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對形意拳有哪些影響
形意拳歷史悠久,是中國寶貴文化遺產武術中的傳統名拳之一。它以動作樸實、勁力精巧、體用兼備、內涵豐富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考察形 意拳的形成過程,我們看到,形意拳之所以形成今天這種技道並重、內外兼修、流派繁多、卓立於武術界的獨特風貌,正是得力於中國傳統文化這塊肥沃土壤的滋潤與哺育。它不僅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由於歷代形意拳師的辛勤耕耘,形意拳又大大豐富與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陰陽五行學說是形意拳理的哲學基礎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與哲學思辯基礎,它貫穿於中國傳統醫學、氣功學、宗教學、人文科學、建築學、文學、藝術學、武術,乃至 帶來迷信色彩的堪輿***風水學***、占卜、星相、手相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學說成為中國哲學的理論基礎。
1.形意拳與陰陽八卦的思維模式
思維是人乃至人類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徵之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思維特點,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也會形成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這在心理學中,又稱為思維定勢。思維定勢一旦形成,便難以打破,在行為上表現為自覺不自覺地受其影響。陰陽八卦思維作為中國特有的思維定勢,形意拳難免受其影響。
陰陽八卦最早見於《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兩儀即指陰陽兩個對立的辯證統一範疇。《莊子》說:“易以道陰陽”,是對整部《周易》體系的深刻洞察。形意拳運用這一理論,辯證地使用陰陽之道,在上下、左右、前後、進退、動靜、內外、剛柔、緩急、輕重、德力等關係的處理上無不以陰陽關係為指導,從而避免了盲目性。例如,在動靜關係上,《拳經》雲“靜為本體,動為作用,是體用一源也”。《形意拳譜•兩儀歌》中也說:“兩儀者,拳中鷹熊之勢,防寧進取往來之理也。吾人具有四體百骸,伸之而為陽***鷹勢***,縮之而為陰***熊勢***,故曰陰陽暗合也。前人見有鷹熊競志,取法為拳,防守像熊,進取像鷹,越此二勢,其拳失真。名為形意者,象其形而思其意者。”“陰陽——看陰而卻有陽,看陽而卻有陰,天地陰陽合能下雨,拳術陰陽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塊皆為陰圖之氣也。”這些只是對拳術中陰陽的初步理解。對於陰陽關係,有人概括為十大規律,即陰差陽錯、陰腐陽焦、陰刑陽德、陰陽互根、陰消陽息、扶陽抑陰、陰降陽升、陰爭陽擾、陰厭陽移與陰和陽合等。這些規律對形意拳家來說,具 有重大指導意義。比如陰刑陽德,啟發人們武術的技擊應用,要以德行為前提,輔以技擊。從而表現為練功目的在於防身、打抱不平,為社會、為人民除害,而不是惹是生非、欺弱凌強。這樣使德與力這一對立統一體得到恰當的處理。形意拳在對人體的理解上也是辯證的。它認為人體上部為陽,與天相合;下部為陰,與地相合。外部與陽,內部為陰,左邊為陽,右邊為陰;形為陽,神為陰。 陽濟陰,陰潤陽。長期鍛鍊形意拳,使人體上下協調、內外結合、形神兼備,身體素質大大增強,心理素質也有所改變。
此外,形意拳也講究八卦應用與理論研究。從本質上講,八卦所體現的四正與四維的對稱正是源於對陰陽理論的辯證理解,如形意拳與八卦掌通用的最佳習練法“飛九宮”就是如此。由於其中機理較為複雜,並且多人詳述,這裡不再贅述。
2.五行學說與形意拳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認為世界萬物由五種基本要素構成,即水、木、金、火、土等。《尚書•洪範篇》最早概括了五行特徵:“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在五行理論中,五行相互聯絡,相互制約,這種關係,傳統地稱之為“相生相剋”。
