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健身科學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武術是我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瑰寶、過去曾被尊稱為“國術”;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一下關於:。

  一:

  目前對武術運動現狀及問題:

  ①由於普及、簡化、師資人才缺乏,自己未入門就當教練,誤己誤人,學者得不到正確指導。入門難,易走彎路。

  ②來自上面某些形式主義導向,造成體操化,舞蹈化傾向。

  ③現狀練太極拳人非常多,但真正有太極技擊功夫的卻十分稀少,太極拳的核心功能是技擊,失去技擊不能稱真正太極拳是太極操。

  ④傳統武術之手在民間,流傳只在門內,少數人範圍技擊流失,必須扶持重用。

  ⑤拳術理論缺乏系統整理、科學研究、通俗解讀。

  在80年代,受國家體委委派,採訪四川的武術家海燈法師,其中談到“武術能健身也能傷身,健身不等於能長壽。”這句真言一直作為我以後習武的警句。海燈法師雖武藝高超,但晚年被病痛折磨、非常痛苦,社會上人們都不知曉。其實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林高手英年早逝、因武殉身為數不少,講出來觸目驚心。

  現在很多傳記中講到功夫都添油加醬,而對負面的事實真相多加回避,據瞭解,發生中風***腦溢血***較多,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好勇、鬥狠、酗酒、易怒、緊張過累導致肝陽上亢腎陽虧損所致。雖然現時代不同,但同樣在體育界,很多職業運動員為爭奪冠軍而拼搏,體能過度透支,未到中年就未老先衰。

  外表上身上肌肉發達,但內在器官卻已磨損,任何事物終究要物極必反,如點油燈,油用完了,火也就熄滅了。拳王阿里、雄霸拳壇,後來得了帕金森症,泰拳很凶狠,但壽命都很短。很短拳家,最後一生殘疾和傷痛。

  當然專業運動員任務是為國爭光而作的犧牲,而業餘愛好者顯然不同,大多目的是為健身而鍛鍊的,沒必要如專業運動員講拼搏。幾年前美國曾組織一批科學家對已故的500多名運動健將的健康狀況作了調查,結果發現佔70%以上的在40~50歲左右就患了心臟病,壽命比普通人要短。這說明一個教訓,適度的運動量和符合科學的訓練對健康何等重要。

  在武術界,也有不少健康長壽、享百歲以上的。如練內家拳的呂紫劍,吳中道,吳圖南,白雲飛等武術家,他們都很注意練養結合,以柔為貴,運動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比較科學。

  二:

  現代社會發展至今,冷兵器時代早已成為歷史,技擊殺敵格鬥,已沒太大使用價值,已被體育競技,強身健體的功能所取代。現凡來學武的人很少是為格鬥而來的,大多數人都是為健身娛樂或有慢性病來尋求運動療法的。而太極拳因特殊的養生和技擊特點,變得更受到青睞。在所有體育專案中是唯一能終身練到老,延年益壽的體育運動。

  雖然武術、太極拳的健身優越性是無可非議的,但也要實事求是。在練武群體中,健身效果是不盡相同的,不少人並沒收到良好效果,甚至發生傷痛,如練少林拳,發生腰突病和太極拳中的膝關節慢性損傷,頻率也很高,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主要原因,還是不講科學,盲目訓練,超負荷。3噸車你要上10噸,沒因人而異,不根據年齡、體質、而選擇相適應的拳種和適當的運動量。

  下面,重點分析一下,武術運動員是以脊柱為主的運動,脊柱在人體骨結構似房屋的大柱,承重牆,非常重要。脊柱有動搖性,不穩定性。腰部肌肉又較短,力學上槓杆作用小,腰椎及腰部的軟組織經常由於姿勢不正、過度緊張、發力不當而受損傷。從生理解剖上看,人體上半身的重量通過第4、5節腰椎全壓在下面骶骨上,而骶骨上面不是水平面,而是向前45度傾斜,腰部容易向前滑坡的趨勢,當姿勢不正時,主要表現為凸臀,向前挺腰,最容易造成腰肌緊張,僵硬,氣上浮,重心不能下降而失衡,在此情況下如做高難動作,如跳、旋轉、或發力,第4、5節腰椎及韌帶極易發生損傷,嚴重者腰椎間盤突出症。

  在《拳論要領》明確提出的要鬆腰、垂臀、溜臀,正確的生理位置,下蹲時臀部應向下收,好像臀部從下把小腹托住,腰脊部自然會放鬆,不會向前挺,這樣,骶骨傾斜度減小,減輕了腰骶部壓力、重力會沿著下肢傳到腳下,使重心穩定,有利於氣沉丹田,由腳而腿而腰的勁力傳導和運轉。還有直腰***上提***和弓腰的說法較為合理;孫祿堂宗師曾說:“守住意軸,一軸到底,上下通達。” 會用腰,應是練拳入門標誌。

  三:

