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廢墟的散文作品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壯觀的廢墟倒伏在塵土之中,曾經受庇於其下的一切都在它的塌中遭到毀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廢墟的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賞。

  :走過廢墟

  這裡還有一些殘雪,但是春寒已來;這是一片既將豎起高樓的廢 墟,但是卻有了一絲絲的遺憾安放在了歲月裡……

  ————題 記

  清晨,下了一層薄雪,今年的冬天雪是希罕物。她的到來,給這個煙塵瀰漫的世界一個警醒!天,透了那麼一點兒的亮!

  這雪,輕輕柔柔的,就像是天女撒向人間花的蕊,清冷冷地撲打著面頰,在絲絲的涼意中,感受著自然界清新、親切的氣息,就在這時,周圍的一切景物漸漸明朗了起來!

  陳舊、斑駁的小區圍牆,依舊撫摸著愛護了多年的雜亂的院落。這些鉛灰色的樓房,讓人想到好多往事,似乎那些有了蜘蛛網的故事都複製在了它們冰涼的樓面上。這是一種氣息,一種熟悉了的味道,一種走到哪裡都不會從記憶中消失了的回味……

  我的目光還是遊移在那片在晨光中漸漸醒來的廢墟上,儘管沒有了往昔的光彩,但是它們還是保持著安謐的狀態,這讓我的心酸澀起來,還有溫暖的滋味兒。有誰願意離開自己的老屋,遷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然後,在不斷的回眸中看著一切的過往變成握不住的沙,就這樣,就這樣,在現實中被殘酷的抹殺。這片小區是全縣最古老的了,它的四圍已建起了二十幾層的高樓,南面是一條水泥路,它自建成那天起,就吸引了無數的居民到這裡鍛鍊。特別在春秋季之間,兩旁的各色鮮花兒成簇成團地綻放,令人醉了,也美了!在鋼筋混凝土日益充擠著這個世界的時候,這裡真的是“寶地”。人與人之間,不是需要一種交流嗎?聲音透不過鐵壁銅牆,但是大自然卻提供了這樣的機緣。水泥路的西邊,就是一片死寂般的空曠了!在淒冷的寒九天,這是一份蒼涼!

  往日裡的雞犬相聞,炊煙裊裊景物依稀在夢中,紅瓦紅牆的整整齊齊的平房,一畦畦的小菜園,喜悅中的期待,相同的心境,無論貧富,無論貴賤,共同嚮往的自然之色,此刻都不存在了。待到春風雪化時,一批批的工人就會來到這裡,用他們的巧手安裝一個個小盒子,然後,一家家的人們就會聚集在小方框中,過著相同而又相似的日子。

  這是幸福嗎?人類在擴充套件了生存高度的同時卻也拉開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距離!這是進步還是退縮在角落裡,拿著小小的武器,與自然做著徒然無功的戰爭!華服蓋不住內心的空虛;豪車也遮不住內心的孤寂,那麼,凌駕於自然之上的空中閣樓又能怎麼樣呢?只能是與自然越來越陌生!

  這是沒有硝煙的但是異常猛烈的爭鬥啊!是過於安逸的生活缺少變數嗎?還是人們在玩一個又一個“難得糊塗”的遊戲!這樣的角逐從來都不是以美好做結!那麼,人類究竟在追求什麼呢?在資訊的時代是什麼失靈了!《聖經》上有一句話“埃及的糧食——有備無患”!而我們是在透支,是在自然前作秀!因為自然品讀起來應該像一首詩,它有著自己的韻律和節奏,也有自己的生長和衰老的週期!而人類似乎很少去考慮到這一點,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出發!自然向來都是一位智者,他其實已給人類指出了二條路:過去是一個夢,未來是一個希望!而本來手握希望的人現在卻在一點一點的失去!我們為什麼不一起栽培這個共同的葡萄園呢?而是一意的孤行,保留一些不好嗎?是不是,人,不經歷自然界的懲罰與顛覆,就不可能懂得大自然的真正意義啊!

