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範例
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反映,是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篇1
職業倦怠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來的一個概念,指在職業環境中,對長期的情緒緊張源和人際關係緊張源的應激反應而表現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綜合徵。Maslach認為職業倦怠是由三個維度構成的一種心理狀態,即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緒衰竭是職業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緒情感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如果這種疲勞的情緒狀態長期持續下去,個體就會感受到一些負面的情緒,並對工作物件表現出消極、冷漠的行為,就是去個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對自己消極評價傾向的增長。
一、調查緣由
職業倦怠存在於很多行業中,中學教師尤其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教師的職業倦怠不但危害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事業及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重視和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已刻不容緩,學校就此問題進行抽樣調查和深入思考。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我校抽樣調查問卷共計63份
分值標準:A、根本沒有這種情況;B、很少有這種情況;C、有時會有這種情況;
D、很大程度上有這種情況;E、完全符合。同競爭團隊分別設立獎項,讓每個競爭團隊的教職工都能各盡其才,盡我所能幹好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齊心協力,幹好工作。
2、學校領導班子更加註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使一些年輕教師主動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子,一些骨幹教師自覺發揮著模範帶頭作用,一些老教師也主動寫論文、傳經驗,還有一些中青年教師自告奮勇參加課題實驗。所有這些驚喜的變化,都證實了過程性考核量化的合理性和團隊競爭激勵機制的可行性。
3.2、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分析從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調查統計***表1***我們發現,①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不平衡33.16%;情緒不平衡31.05%;強迫症28.95%;軀體化26.67%;焦慮23.16%。這說明中學教師普遍存在課業負擔過重、情緒失調的現象。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學校仍然是一切圍繞著分數轉——平常班獎金、榮譽與年級平均分名次掛鉤;畢業班獎金、榮譽與“升學率”、“重點錄取率”掛鉤;帶重點班與普通班還離不開學生的考試成績等等。教師在“分數”的高壓之下,出現強迫症、軀體化症狀以及焦慮,也就不足為奇了。再加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下,超額的付出並得不到高額的回報***特別是那些帶普通班的老師***或榮譽***精神的或物質的***的激勵,心理、情緒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②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決於身體健康、內心平衡與環境和諧三個方面。身體健康***包括規律的作息、科學的營養以及適時的運動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數教師的身體健康行為得不到保障;內心平衡是由認知、情緒和行為三個環節的和諧統一所決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關鍵,由於某些教師受自我定位、自我經歷、人文環境等不良認知的影響,而導致了情緒和行為的不健康;環境和諧是指社會支援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於一些老師嘔心瀝血或轉化差生、或班級管理,但學生考分平平,得不到管理者與同行的認同和肯定,而心理失衡進入心理健康問題狀態。③從表2、表3我們可以看出,中學男教師的心理與情緒不平衡明顯高於女教師,這可能與他們的價值期望、工資、獎金、榮譽、面子強烈有關;中學女教師的軀體化症狀、焦慮、強迫症發生率明顯高於男教師,這可能與女教師過分關注身體、母愛期望等方面有關。④從調查中發現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門“家長”作風嚴重,教師的人際溝通、心理疏導、自我調節等方面缺乏相應的環境與機制;教師身心負荷沉重,日常生活單調,情感生活蒼白;家長和社會對教師期望值過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質偏低的教師難以承受等等。
3.3、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 “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者,幫助學生撕開了無知的黑幕,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願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師是學生的健康、幸福和未來的守護者,教師對學生的愛猶如太陽給地球的愛、春雨給莊稼的愛、自然予人類的愛,既溫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靜謐,既深厚又綿長;教師是無私和高尚的„„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段話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學生培養的作用和自身的價值。那麼,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教師對學生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3.3.1、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可能直接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美國《各級學校的健康問題報告》中專門指出:“由於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對於兒童的決定性影響,就不應該讓他們留在學校裡。一個有不能自制的脾氣、嚴重的憂鬱、極度的偏見、凶惡不能容人,諷刺刻毒或習慣性謾罵的教師,對於兒童心理健康的威脅,猶如肺結核或其它危險傳染病對兒童身體健康的威脅一樣嚴重”。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中小學生明顯地帶有易感性、易變性和可塑性。一個在學校受到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的學生,在整個一生中都會在心靈裡保留著灰暗的心境——如在焦慮的教師調教下,學生也容易變得焦慮、緊張和恐懼;在敵對、偏執的教師手下,學生容易產生相應的敵對、偏執以及缺乏自信和尊嚴等——一旦在人生髮展中遇到相應的情景,青少年時代的失敗和蒙受羞辱的記憶就會使他失去挑戰的勇氣、自信和毅力。一個情感能力發展在中小學就受到壓制的孩子,命運就會對他們產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視中成長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提不高,而且情感發展也容易扭曲。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個人未來的健康與幸福,而且還可能影響他人和社會,誘發不穩定因素,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
定造成嚴重的干擾和破壞。
3.3.2、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正常的師生關係一項調查表明,有近半數學生對部分教師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師給年輕教師傳授經驗:“對學生不能太客氣了,一開始就得把他們鎮住,不然他們就會登鼻子上臉,就會騎到教師頭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師以能讓學生害怕為榮,以能把學生管老實為能,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時甚至不擇手段,什麼訓斥、責罵、諷刺、挖苦、罰站、罰值日、打耳光、擰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腳踢,各種方法五花八門,無所不用其極。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合作的關係,可是在這些心態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師的班裡,學生感受到的師生關係卻是“貓和老鼠”“警察與小偷”“法官與罪犯”“棍子和懶驢”的關係。
