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衛生的演講稿
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幸福的基礎,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講究衛生就是最基本。現在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講衛生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講衛生演講稿 篇一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講究衛生,從我做起”。
先讓我為大家講述兩個事例:
第一個事例是: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講衛生的行為的大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講衛生的行為也是國恥。
第二個事例是: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汙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以上兩個事例表明,我們國家在講衛生、講文明上與別的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講衛生、講文明的習慣。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講衛生的行為。例如,我們的過道、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和零食包裝袋,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洗手間裡,同學們把吃過飯擦嘴的餐巾紙丟在洗手池裡,個人講衛生了,但不講公共衛生;還有男同學如廁不跨上一步,使得廁所裡臭氣熏天。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的衛生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衛生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穫一個品格;講衛生已被人們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千萬不要把衛生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在校園裡吃零食;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
講衛生演講稿 篇二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講究衛生,預防疾病”。
首先,我們要保持個人良好衛生,勤洗手洗臉,換洗衣服。打噴嚏、咳嗽、清潔鼻子、寫完作業之後和就餐之前都要記得洗手;洗手後,用清潔的毛巾或紙巾擦乾。一年級的小同學們更應該改正咬手指和吮吸手指的壞習慣,要牢記“病從口入這句話”!其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眼下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大家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但要注意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合理安排運動量。每天我們都應堅持做好課間操,積極上好體育課、但回教室後切不可貪涼,一個勁兒的猛吹電扇。
還有,就是要注意飲食,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維持身體營養平衡,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
我們還要注意環境衛生,創造整潔的校園環境。我們學校長期以來就非常重視環境衛生工作,但我們更要注意保持。不要隨意亂扔廢紙、亂丟食品包裝袋、不隨地吐痰等,我希望所有的同學用我們的舉手之勞,維護我們整潔的環境。同時還要注意,教室內要每天通風換氣,避免細菌滋生。
老師們、同學們,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幸福的基礎,也是每個人的責任,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講究衛生就是最基本也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預防疾病的方法,只要我們時刻謹記,並身體力行,那麼無論什麼樣的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謝謝大家!
講衛生演講稿 篇三
大家好!
我是第三人民醫院公共衛生科的一名普通職工。公共衛生服務涉及千家萬戶,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健康,要做好預防、保健、醫療等健康服務工作就要走千家、進萬戶。剛開始開展工作時,居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公共衛生服務,曾被當做流竄於街巷的醫藥騙子避而遠之,也曾被不明真相的群眾拒之門外,那段日子,迷茫與彷徨成了我的夥伴,報怨和哀嘆與我如影隨形。但我相信:愛可以融化一切。我跑遍了所管轄的48村莊,收集居民健康資訊,建立健康檔案33460餘份;給孕產婦、兒童、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做健康指導,制定疾病防治方案;還經常開展各種宣傳和義診活動來消除村民的疑惑;漸漸的,他們消除了疑慮,開始主動配合我的工作,有時甚至願意和我分享他們生活中的快樂與憂愁,我終於用真誠和愛敲開了百姓的家門,叩開了百姓的心扉。寒來暑往,穿梭在大街小巷,敲開或熟悉或陌生的每一個家門,在拒絕或歡迎聲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一次家訪經歷,讓我終身難忘。那是戴廟鎮魏莊村,典型的留守兒童、老人村,村子一共有60多戶,200多口人。陰曆六月的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烤在臉上,讓人睜不開眼。這個時間村民不會下田勞作,在農閒時入戶也是村民樂於接受的一種方式。
朝村口這戶農家走著,從天而降的一隻拖鞋朝我飛來,來不及躲閃,實實在在地砸在了我頭上……那一剎那所有委屈的眼淚一湧而出。剛走進大門口,聽見院子裡傳來歇斯底里的叫喊聲,還夾雜著乒乒乓乓打砸東西的聲音,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推開門看見一位老大娘蹲在院子裡抹眼淚,小東屋裡一個蓬頭垢面的中年
講規矩有紀律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