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帶給人的素養
人生修養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書法藝術應該說是人生修養途徑之一,它帶給人許多各種各樣的素養。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法之人的心靈素養
書法是一種以漢字點線結構為載體,以筆法、結字法、墨法、章法、取法為表現方法,來表現主體精神和體現審美的抽象藝術,之所以稱為抽象藝術,乃在於它看似簡單的線條,卻蘊含著無限的世界,提示著神祕的人生,尤其是中國式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在其中。 其一,書法五體,體體傳情。從書法的幾種書體看,無不傳達出中國人的特質和心性,比如楷書,亦稱“正書”,以形體方正,可作楷模得名。它如金剛瞠目、力士揮拳,來不得一絲的將就,正如那剛正的人生不能沾染一點汙點一樣,因此說:楷書只為君子生,只帷君子而成,這正是書為心畫,作字先做人的道理之所在。
點為心畫、摯愛永恆、志氣平和、淡定拂塵、含容空有、陽舒陰斂、天籟湧情,方寸之間,營造和諧,永遠是心靈與自然,書法與人生的交融碰撞與凝結。“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不也正是天人合一,心手雙暢精神境界的自然表達嗎?由此可得,練字陶情,學書通道也是人生的一種追求,一種享受,一次昇華。
“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現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在《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對書法的表現特徵做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國人的這支筆,開始於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永珍之美。”惟其如此,書法,可以講是中國藝術最經典的表現形式,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本質精神。當年,畢加索偶然在博物館見到中國書法時震撼不已,他在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點畫縱橫中,在那“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氣象中,發出了“這是藝術中的藝術”的驚歎,從此對中國藝術懷有敬畏之心。
書法之人的氣質素養
書法中有自己的理論,簡稱書理。書法理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翰不虛動,下必有由”,這是孫過庭從學書法實踐中得出的精闢見解,也是對書法用筆的高度提煉概括。“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對書者提出了要求,切記隨意亂畫,任比為體。在筆“動”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做到意在筆先,而後才能運籌帷幄。以行書中不可或缺的“牽絲”為例。牽絲是兩個基本筆畫之間非常細的線條,是由書寫時收筆或出鋒時順勢帶出的。其方法也像做人一樣講究:行書變化重韻律,基本筆畫要重,牽絲卻可細可無,層次分明。太多太亂的牽絲只能讓整幅字看起來雜亂無章,不分主次。人生也是一樣,生活中的許多事都需要我們有條理、有層次,涇渭分明,什麼時候該連,什麼時候該斷,都要以智慧去辨別,從整體去分析,用理智來處理,做到心中有數中國傳統崇尚儒釋道。仁義理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人與宇宙萬物均應和諧,更重秩序禮節。文字象形會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符號。書法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書法表現審美品格,體現傳統文化內含的精神實質、涵養和風姿。中華民族世代相傳,創造了古代燦爛的文明,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內涵。
“唐代第一妙腕”孫過庭,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雙料明星,既是書法理論家,又是書法高手。他所寫的《書譜》一文,真跡流傳至今,我們欣賞他的《書譜》真跡,書法藝術上則“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用筆剛斷,結字為地道的“二王”草法,展示給人們的是中國書法藝術永恆的魅力。更可觀的是他在《書譜》裡所講的書法理論極其深刻,包含著很深的人生哲學。其中的“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八個字,說的既是書法又是人生。 一聽到“虛”字,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虛靜、虛遠、清虛。孫過庭論書法之虛,指出了書法在避免虛弱無力、釘頭蜂腰、牽強附會的通病同時,要三思而行,做到意在筆先,運籌帷幄。這就告訴人們,行雲流水固然很好,但字如流水之隨意卻不是亂寫亂畫,要有真功夫、真想法才行。一點一畫,互相牽制、生髮,彼此襯托、渲染,才是真正意義上書法的美。所謂“起不孤,伏不寡”就是這個意思,而這就不僅僅是在說書法,而是在說人生哲理了。
試論文書工作者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