  而,自然界是不會被打敗的,他嘲笑人類的目光從來就沒有過淚水,他會用毀滅來對抗愚蠢。

  這片廢墟,只是一個縮影,我們的呼籲並不能改變什麼!重建固然輝煌,社會在進步嗎?但是適當的保留,不是更能體現現代人的素養與才智嗎?特別是現在地球上的資源已瀕臨枯竭。真到要到山窮水盡了,才會悔悟嗎?人與自然,有直接也有間接的交戰,而人,不是應該這樣嗎:碰一回釘子,長一分見識,增一分閱歷!自然界從來不特意地去建造廢墟!他也喜歡同人類捉迷藏,當我們有的時候專治於人類自身的時候,他引誘我們去挖掘他,等我們真的置身於他的懷抱中的肆意歡歌時,卻發現它深遂的胸膛並不完全是奶和蜜,還有好多應該仔細品味的東西讓我們錯過了,於是再回首,他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廢墟,就是大自然有意讓人類散落人間的碎片,等到它們整合一本書了,人們才會知識是“洛陽紙貴”,還是“不值一文”!雖然溪水要急著迴流入海,但是,別輕意揮手道別的卻是人生的一場又一場的記憶!

  走過廢墟,請仔細去聆聽,那顫抖的碎石亂瓦掙扎出怎麼樣的對話。他們依然有建屋造院的熱情,卻白白的流入到一片廢墟中,人類,在大喊口號的同時,又在暗地裡做著心口不一的故事。請不要無視這廢墟,當你輕輕走過,忙亂於自己的小天地,別忘了啊!在我們身後曾落了一地的,是曾完整的、給了我們無限溫馨的家院。

  萬般無奈中再對它凝視最後幾眼,身旁找不到相送於它的花兒,就把懷念放在它的身旁,而明天,明天,它會伴著我們的心遠走天涯,重建的,是一份陌生,是一份無奈,也是一份人類與自然的爭奪!

  :走進廢墟

  初冬,走近那一片老宅,走進那一片廢墟。

  寂寥悠長的“雨巷”,不見一個人影,不聞一聲鳥鳴,望去是磚石砌牆的老熟、牆根兒浮土上綠而剛蔫兒的大葉草、布地的苔蘚、飄落的榆樹葉子、一溜貪走捷徑的腳跡的荒涼。

  於靜寂和荒涼之中再味老宅的如今,正是我本次回到家鄉的原因。

  外表上看儲存還算好的老宅,街門都沒有開:生鏽的鐵門鈸、生鏽的鐵穿子、垂掛著生鏽的鐵鎖。如此隔離了宅子內外的世界,靜靜地捱著鎖閉的凋落。

  站在衚衕裡,我看散發著古舊氣的、摸上去暖暖的、百年前匠人們將剛燒出的藍磚砌成磚縫細到幾乎無垂直平展嵌有拴馬石的老牆,看接近地面的那幾層磚因雨濺水浸而粉落剝蝕的凹損,想凹損裡磚的內心、牆的故事。端詳那隨牆的門樓,跟隨南屋一起建起的門樓足以表明房主當年實力的雄厚,而那幾家幾乎一模一樣的門樓一定是出自同一個設計圖紙,房主是兄弟。

  磚砌的垂花柱支撐起前伸的門簷,整齊的方木因簷上有獸面紋瓦當扣壓保護了百年除了顏色的土舊化外竟沒有變形。簷上應該是門楣,精緻的磚燒龍頭,對稱兩邊,避邪擋毒,似挑起的眉尖;中間是磚雕的厚實豐滿的蓮蓬和稻穗。這裡不是南方,但對荷和稻的推崇卻在門楣之上以磚雕的形式凸顯出來。大概是表達雙肩擔道義,家品如荷,稻米豐足之意。門樓因為隨牆隨房而建,就有了股道,木質街門架在石質的門墩之上,日日開合,門框沒有變形,兩門依舊很嚴實。我輕輕地推開一條門縫,細窺裡面:映入眼簾的是棵棵直立的野生的小榆樹苗後隨牆磚雕碩大豐盈瀟灑的“福”字大影壁,磚墁的院面已被厚厚的樹葉覆蓋,葉層雜草中有存水的瓷盆和快要朽爛的拖布。記得這幾處院落都是三進,裡面現在是什麼情形呢?思路被擋在了外面。

