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關於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要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培育,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為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為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賣國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為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為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著胡驚濤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為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篇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統,是不能忘記的”。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中華世紀壇的壇序為我們描述了中華文化的傳統風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輝煌。”而中華文化走了幾千年也是歷經風雨,“閱歷五千年滄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幾多榮辱沉浮,幾度盛衰興亡。”但不變的是中華文化始終如大河般流淌,從未停息。文明的聖火亦從未熄滅。
當新中國進入21世紀,新的發展機遇使中國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時期,經濟由簡單的溫飽向小康邁進,政治更加民主,國際話語權更加給力。然而,當今的人們卻彷彿忘了中國一些本質的東西。中國的經濟條件在變,無論是在什麼經濟政策下;中國的社會生活在變,無論社會改革有什麼變化,但總有一種變化,總是使人難以忘記,是整個中國有著發展的根本動力,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這裡面記載著中國的歷史,從三皇五帝的創世傳說,到秦始皇勵精圖治在戰國烽火中統一全國,繼承大統,再到唐宋之際經濟繁榮、政治清明、萬朝來賀。這裡歷史長河,始終是華夏兒女的記憶中抹不掉的。所以,我們針對我們寶貴的傳統文化,必須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傳統,是不能忘記的我們必須繼承傳統。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一提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就會想到江南的煙雨朦朧,想到那個落魄的詩人,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尋找他的心靈歸宿;一提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們就能想到明月之下多少離別、多少淚,希望月亮那一頭的家人、朋友一切安好;當提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有多少人真的望望遠方的月,千里的家。而這些都絲絲牽動著我們的神經。這就是因為,傳統文化中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這記憶中有憧憬、有希冀、有夢想、有未來。即使“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傳統文化都跨過了千年的山高水低,牽動著我們的情絲。
傳統文化更是血脈聯絡。辛棄疾在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就曾經譴責“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種忘記國家恥辱的祭祀行為。我們自古就有祭炎黃,封孔廟的習俗,正是由於我們奉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我們才被稱為“炎黃子孫”,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文化行為恰恰是我們血脈聯絡的象徵。東南沿海自古就有祭祀媽祖的習俗,而隨著華人的遷徙,東南亞各地都有了媽祖的印記,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血緣的聯絡。有了傳統文化的支援,我們才有了對彼此從血緣上的高度認同感,即使身處異鄉,有著黃面板、黑眼睛的陪伴,到哪裡都是自己的家!
傳統文化蘊涵著五千年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再到水排、風排《天工開物》,無論是綿延萬里的長城,中國北方的屏障;千年難解的都江堰,天府之國的源泉還是耕種良田,開荒僻野。那些古時的勞動者們與天抗衡,與天共生,譜寫了一曲傳唱千年的精神讚歌。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來看,傳統文化更是蘊含五千年先人們偉大實踐的精華。於是,孔子與儒家的禮仁和,老子與道家的灑脫辯證,墨翟與墨家的兼相愛還有易經中的奧祕,被永遠相傳,猶如春風跨越了幾千年的山高水低,至今仍在我們的耳畔迴響。即使在印度誕生的佛教,如今印度已經銷聲匿跡,在中國仍然寺廟林立,香火鼎盛。我們的歷史在不斷地改寫,幾千年來,不停地改寫著。一切過去的痕跡都被擦去,不論是光輝榮耀還是淚水屈辱都輕輕地被時間所掩埋,就連我華夏千百年的燦爛文化都可以被時間湮滅,更何況那條寂靜的江南小徑,更何況那深山之中渺小的杏花村!還有誰記得那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究竟是何種味道?還有誰記得那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坐落於何方?還有誰記得江南古道上那落魄詩人的感慨與憂思?人心不古,物慾橫流,在這清明時節,有誰能夠真正靜下心來緬懷先祖,寄託哀思?我們的很多東西都已經變得不是我們的了,韓國的端午節,日本的茶道,是否有一天,我們的祖先只有別人去祭奠?我們的文化還有多少可以流失?清明的時候,我們又何顏面對先祖,有何顏面告訴他們泱泱中華的燦爛文化已被我們喪失殆盡。為此,百年之後我華夏將何以為傲?
所以,無論當今的社會如何,歐洲快餐、韓國泡菜是如何麻痺我們的感官,美國大片、日本文化是如何迷惑我們的靈魂。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的本,不能丟掉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是每一個後來者的責任!
對於我們更是如此,我們是中國的年輕的一代,我們如何青春,如何放蕩,都不能怠慢中華文化,更不能成為“垮掉的一代”。同時還是未來教師的我們,用教育的種子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夢,我們的青春夢,真希望未來站在講臺上可以和同學們一起暢談,暢談青銅銘文激揚的乾坤,青花瓷裡婉約的神韻,敦煌壁畫靚麗的彩繪,還有神奇太極裡與日月同輝天人合一的永恆。我想語文課堂上也應該是朗朗的讀書聲,雖不能“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卻可以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佔據學生眼球的可以是秦時明月,而不是X戰警、盜夢空間!
著名作家張潔說過:愛是不能忘記的,對於我們來講,責任是不能忘記的,而傳統文化更是不能忘記的。
篇三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精選中國文化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