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內家拳的渾圓一氣之意
內家拳是中華武術文化和東方神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中華武術之奇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00年前孫祿堂先生說:“拳術之道亦無他,氣力和順而已矣。”此言聽上去似淺顯,而其意極深,做到更不容易。因為拳術中的和順是規矩中的和順、對立中的和順,將這種規矩中、對立中的和順成為自然就是功夫。所以孫祿堂先生又揭示其法則是中和,通過順中用逆、逆中行順,行以極還虛之道。由此培育出一批技擊大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形態自然和順,而效果威力無比。
我功夫甚淺,近無。但多年研究,亦有兩點淺見,一要理解拳中規矩。二要體會中與對立物。如孫氏太極拳,就其規矩而言大小有百餘項,最基本的規矩有十五條:去三害,守九要,順中用逆,逆中行順,極還虛之道。這十五條由外及內,由形及意。在此基礎上還有行拳九則、五十六字訣等。此外還有一些規矩,如:動中求靜、沉提翻轉、螺旋伸展、勁藏身後、一以貫之、純以神行等。
上述這些規矩,大大小小近百條,實際上規範的是一個狀態,就是渾圓一氣之意。無論動靜、體用,身上不失此意,或曰皆是此意形式之變化,則太極拳成矣。
這些規矩看上去很多,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體系,是有層次的,要學會步步深入。如何能步步深入?就是要在逐步深入理解規矩體系、規矩道理的前提下學會體會中與對立物,即各個對立物都有一個統一的中樞,即中。如:散與整、沉與提,頂與塌等對立物的中樞都是中。
中有神、意、氣三個層次,三個層次之間是有關聯的,這裡僅以意這個層次舉例言之。中在意這個層次最初一步就是體會意軸,即重心軸,這是身體在中正的情況下由百會、重心到會陰三點組成。
中與鬆,如果體會不到中,就不可能鬆下來,即使心裡面想鬆,身上也鬆不下來,自以為鬆了,實際上也鬆不透。作為意軸的百會要頂,會陰要提。所謂鬆,就是身體的其他部位要掛在這根軸上,而在做一些特殊動作時,如進步栽捶,這時意軸就是重心到會陰,身體各處都要掛在這根軸上。
找到了意軸,這時身上鬆才有了依據。意軸的變化範圍越大,變化的本錢就越大。孫氏太極拳超勝各派之處之一就是通過臨界三體式,使意軸可以落在單足足跟處,而依舊穩固,這樣就使意軸的變化範圍達到最大化。
而整與散能統一,關鍵就是中,即找到意軸。身體四下散開,身體不能四下散開,就容易僵做一團,四下散開但要隨意軸而動,才能做到和順,同時沉中有提,提中有沉。如邁步時,尾閭要沿意軸而沉,而腳尖要提。起手時,手向上提,肩井順意軸下沉。行拳時,氣研中軸下沉,神要提起,如此整體協調。如果找不到意軸,整與散就無法統一。
同樣還有頂與塌,百會頂起,腰要順意軸下塌。意軸找不到,腰就塌不下來。
所以,中乃大本也,意軸找不到,其他各項都將失去依據,同時只有其他各項找到對立,周身才不會僵作一團,因此,中是對立的基礎,進而中與對立同時找到,才可能做到和順。
大成拳綜合格鬥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