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陳式太極拳作為傳統的養生運動,其效果非常好。太極拳的好處通過表現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陳式太極拳的三大纏絲勁

  1、順逆纏絲

  順逆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此拳的精華。陳鑫講:“拳者,纏法也。”“不懂纏絲勁,即不懂拳。”陳照奎先生講:“以順纏和逆纏為基本纏絲勁。”

  纏,本義為圍繞、纏繞之義。《說文》中有“纏,繞也。”因而纏繞即為走螺旋。詩日:。人人都會衝一拳,看吾衝拳玄不玄,太極衝拳螺旋勁,纏絲擰出快如電。”

  陳式太極拳的創立結合了古代中醫經絡學說,其對身體各經絡的影響很大,疏通經絡能使我們氣血流暢,能將體內的毒素及時排出。

  在陳式太極拳中以小指領勁向手心方向旋轉,同時,大指和小指相合形成瓦壟掌,為手的順纏;以大指領勁,向掌心方向旋轉,同時大指與小指相合,形成瓦壟掌,為手的逆纏。

  由此可見,陳式太極拳纏絲勁對於手指也是有著非常細節的要求的。

  當出腿或收腿時,如以腳掌外緣領勁,向腳心方向旋轉,膝部向襠外方向旋轉,即為腿的順纏:如以腳跟裡側領勁,向腳心方向旋轉,膝部向襠內方向旋轉,即為腿的逆纏。

  無論順纏還是逆纏,都以螺旋運動為主要形式,再結合手法、腿法,形成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纏絲勁。

  2、開合螺旋

  陳鑫說:“學太極拳,學陰陽開合而已。”“太極拳之道,開合二字盡之。”一般講,所謂開,是指肢體和內勁向外伸展放大的意思;所謂合,是指肢體和內勁向內收斂縮小的意思。

  但是,開合不僅僅是肢體的簡單縮放,陳照奎先生講:“開,在螺旋中開,而不是掰開;合,在螺旋中合。”行拳中強調中節開,梢節合,在“單鞭”“懶扎衣”“白鶴亮翅”中講求兩肘相開,兩手相合,兩膝開,兩腳合。

  “外三合”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腰與胯合,這六個點形成了一個立體空間,把自己重心穩固住。

  開合螺旋,需要大家調節後身體四肢部的功能與運用。

  在“左右裹鞭炮”中,雙腕交叉逆纏略往裡轉,雙拳向前下沉,再以腰為主軸,結合丹田內轉帶動身體先微向右轉,再向左轉,同時略上升再下沉再向左轉旋轉上升,再運用鬆活彈抖向左右兩側沉肘發勁。

  兩拳先在閤中“裹”勁,再在開中“發“勁,像被壓緊的彈簧在突然問失去束縛一樣,展現出一種強大的反彈勁。

  3、腰,胯,襠的螺旋運化

  常言道:“腰襠膝,太極拳的發動機。”《拳論》中雲:“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在行拳中講求“腰不動,手不發”,即使很小的肇始動作,也先從腰部運動,由腰而背、而肩、而臂、而手,回來同樣由腰部牽動,並且要求走螺旋勁。

  襠、胯的運化,多在立體螺旋的前提下,走一個橫“8”字,從左右大腿處上下纏繞,裡外翻動,出入勁皆交於會陰穴處;形之於外,則表現在沉左臀翻右臀,或沉右臀翻左臀,兩臀上下立體螺旋翻沉。上下對拉拔長、上下相隨都是通過鬆胯、圓襠、旋腰的螺旋運化而完成。

  陳式太極纏絲勁與人體經絡的關係

  陳式太極拳最特色的就是纏絲勁,練習纏絲勁能疏通人體經絡,達到健身的作用,纏絲勁的分類很多,對經絡的影響也不同,下面我們學習一下吧!

  陳氏太極拳先輩陳鑫老先生說“太極拳,纏法也”。“纏絲勁”的練法,源於中醫的經絡學說,中醫認為:經絡是佈滿人體的氣血通道,它源於臟腑,疏注於四肢百骸、臟腑經絡。氣血失和,而疾病生,和則健身益壽。

  陳氏太極拳在練習過程中,要求每個拳勢動作,不論大小、快慢、開合,都要走螺旋式的運動形式,使人體從腰和丹田到四梢,不論臟腑、肌肉、關節。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其對當代人有很高價值的養生意義,在醫學上其治療效果也是令人敬佩的,練習太極拳的人壽命明顯比不練的人要長。

  從軀體中樞,以至無微不至的毛細血管,都有要在非順既逆的反覆旋轉中運動,纏來纏去,擰來擰去,左繞右繞“非圓即弧”,“處處走螺旋”這種螺旋式的纏絲運動方式,可以通任督,練帶、衝脈,促進氣血執行,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達到調整人體氣血平衡的健身目的。
 

陳式太極拳對腰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的理論來源
相關知識
太極教學之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氏太極拳中纏絲勁的形體訓練
武式太極拳的纏絲與抽絲
武式太極拳的纏絲與抽絲
論太極拳的纏絲勁
陳式太極拳的腰腿勁
陳式太極拳的整體勁介紹
略談太極拳的纏絲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