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學經典為題的作文
國學,是那寒冷冬日裡一縷溫暖的陽光;國學,是那炎熱夏日裡一縷涼爽的清風;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的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感受頗深,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重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矇蔽而陷於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險。
我覺得,在我們日常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味的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的思考,大腦卻一片空白。有的人只讀“死書”,而不去深入理解書中的含義,這樣就會導致學習的基礎不紮實;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習只為了追求數量,而不在乎質量,結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於思考,也在於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還有一句讓我感觸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它的意思是: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能者為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樹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嫌棄每一塊小石子;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彙集他們點滴之長。我們必須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態,並且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世界有新的的認識,新的發現,並且有所領悟,有所感動。
篇二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經典著作。
孫武的生卒年月現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後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後終老於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後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後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餘枚竹簡後,學者們已多傾向於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后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的。
《孫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的思想體系。
《計》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孫武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採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作戰》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爭。孫子認為,戰爭的消耗和戰費的開支是十分龐大的,戰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因糧於敵”,“勝敵而益強”
篇三
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從口頭創作的民歌到貴族祭祀的樂歌,口中喃喃地念著這五百多年的人間百態,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與盎然,似細水,長流……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個痴情人!
獨立風中,彷彿自己所懷念的戀人真的就在河的那邊。逆流而上,順流而下,只要心中還保留著那份強烈的感情,道路漫長難行怎樣?崎嶇難攀怎樣?坎坷迴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綠的蒹葭和痴情人內心積攢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離情別緒的感受相一致,於是,蒹葭成了離愛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灑遍山村的每一個角落,被青蔥的樹木掩映的山坡無處不洋溢著生氣。新增婦女興高采烈的前去採集芣苡。
時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時而一把一把的從莖上捋取芣苡,時而手持衣襟兜著摘來的芣苡,時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間用來裝芣苡……
怎樣清麗明朗的意境!
怎樣愉快喜悅的心情!
怎樣熱愛勞動的人民!
低眸,繼續淺吟這首迴環復沓的小詩,哦不,是這首讚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擷之……
君子于役
都說,黃昏最容易勾起人們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的懷念,雞兒回窩,牛羊歸圈,有一次沐著夕陽的餘暉遠眺,服役的丈夫卻依舊不知歸期。山村婦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誰人知?那無可奈何的愁煩誰人懂?只一聲深情的呼喚衝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戰爭的殘酷,征伐的頻繁,又怎是一個山村婦女所能左右的?滿腹惆悵,滿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聽見?
閉目呆立,那迷離悵惘、深沉綿渺的畫面在眼前徐徐展開——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呵!幹嗎苦苦的追尋所謂神聖、所謂深刻?看看手中的《詩經》,不正是麼?聽聽“雎鳩”的歡快鳴叫,聞聞“東山”的戰火硝煙,看看“七月”的悲慘生活,在《風》、《雅》、《頌》的每一個角落,感悟——不朽的經典!
關於國學經典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