  我沿著巷子走進了前高院的小後門。門板不知哪裡去了。門口被坍塌的牆壁磚石堵了半截,青磚立架封面,土坯壘牆做裡,因為沒了屋頂的遮蔽,風吹日晒雨淋雪融,牆體在各面牆之間的合力中不斷大批地墜落倒下,成堆。通往裡面後大院的路基本堵死。我“喂,喂”地吼上兩聲,順手扔了幾塊磚頭以驅活物和壯膽,小心地撥開茂密的野生雜樹叢,踏著碎磚亂木,慢慢地往裡進。深宅大院的三向房屋,大都沒了門窗,豁嘴露齒地,一圈黑窟窿,加上亂伸的雜樹枝,如張牙舞爪的鬼,瘮瘮的。弩著大肚子,眼看就要崩塌的東牆南段,好似已經被挖掘開的墳墓,用過不知多少年的箱櫃、爐壺、丕缸、瓦罐、泥制的籠屜、反扣的油罐子、被剝膛露出火肚的灶臺、垂在斷樑上的破舊的電線,胡亂地出現在眼前,萬籟俱寂,正看間,“喵”的一聲,嚇我一大跳,是手機簡訊的聲音。這院子,先前我進來過,男女老少十幾口子,非常熱鬧。先師兄老存書兜裡裝著油餅和鹹菜的味道還能聞得到,就在這過道口。更先前,這宅子的原始主人的公子,上世紀初,我村第一個北京大學林學系的高材生和他的河南醫學院畢業的才女愛人新婚的房子就是眼前的這間門、鎖俱在,熱炕被屋頂壓蓋著的南屋。八十年代中後期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太太攜子帶孫從臺北乘飛機繞香港三次回到這裡來,撫摸那炕頭的老淚慢慢地慢慢地滴落在時光的河流裡。荒悽悽的景象,使我不敢久留,輕輕地退出。

  跨過外院南岔子中落頂成堆的堆脊進入外面的第三進院落。所有的房子全塌了。院角的那棵家槐,落葉枯枝,從根部起,樹瘤一個接一個,像一串潰爛定痂的皰疹,又像是缺乏營養的黃瘡,孤獨患病的可憐的樹。帶有天地窯的北屋,窯在,頂落了大半個,地上的榆樹早有碗口粗,壯壯旺旺的,西頭炕上堆放著不知綁縛了多長時間的不整齊的掃帚,還有簍筐、噴霧器,北邊的土坯牆上掛著房主用過的紡車,四搭椽的屋子露天了。五階臺上,兩個大楹柱承重的雕樑畫棟的西上房,基本上就剩這前簷了。晾晒衣物的擱杆還在,紙卷的夏簾快朽透。柔桑和榆樹將頭使勁兒伸到臺階之上,踩在院子的枯葉上,也沒有什麼聲響。隔斷的院牆上的院門早沒了。木瓦結構的門頭之上荒草萋萋。

  第一院落,臨街大東屋什麼時候坍塌成了厚厚的一崗黃土,只剩下北端矗立著的大街門樓和虛掩著的大街門,斑駁的四角影壁牆準知道,它一定聽到轟然的巨響,親見了兄弟的老去。悲傷已使它淚痕道道。

  我坐在辦公室裡,邊看邊體味拍來的照片。翻到背拍的大街門時,看那兩扇巨大的街門,想起了先父給我講的小人國的故事。那門一百多年了,居然沒有開裂,大門棍只剩下兩個石洞,小木栓插在右門後,等人來把它在夜間再插上。誰會來呢?我試探著拉開虛掩的門,沒有什麼東西落下。我已走到了家鄉的老街上。回頭看,曾經油黑的大門,門頭,門框,門鈸,門角釘,大悶墩,還好,都在。大理石制的拂不去歲月塵垢厚厚的門墩,如出土的文物,正面雕刻的是玉環飄帶中國結。

  站在街心仰望,垂蓮柱、雀替、額坊、斗拱雖然即將被歲月的泥塵壓塌,但仍舊向關注的人們昭示著舊院主人的財氣與講究。

  :廢墟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

  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昔日的光榮成了嘲弄,創業的祖輩在寒風中聲聲咆哮。夜臨了,什麼沒有見過的明月苦笑一下,躲進雲層,投給廢墟一片陰影。

  但是,代代層累並不是歷史。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後的凋零,因此廢墟是歸宿;更新的營造以廢墟為基地,因此廢墟是起點。廢墟是進化的長鏈。

  一位朋友告訴我,一次,他走進一個著名的廢墟,才一抬頭,已是滿目眼淚。這眼淚的成分非常複雜。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廢墟表現出固執,活像一個殘疾了的悲劇英雄。廢墟昭示著滄桑,讓人偷窺到民族步履的蹣跚。廢墟是垂死老人發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動容。

  廢墟有一種形式美,把撥離大地的美轉化為皈附大地的美。再過多少年,它還會化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將融未融的階段,便是廢墟。母親微笑著慫恿過兒子們的創造,又微笑著收納了這種創造。母親怕兒子們過於勞累,怕世界上過於擁塞。看到過秋天的飄飄黃葉嗎?母親怕它們冷,收入懷抱。沒有黃葉就沒有秋天,廢墟就是建築的黃葉。

