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作文素材初中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成語故事趣味性強,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意深遠,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借成語故事講解哲學道理,可以增強哲學教學的通俗性、趣味性、實用性。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成語故事的初中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初中一

  分道揚鑣

  出處:《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道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釋義:“揚鑣”,舉鞭驅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幹各的事。

  故事: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勳。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不久以後,孝文帝採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麼不給我讓路?”元志並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裡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於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裡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他主管的戶籍裡,他怎麼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初中二

  按圖索驥

  解釋:按影象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初中三

  不自量力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宣乎!

  釋義:“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來表示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

  故事: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係,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發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黃門待詔夏賀良等建議改變年號和帝號,說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國家永遠安寧,我誤聽了他們的話,希望給天下帶來安寧,但是並沒有應驗。夏賀良等所說的所做的,都是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日的詔書,除了大赦一項之外,全部廢除。”

  這次改號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夏賀良等人因妖言惑眾,被處以死刑。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初中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
相關知識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初中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初中版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初中版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積累
成語故事作文素材精華本
高中萬能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小學生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高中成語故事作文素材庫
小學語文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中考成語故事作文素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