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拳”是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它的設計正是源於五行生剋理論。五拳,即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等,也是相生相剋的。
二:五拳之生克規律為
相生: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橫生劈:
相剋:劈克崩、崩克橫、橫克鑽、鑽克炮、炮克劈。
明瞭這些理論,在練習五拳時,要按其相生順序習練。在實戰技擊時,要選相剋動作,分清來之拳術是“克我”之拳還是“我克”之拳,以便靈活應付與隨之改變招術,從而達到保護、自衛與克敵制勝的目的。
從健身上說,形意拳可以被認為是人體的塑造與再塑造的藝術。這種藝術須符合人體生理與心理髮展規律,因而它汲取了中醫學與氣功學的精華。比如,意拳站樁功是形意拳基本功,而現在已被廣泛普及與應用,並被專門作為健身醫療的氣功。實踐也證明了,長期練習形意拳可強身健體,對於增強體質、防治慢性病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拳術與中醫學、氣功學的結合,使拳理更加完備,實用性更強。比如形意拳中的 點穴功夫,不僅需練硬氣功,而且要以子午流注氣血迴圈理論、靈龜八法等為基礎,選擇相應穴位。這種現象,反映了拳術與中醫、氣功的雙向滲透格局。武家常說的“武醫同源”、“練武先學醫”正是這個意思。
由上可見,陰陽可行學說是形意拳套路設計、技術演練、人體認識的共同理論基礎。它促進了拳理的完善與成熟,也為形意拳變化莫測的技術與手法提供了前提。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對其做生硬與形而上學的理解。從本質上講,陰陽八卦與五行觀念,實際上是攻防技術、心理與體格兼修的辯證法。從現代系統科學角度講,五行八卦是身體鍛鍊的最佳模式之一。從歷史社會學角度去分析,陰陽五行與八卦觀念,並非是形意拳中的無意義的、或是故弄玄虛的東西。它被形意拳吸收,標誌著武術向社會化走近了一步,成為形意拳的重要社會內容之一。
三:中國傳統思想對形意拳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思維中,最基本的方式是心性思維。它貫穿於中國人活動的諸多方面,是中國文學、藝術、藝術欣賞、建築、武術、氣功等社會活動的共同思維方式。中國心性思維以三種形式表現出來,即八卦思維、太極思維與混沌思維。張立文在《論中國傳統思維及特徵》一文中指出:“八卦思維可分可合的功能,使它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屈伸性與容納性,八卦作為直觀的形式凝聚沿傳而成為傳統的思維方式。思維模式與心理結構,滲透到人們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與情感形成各方面。無論是婚喪嫁娶、生兒育女,還是衣食住行、種田經商以及佈陣開戰、要點扎塞都深受八卦思維的影響。“由於八卦思錐的普遍存在,使武術在完成其社會化時,必然納入八卦理論與框架。形意拳的心性鍛鍊方法***即氣功鍛鍊方法、如意拳站樁法***,正是在太極、陰陽、八卦基礎上創編的。
與八卦思維相聯絡而又別具風采的思維方式是象形思維。象形思維深受《周易》影響,其中的“觀物取象”理論正是象形思維產生的基礎。物,指自然界的現象或事物;象,乃取象形之意。象形思維的產生、發展與成熟,標誌著人們對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程度的提高與認識範圍的擴大,是人類長期社會實踐的結果。形意拳受其影響很大,它模仿自然動物、植物及其動作,演為套路以鍛鍊所需要的技術與技能。
從拳術名稱看,形意拳乃是模仿事物形態以鍛鍊人的意識的拳種。五行拳是模仿人們日常見到的五種動作——劈、崩、鑽、炮、橫——演而成拳;十二形法,採取若干動物技能特長,象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龍形動作可鍛鍊身法之伸縮起落,手法之鑽翻屈伸,步法之彎曲轉換。虎形動作可鍛鍊人之威嚴姿態、勇猛與穩健。猴形動作煉人之輕巧、靈活、閃挪。馬有疾蹄之功,猛烈而富於衝力。翬有浮水之能,鼉形動作可鍛鍊人的手、眼、身法與步法的協調,有較突出的作用。雞有“獨立之能”、“食米之準”、“爭鬥之勇”,長期鍛鍊雞形動作,可使人體各項素質得到全面鍛鍊與提高。鷂有“束身之威”、“入林之巧”、“鑽天之能”、“翻身之疾”,表現出剛健、完整的神套。燕有抄水之巧,四旋之靈。蛇有拔草之精,盤旋曲伸之勢,往來伸縮之妙,周身一體。駘有“豎尾升空之能,下落搗物之力”,力髮尾閭,“臀尾打”。鷹有捉物準確,捕食勇猛之本能,其爪鋒利,其目敏銳,練習形意拳要“手手不離鷹爪,步步不離雞腿”。熊有豎項之力,橫膀之勁,比洞之威,故熊拳中有“追風趕月”之說。形意拳重象形,奪造化,仿自然,形神結合,技與巧並重,充分體現了它內外 兼修、娛樂性與實用性統一的成熟風格。形意拳的象形,是與中國傳統的“意境美”相聯絡的,追求“形似”與“神似”的過程,砵現了人返歸大自然的理想,也是人們創造與形成“意境”的過程。
