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8日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讓我們一起來做黑板報來慶祝這個節日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資料推薦一、端午的由來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由來傳說一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嫦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圖片展示: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推薦二、端午節各地諺語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西北)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寶山)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江浙)

  端午請菩薩,端六發烏賊 。(江浙)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看過也看了以下相關文章:

端午節黑板報題目
抗戰歷史黑板報資料
相關知識
端午節的來歷黑板報
端午節的來歷手抄報
端午節的來歷演講稿3篇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三年級端午節的來歷作文範文5篇
三年級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三年級端午節的來歷作文5篇
端午節的來歷優秀作文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大全
端午節的來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