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問卷***3***
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問卷篇3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第8題“您覺得目前您主要的苦惱是什麼?”,其中有50%的同學認為,學習壓力大;以及第22題“請將以下幾項所帶給您的心理壓力由大至小排序”,在所調查的48個人中,有30個人認為,學業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在17題“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狀況,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有65%的人選擇“經常會”或“有時會”;第18題“您認為緊張情緒會給考試成績帶來影響嗎?”,有80%的人認為“會,很大”或“會,有點”;以及第19題“您認為大學考證是否會給您帶來心理壓力?”,有70%的人認為“會”或“一般”,這幾道題充分說明了大學生心理的不穩定,容易受情緒和外來壓力的影響。
二,心理平衡:
在第16題“你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有65%的學生選擇的是一般,只有大概17%的人選擇很滿意,反映了現實與大多數同學心裡所想學的專業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第7題“您覺得自信嗎?”,有54%的同學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或“不自信”,反映了同學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這兩道題說明同學在心理上並沒有達到平衡,理想總是與現實存在差距的。
三,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也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第11題“您很關心別人對您的看法嗎?”,有73%的人選擇了“非常關心”或“比較關心”,這表明處於大學時期的學生比較看重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形象;在第12題“您認為自己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礙嗎?”,有54%的人認為“有時有障礙”,這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 四,關於自身:
一個人對自己看法也能反映這個人是否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在第6題“您經常分析自己、研究自己嗎?”,有56%的人選擇“偶爾”,第9題“您是否瞭解自己的優缺點,並喜歡自己?”,有54%的人選擇“知道,但不喜歡”或“知道,無所謂”,這說明大學生對自己的自身狀況不是特別關心,沒有想去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第10題“如果您能改變自己,您最希望改變的是什麼?”,這一題選擇“知識”和“性格”的人佔大多數,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大多數人眼中,對自己的滿意度很低,總想改變自己的一些自身的特點,更充分顯示了對自己沒有自信這一普遍情況。
五,處理壓力:
在24題“您會採取何種方式應對壓力”,66%的人選擇“轉移***娛樂、讀書***”或“發洩***哭、傾訴、日記***”,這表明大學生在處理壓力上還是有一定好的方式的。25題“遇到壓力時您會最先向誰求助?”,有37.5%的人選擇了“知心朋友”,這說明大多數人更願意向同齡人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惱,他們認為同齡人之間更容易交流,也更容易相互理解。
面對現在越來越多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我們應當採取怎樣的方法去解決呢? 第一, 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是自我意識缺乏和自我同一性不完整造成的。所以儘快使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自我同一性完整才是關鍵。自我意識的增強和同一性的完整是一個過程,正常的情況下,需到三十至三十六歲才能完成,所以我們要接受這一現實,不是我們一著急就會形成了,我們要給自己一些時間,我們要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去完成。這是一種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的健康態度。
第二, 培養獨立的自我意識。
只有認識自我意識,駕馭自我意識,提高自我意識,才能戰無不勝,從成功走向成功。 第三, 注重培養自己的彈性人格。
彈性人格是一種健康的人格,包括:1、和諧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最能體現一個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健康的人常常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容的態度尊重他人?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尊重與接納。2、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人格健康的人情緒反應適度,具有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經常保持愉快、滿意、開朗的心境,並富有幽默感。當消極情緒出現時能合情合理地宣洩、排解、轉移和昇華。社會適應能力反映了人與社會的協調程度。人格健康的人能夠和社會保持良好的密切接觸,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主動去關心社會,瞭解、接觸社會,在認識社會的同時,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3、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樂觀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對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並在其中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能不畏艱險,勇於拼搏。
第四, 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培養自己的調節能力,可以逐步消除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所帶來的緊張和壓力。調節能力就是人們面對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能力。必須學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地更新自我,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以適應變化了的形勢。
第五, 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做貢獻”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舉措。我們要主動參與校內外的社會活動,譬如做一些協會工作,做一些班集工作,參加一些自願者活動,甚至可以自發的組織一些群體活動,在工作中成長,在工作中受教育。大學生更應該主動去尋求去爭取一個位子,來培養鍛鍊自己。通過這樣來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大學,以積極地心態和較強的適應能力,給點陽光就生動地燦爛起來。
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