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因斯坦的文章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近代最著名的科學家,傳說他的智商超過了200。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
愛因斯坦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可他的聰明才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據說,他以前並不是一個傑出的學生,甚至還被人認為是一個“笨傢伙”。可為什麼他會從這樣一個“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呢?原因就在於他的一個成功公式:A=X+Y+Z***成功=勤奮+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以前,愛因斯坦特別特別笨,連話都講不好,前言不搭後語,發應很遲鈍,經常被老師呵斥,罰站。教師和校長都認為他永遠成不了才。一次工藝課上,老師拿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裡拿出兩個更加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不太行,缺比這兩個好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連他自己也很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
愛因斯坦長大後,憑藉著他的成功公式,使他從一個笨頭笨腦的傢伙變成了一個世界矚目的科學巨人。
愛因斯坦除了在光電效應、相對論等方面作出偉大貢獻外,他關於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對於大量無序因子的規律性把握,成為當今最熱門的金融學的基礎。他提出的鐳射受激輻射的概念,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他與玻爾進行的論戰中提出的EPR佯謬,至今仍是理論物理和科學哲學界不斷探討的話題……
我覺得,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洩了自己的氣,只要能肯為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
2
今天,我們老師要我們寫一篇作文,名字叫做《聰明的愛因斯坦》。
於是,我晚上在電腦上查了資料,瞭解到:他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
然而,他的童年卻充滿不幸:一個天才的童年,總會有些超乎尋常的故事。愛因斯坦剛出生時,後腦長得不同一般,而且頭骨呈稜角形,頭骨的這種異狀,後來永久性地成為愛因斯坦的特徵。
到了愛因斯坦的輝煌時期,他寫出了相對論,光電效應,能量守恆,宇宙常數等。《分子大小的性測定法》《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論運體的電動力學》《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等等。
愛因斯坦曾經是量子力學的後續發展,但是他不滿意後續發展,愛因斯坦始終認為量子力學***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詮釋:基本上,量子系統的描述是機率的。一個事件的機率是波函式的絕對值平方。***不完備。
愛因斯坦他淡泊名利不拘小節,他的成功祕訣是A=X+Y+Z。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他的成功名言有: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用比相對論還多的腦力在量子論上。有一個現象的明顯程度已經讓我毛骨悚然,這便是我們的人性已經遠遠落後我們的科學技術了。
我們在學習上也是不是要這種祕訣呢?答案是肯定的:要。想要成功,學習得用上正確的方法,要努力學習,少做沒用的事情。就是A=X+Y+Z。努力吧!
3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所創立的相對論影響了許許多多的科學研究者,也讓我對他十分崇拜。
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聰明,還因為反應遲鈍,不善於交際,而被同學恥笑為“低能兒”。那時的愛因斯坦不但學習差,連朋友都沒有,誰也沒有想到日後他會成為一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
有一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家自己做一個小板凳。第二天,同學們紛紛交出了自己的作品。老師看到同學們的作品十分精緻實用,心裡十分高興。而愛因斯坦卻呆坐在那裡,一言不發。“愛因斯坦,你的作品呢?”老師和藹地問。“我,我……”他囁嚅著說,不好意思地拿出了他的“作品”:材質十分粗糙,椅背向一側歪,連腿都彎彎曲曲的,還不一樣長。老師大聲地說:“同學們,這能算板凳嗎?能得多少分?”“零分!”同學分鬨笑成了一團。誰知,愛因斯坦變魔術似的又拿出了兩個更糟糕的小板凳:“剛才那個小板凳是後做的,它雖然不好,可比我之前做的要好多了!”。
大家都呆住了。“同學們,應該給愛因斯坦打多少分?”“滿分!”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小時候的愛因斯坦竟如此鍥而不捨,實在令我佩服至極。我想,這也是他日後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長大後的愛因斯坦勤於學習,善於思考,成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物理學家。有一次,他想把牆上的一幅畫換下來,就搬來了梯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爬到中途的時候,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正在研究一個問題。這樣沉思起來,竟忘了自己正在做什麼。這樣一分神,“撲通”一聲,掉了下來。我們摔倒時,一般會埋怨起來。而他卻顧不上痛疼,馬上想:“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摔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路線運動的。”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善於思考,常會從一些生活小事中受到啟發,而我們去缺少這種能力。
同學們,愛因斯坦這樣的鍥而不捨,善於思考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