四:中國傳統美學與形意拳
美,是一個古老而又常青的話題。人類之生生不息,表現在人們不斷地創造美、發現美、欣賞美與塑造美的過程中。形意拳之所以能在中國歷史上流傳、發展與完善,根本原因在於它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反映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特徵。中國傳統美學的各個層次—哲理美、和諧美與意境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這也是其延續與發展的必要條件,更是它完成社會化,並不斷充實其社會內容的前提與基礎。
形意拳理取《周易》,哲理味很濃。其勢千變萬化,但繁中有易,萬法不離“三體勢”。只有獲得天地人“三才”合一的“三體勢”之精髓,才意味著真正步入了“形意”之門。
形意拳在傳統文化背景下成長壯大,龍的神靈意識、磅礴氣勢、巨大威力,是它氣質的核心與勁力追求的基礎。從龍中,我們獲得了生生不息的信念與奮力騰飛的氣魄。它以“最能激起感官柔情”的人體為本,塑造人體形象,形成形神兼備、內外合一的特殊運動形象,把運動形象美與藝術形象美、自然美與哲理美融合為一體,練勁力,悟技巧,冶性情,奪造化。在思想與感情的和諧統一中,在社會與個體的共同認可中,在大環境與小環境的互動作用中,塑造著一種代表時代進步性與生活創造性的具有積極意義的美的形象。“意境美”就在這個過程中被顯現出來。
什麼是意境美呢?《辭海》中說,意境指“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從這一思路,也可認為“武術意境,乃是指套路中所體現的,並經過藝術加工的攻防格鬥技術與其中所顯示的精、氣、神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形意拳中的意境美,在於形意統合、形神兼備、天人合一,在其中的高度統一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意境是中華民族尚“道”“重”“意”的文化心理在文學藝術領域潛心營造的深幽的藝術境界,是中華民族富於哲學思維的表現。它的特點是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幻中有真,境與思併兼,模糊性與精確性交融,將現實生活中客觀實象與本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認識有機融為一體,把無生命的動作人格化,使自然界的動作活靈活現,形成“物我兩忘”、人與自然的統一與協調。
形意拳十二形中,熊的臂,獅子的頭,猴的爪,馬的奔,虎的撲,貓的“軟”,雞的“蹬”,燕的“剪”,鷹的“拿”,鶴的“步”,鶉的“撞”,龍的“變”神韻豐致,頗具風采。有歌訣曰:熊踞一方百獸遠,獅子搖頭把月趕,猿臂輕舒好神拿,馬奔迅速如閃電,餓虎撲食有神威,貓行輕挺多綿軟,雞腿蹬開動如弓,燕剪靈活舞長空。
這種帶有詩情畫意的描繪,把我們帶到了一種優美的境界。處於如此意境之中,怎能不讓人流連忘返?
中國傳統文化對形意拳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上面只是涉及其中三個方面,另外諸如宗教、文學、民俗等許多方面由於多有探討,這裡就不再贅述。通過上述探討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已深深植根於形意拳之中。我們確信,中國傳費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文化必將對形意拳產生極大影響。但願我們的探討,為正確評價形意拳的作用與價值,完善其理論體系,以便更好地繼承與發展形意拳這一拳種,使之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提供一點幫助。
孫祿堂談內家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