  人們說,黃葉的意義在於哺育春天。我說,黃葉本身也是美。

  兩位朋友在我面前爭論。一位說,他最喜歡在疏星殘月的夜間,在廢墟間獨行,或吟詩,或高唱,直到東方泛白;另一位說,有了對晨曦的期待,這種夜遊便失之於矯揉。他的習慣,是趁著殘月的微光,找一條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們年長,已沒有如許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們把所有的廢墟都統統重新整理、修繕和重建。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鬥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當然,並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往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君王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當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廢墟中應有歷史最強勁的韌帶。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著讓人流連盤桓的磁力。是的,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裡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並非所有的修繕都屬於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跡地加固,再苦心設計,讓它既保持原貌又便於觀看。這種勞作,是對廢墟的恩惠,全部勞作的終點,是使它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廢墟,一個人人都願意憑弔的廢墟。修繕,總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損失。把損壞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廢墟修繕家的夙願。也並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連廢墟也沒有了,重建一個來實現現代人吞古納今的巨集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現代建築家的古典風格,沿用一個古名,出於幽默。黃鶴樓重建了,可以裝電梯;阿房宮若重建,可以做賓館;滕王閣若重建,可以闢商場。這與歷史,干係不大。如果既有廢墟,又要重建,那麼,我建議,千萬保留廢墟,傍鄰重建。在廢墟上開推土機,讓人心痛。

  不管是修繕還是重建,對廢墟來說,要義在於儲存。圓明園廢墟是北京城最有歷史感的文化遺蹟之一,如果把它完全剷平,造一座嶄新的圓明園,多麼得不償失。大清王朝不見了,熊熊火光不見了,民族的鬱憤不見了,歷史的感悟不見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殘夢。但是,收拾來的又不是前夜殘夢,只是今日的遊戲。

  中國曆來缺少廢墟文化。廢墟二字,在中文中讓人心驚肉跳。

  或者是冬烘氣十足地懷古,或者是實用主義地趨時。懷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趨時者只想以今滅古。結果,兩相殺伐,兩敗俱傷,既斫傷了歷史,又砍折了現代。鮮血淋淋,傷痕累累,偌大一個民族,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讓古代留幾個腳印在現代,讓現代心平氣和地逼視著古代。廢墟不值得羞愧,廢墟不必要遮蓋,我們太擅長遮蓋。中國歷史充滿了悲劇,但中國人怕看真正的悲劇。最終都有一個大團圓,以博得情緒的安慰,心理的滿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團圓,杜甫不想大團圓,曹雪芹不想大團圓,孔尚任不想大團圓,魯迅不想大團圓,白先勇不想大團圓。他們儲存了廢墟,淨化了悲劇,於是也就出現了一種真正深沉的文學。

  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雪峰是偉大的,因為滿坡掩埋著登山者的遺體;大海是偉大的,因為處處漂浮著船楫的殘骸;登月是偉大的,因為有"挑戰者號"的隕落;人生是偉大的,因為有白髮,有訣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臘傍海而居,無數嚮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間前仆後繼,於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臘悲劇。

  誠懇坦然地承認奮鬥後的失敗,成功後的失落,我們只會更沉著。中國人若要變得大氣,不能再把所有的廢墟驅逐。

  廢墟的留存,是現代人文明的象徵。

  廢墟,輝映著現代人的自信。

  廢墟不會阻遏街市,妨礙前進。現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歷史的第幾級臺階。他不會妄想自己腳下是一個拔地而起的高臺。因此,他樂於看看身前身後的所有臺階。

  是現代的歷史哲學點化了廢墟,而歷史哲學也需要尋找素材。只有在現代的喧囂中,廢墟的寧靜才有力度;只有在現代人的沉思中,廢墟才能上升為寓言。因此,古代的廢墟,實在是一種現代構建。

  現代,不僅僅是一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代是浩瀚。

  我們,挾帶著廢墟走向現代。
 

描寫細心的經典散文作品
有關豐收的經典散文欣賞
相關知識
有關廢墟的散文作品欣賞
有關和平的散文作品欣賞
有關思考的散文作品推薦
有關習慣的散文作品推薦
精選有關竹林的散文作品
名人有關聲音的散文作品
有關青春的散文詩歌欣賞
有關黑夜的散文隨筆欣賞
有關書香的散文隨筆欣賞
有關車站的散文詩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