要從自身出發,嚴格規範交際用語,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從說好每一句話開始,接受較為規範的口語交際訓練。

  及時正音。發音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口語的發展。在教學中,要針對共性錯誤讀音及個別 同學的不正確發音及時糾正,給機會改正,杜絕一錯再錯。本地口語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規範口頭語言的發展,更阻礙書面語言的表情達意。在教學和交談中,應時時 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時糾正方言口語,提高說話的規範性。創設“無方言”的班級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普通話的大環境中學習規範語言。逐步樹立“動口即是練 說時”的觀念,使學生自覺地、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實踐。在口語交際課和其他課堂上,教師要經常地、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面對全班同學說話的 機會,開展多樣化的口語活動,達到多說多練。如:一分鐘演講、即興表演、講故事比賽、複述課文、新聞“聯播”、趣聞“中轉”、主題宣傳……並引導學生在課 外也能有意識地參與語言交際實踐。

  定性評價。小學語文和英語學科的口語評價工作具體由學校組織實施並逐年創新。由主抓教學的領 導和學科教師,擬定各年級口語評價的內容和形式,評價時間自行確定,測試年級根據本校情況靈活抽取。要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口語的表現以及反映出的情 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明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訓練策略,使學生的口語表達達到理想的效果。採用星級評價一星、二星、三 星、四星、五星、等級評價優秀、良好、達標、待達標等。

  與小學生溝通的方法:多種溝通方式

  1、不能光說不做,要以“身體語言”感染學生。

  孩子一般衛生意識薄弱,喜歡在教室、走廊隨地丟垃圾。尤其上書法、美術類課程,每次課後教室必定滿地廢紙外加墨汁斑斑,老師每次都苦口婆心地進行教育,但這樣的孩子卻依然如故……而當這些老師默默地撿起地上紙屑丟在垃圾箱裡,細心地把髒地板洗刷乾淨,有條不紊地擺放清潔用具時,不愛衛生的孩子竟變了,不但改掉壞習慣,還經常主動扛起打掃、清潔的活兒。

  由此可見:榜樣的魅力是神奇的。老師的一招“身教”勝過百句訓話。

  2、不能陳腔濫調,要因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恰當的話語或行動。

  小學生是很單純的,他們會把喜怒哀樂全擺在臉上。沒弄清孩子的個性特點而貿然和他們溝通,會適得其反。

  老師要想孩子的心向著自己,順利與他們溝通,則要想方設法讓自己成為“變色龍”——話語或行為應與學生的性格相投。

  自卑型學生:老師不妨變得陽光開朗點;

  沉默不語型:老師不妨說:“原來我的普通話沒過關,害得你聽不懂”……相信這樣輕鬆幽默的話語能打消孩子的不安與自卑,讓他樂於與您傾訴;

  驕傲自滿型:老師不妨耍點小手段來搓搓他的銳氣,讓他懂得謙虛的重要;

  洋洋得意型:老師不妨在他的薄弱處做文章,讓其正視自己的弱點,從而讓他更好地理解“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

  暴躁、衝動型:老師不妨來個“四兩撥千斤”,以靜制動,這絕對比“以暴易暴”來得事半功倍。

  3、不要總著眼於成績,多從學生的生活細節入手。

  可能由於傳統對老師的職責定位在“傳道、授業、解惑”上,因此許多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教育都突出在學習上,殊不知那些諸如“讀書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等“金科玉律”在孩子的心中早已經是乏味可陳的爛調子。

  其實,老師可以在孩子的生活細節上多關心他們,讓他們覺得老師是真正關心他們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數的,這樣學生才會從心底接受老師的關愛。在此基礎上再教導他們好好學習,定能水到渠成。

  因此:溝通多注意生活細微處,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何與下屬有效溝通
如何跟學生溝通技巧
相關知識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交流
家長如何與大學生溝通
家長要如何與初中生溝通
家長如何與初中生溝通
如何與高中生溝通
家長怎樣與小學生溝通
父母如何同大學生溝通
如何與小孩子溝通
如何與小朋友溝通_有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