3.3.3、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在學校裡,教師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學生在校的表現,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極大地受到教師言行的影響。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從正面揭示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當努力做到的,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優秀教師。但同時也應看到,有些教師由於他們不良的言行和心態,帶給學生更多的卻是消極影響。致使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態度消極,厭學、厭校、厭師甚至厭煩父母、親人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教師雖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沒有明顯的問題,但由於觀念上的偏差,導致對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的態度有很大差別。對所謂差生***主要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冷言、冷臉,毫無耐心和愛心。這種態度造成的直接後果是,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差,學習積極性也越來越低。有資料顯示,在佔學生總數20%左右的學習困難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成績不良同教師的消極態度有關。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時代數成績不好。有一次她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個不錯的分數,老師懷疑她作弊,讓她站到講臺上示眾,並用毛筆在她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鴨蛋”。從此三毛不僅在心靈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陰影,而且對學習數學也失去了信心。還有一些經常逃課的學生經過我們的訪談,他們並不是因為這門課學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這門課的老師。平心而論,在學習困難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不愛學習,他們的成績不理想大多是與教師的消極態度有關,主要原因來自於教師的錯誤觀念和不健康心理。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維護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結論與思考
4.1、結論
4.1.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整體檢出率為22.30%。心理不平衡、情緒不平衡、強迫症、軀體化、焦慮是極其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4.1.2、中學教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或情緒障礙,歸根結底就是心理能力低下。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職業角色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A型性格導致人際關係不良;認知偏差等方面。
4.1.3、中學教師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抑鬱、適應不良、偏執、敵對等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
4.1.4、中學男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略高於女教師,心理不平衡、情緒不平衡以及強
迫症極其嚴重;中學女教師的軀體化症狀、焦慮、強迫症發生率又明顯高於男教師。
4.1.5、中學教育在高考“指揮棒”下,不僅造就了教師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也強化了某些教師粗暴的作風。
4.1.6中學教師普遍存在課業負擔過重、日常生活單調刻板、體育鍛煉與文化娛樂活動缺乏等現象。
4.2、思考
4.2.1、教師主導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與正確引導直接影響和支配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環境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4.2.2、教師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師。教師也是喜怒哀樂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可避免,但如何使他們掌控自我心理向良好的方向發展,進而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健康而自信地教書育人。值得研究。
4.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動與心理調節密切相關,怎樣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發展的易感性、易變性和可塑性軌跡而進行教育,特別是教師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使學生健康而全面發展?需要教育部門和教育人士認真思考。
4.2.4、現行教育評價體系與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有著密切的關係,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呼喚更合理、更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出臺與完善。
4.2.5、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是重中之重。如何操作與實施需要周密地研究和切實可行的措施。
主要參考資料:
1、王極盛 心靈時代〔M〕 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8年9月
2、唐映紅等 活出瀟灑人生〔M〕 中國民航出版社 1998年3月
3、陳會昌 競爭社會心理文化透視〔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4月
4、何建明 中國高考報告〔M〕 華夏出版社 2000年4
5、周建平 從“科學認識論”到“生活認識論”〔J〕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2.1
6、楊永龍 楊建平 關於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教育革新1998.1
7、陳玉琨 教育質量也會過剩嗎?〔N〕 文匯報 2002.4.22 8、陸小婭 心理健康教育其實無所不在〔N〕中國青年報.教育科技 2002.5.24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篇2
通過對我校26名教師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其中22人完成了問卷,22份為有效問卷。調查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調查結果表明有12%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73%的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壓力大於非班主任教師。考試期間壓力大於平時。
22名有效問卷調查問卷中,出現職業倦怠的16人,佔73%。
近一半受訪教師認為工作很勞累,出現明顯疲勞、記憶力下降、頭疼、身體痛、失眠多夢等症狀。其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影響個人健康狀況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壓力,排在第一位的是來自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壓力,其次,來自學校管理的壓力等。而這種種心理壓力進一步加重了教師的身體亞健康的狀態。 調查顯示,上班時間越早,壓力越大,亞健康水平越高。下班時間越晚,壓力越大,亞健康水平越高。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壓力明顯大於科任教師;美術、音樂、體育這類老師課餘時間相對輕鬆,其他科任老師都比較忙,這說明應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師心理壓力大,心理健康情況不佳,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30%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非常大,有42%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比較大,兩者加起來說明絕大部分教師都感覺壓力比較大,教師的壓力已經成為我校教育改革必須關注的問題之一。
2.73%的被調查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個被調查教師基本上有7個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雖然我們對教師的工作倦怠還沒有高度重視,但實際上某些教師的工作倦怠情況已經非常明顯,學校很有必要馬上採取措施來幫助教師治療與預防工作倦怠,以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3.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從調查結果來看,有36%的被調查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教師如何去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我們又如何能保證這批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因此,在我們推行教育與教學改革的同時,必須高度關注教師的心理狀況。
4.雖然有62%的被調查教師的生理狀況比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還有38%的被調查教師的生理狀況不是很理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情況在我校還很嚴重。學校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來確保教師的生理健康,平時注重組織教師參加體育活動等。
是什麼影響著教師的心理健康呢?通過問卷反映了產生的原因:
>>>下一頁更多精彩“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兒童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