  再講膝關節慢性損傷,膝關節是人體所有關節中最為複雜,負重最為多的起支點作用的部位。膝關節主要功能是伸屈動作,它的旋轉幅度是極小的,練拳時,腿部處於半蹲位,上半身重量全壓在腿上,尤其是太極拳動作緩慢,膝關節負重要比快速動作的拳種要大得多,由於關節面表面覆蓋只有2~4毫米厚的軟骨,當負重,屈膝60度以上時,軟骨之間壓力增大,如再加有膝關節扭曲,力線偏移,軟骨會發生相互研磨,長期反覆,軟骨會發生磨損,變形,破裂,骨質增生。從正常生理上說,一般25歲以上膝關節開始退化,至中老年階段開始缺鈣,骨密度下降,骨質疏鬆,下肢彎曲變形,關節腔內滑液減少,甚至乾枯,軟骨互相干磨,越磨越薄。做個比喻,膝關節軟骨似搪瓷盆,用久搪瓷會崩裂露底,而且軟骨基本無再生能力,不能修復。如網球世界冠軍李娜也是右膝關節損傷,做了四次手術,仍沒修復,現在不得不退出網壇。榮譽、金錢都是身外之物,要對自己身體負責。所以中老年要注意不要過低架勢打拳,更要防止膝關節扭曲動作,如超出生理活動範圍,會加快膝關節損傷退化,到嚴重時,只好做人工置換手術,人造關節。還有肥胖人,體重超重的更容易發生膝痛,還有練陳式,用力震腳,尤其在水泥石頭地上,向上反作用力,對膝關節衝擊,對腦血管也易震動,要知道腦血管從解剖上類似蜘蛛網,細的比頭髮絲還細,血管硬化者,震腳很容易震破出血,前輩的教訓值得警示。***陳式太極拳掌門人眼底出血***。對膝關節,可自我檢查,連續下蹲起立5次以上,如發生疼痛,則提示軟骨已損傷。

  有些武術家片面認為壓低架子可練出功夫,這很容易誤導人。功夫不僅是靠低架子,缺點是低架轉換困難,如步法、身法不正確到位,整體勁內勁練不出的,主要靠放鬆,內氣下沉,才能底盤紮實。

  內動發源於脊柱中樞神經和大腦意識,發力點在哪?其根在腳,靠足弓***湧泉***產生地面反彈力,楊式太極名家鄭曼青先生曾精闢說過:“湧泉無根,腰無主。”只有練到上虛下實,腳上有根,功夫上了腰背,才能真正發勁,內勁。

  四:

  練拳時動作務必根據太極拳要領,量力而行,要符合人體生理結構,符合生物力學原理,保持正確姿勢。如腳尖、膝尖、鼻尖要和身體方向一致。臀部尾閭和後腳跟上下相對,弓步時,應後腳推動前腳。自行車、機動車、動力裝置都在後輪。前膝不可過度前屈,膝垂淺不超過足趾***腿、膝和足尖***,力線不可扭曲畸形,弓步時步幅不宜開得過大,弓步時前膝要有上提之意,重心線落於實足足弓湧泉穴。打拳不反對下蹲,只要適當負重,反而能提高骨組織供血量,促進鈣和磷的吸收,促進骨細胞的基質生成。可預防骨質疏鬆,延緩骨的衰老,對膝關炎治療有積極作用。關鍵是適當負重、量力而行。

  下蹲架勢高低,取決於還是應根據各人體質、年齡,功力來決定,不可千篇一律對待,教員應辯證施教對症訓練,其它需要注意的,對高血粘度者,晨練前應飲水,稀釋血液,患有糖尿病者,晨練前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練拳,以防低血糖頭暈等反應。練拳推手過程中,不應抽菸,高血壓者發勁注意不要過分。患有冠心,搭過橋,裝過支架者,奉勸不宜推手活動。

  目前,我國總體健康水平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糖尿病、三高症,肥胖症,腦中風,惡性腫瘤,發病率居高不下,看病難,醫療費高漲,已成為人們反感的社會問題。因此,提倡科學化的健身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對待武術運動,必須結合醫學科學,從養生,包括技擊多個角度去研究,每日練拳,不是為表演比賽,而意在修正自己運動中的陰陽偏差,這就是修煉。以鍛鍊中樞神經系統,周天,導引進行的是經絡氣血運動,心腦血管運動,目標是提高自己健康、功夫、壽命,同步受益。
 

散打比賽怎樣控制節奏
散打運動的由來與發展
相關知識
武術健身科學化
中小學生武術健身操旭日東昇伴奏視訊
中小學武術健身操視訊
中小學武術健身操旭日東昇視訊
中小學生武術健身操英雄少年視訊
中小學生武術健身操視訊
中小學武術健身操配音視訊
中小學武術健身操英雄少年視訊
中小學生武術健身操旭日東昇視訊
武術健身操雛鷹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