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讀書心得
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供您參閱。
範文1
公元22年,諸侯並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繫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於是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一代偉人,軍事家——諸葛亮。諸葛亮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或許談不上雄才大略,但在實務管理上幾乎是第一流的,人格、擔當、技巧也的確無懈可擊,也可稱得上是中國史上傑出的政治人物,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建蜀國,興漢業,歷經圖治,嘔心瀝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義,展現了一代蜀相偉大的胸襟氣魄,令天下人為之敬仰。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幹,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諸葛亮在益州從無到有,不但建立了整個法令制度,也能發揚賞善懲惡的正名上下的王道,使整個社會公平正直,明察秋毫。有益於國家,雖然是仇家,也會賞賜;違法犯紀,雖是至親,也會處罰。刑罰雖嚴峻,但是沒有人因此而埋怨,這種公平的統治,很難有人能相提並論。
草船借箭,三氣周漁,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鎮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調兵遣將,知人善用。赤壁之戰中,明知關羽乃情義深重,知恩必報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結果華容道上關羽顧念舊恩,寧捨己而放走了勁敵曹操。有人說,此乃孔明之過也,錯失良機。然而卻不盡然。因為劉備急切地加以阻止:“雲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賢相怎可讓其扼守要道?”時,孔明聽罷曰:“此乃天意,天不滅曹。若魏國亡,東吳勢必崛起,此乃一勁敵,又佔地利只勢,蜀國必難與其相抗衡,勢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我等趁此良機,興農業,固糧倉,養精蓄銳,方可破敵。而云常經此一戰,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計也!”由此看來,放走曹操絕非偶然,亦非孔明之敗筆,實乃形勢所逼,無奈之舉也。是為劉備的漢室興亡著想。
諸葛亮不但具有“大公無私,令人欽佩’的人格和政風,而且他謙虛下人,廣納各方意見,對人才的培養更實不遺餘力。
諸葛亮不但說,而且也徹底地去作。出任宰相後,他特別在丞相府中,成立“參署,’的機構,其目的在於“集思廣益”以採納更多人的意見。他客氣地表示,自己“資性鄙暗”,所以有時無法完全理解和採用,溫他和查和、徐庶、崔州平及胡濟四人的關係始終和好,因此相當鼓勵大家不疑於直言的精神。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向北徵軍團公佈的檄文,公開表示希望今後請將士能勤於攻擊諸葛亮的缺點,才算忠於國家的人。他曾聽從楊洪的建議,急速派兵馳援在漢中和曹操陷人苦戰的劉備,以穩定北方防務;徵求鄧芝和孫權的策略;遵從馬稷“攻心為上”戰略,以為南征蠻夷的主要精神指導。或許這些也是他個人心中早作的決定,但他絕不居功,讓優秀的部屬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蓋,使每個人才都能樂於發揮自己的智慧,用心於公事。三國鼎立中,蜀漢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才有力量屢次向曹魏攻擊。這些優異的人才,的確都是因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虛心納諫.的作風.才能獲得。北宋大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諸葛亮詩》中便寫道:“區區庸蜀文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廣。”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評論道:“諸葛孔明之為相,敏然虛己,以求問己之示,秦漢以下為相者皆不及也。”
諸葛亮不僅在培養人才上有一套,在馭用人方面也是值得我們共同學習的。如用魏延。其時三足鼎立,蜀國力量較為弱小,諸葛亮苦撐危局,自然注重網羅人才。蜀中名將除關張趙馬黃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延。諸葛亮在對其的使用上可謂煞費苦心。魏延也算能夠驍勇善戰,屢建功勳。但此人頭後有“反骨”,不夠忠誠,諸葛亮料定他日後定會謀反,但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關張趙馬黃等人凋零之後。況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為敵所用。諸葛亮一邊用他,一邊又防範著他。待到諸葛亮操勞過度,病危之際,密令魏延斷後。
魯迅在評價諸葛亮時認為他太神而近乎於“妖”。對前人的評價,我不能深入領會。在我看來,即為“妖”,那意味著貶義。我以為不然,儘管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話,但稱其為“妖”不免過於尖酸刻薄,他只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重情義的人。
街亭之戰中,馬謖爭先,一再狂言不休,沒有引起他的注意,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豈知馬謖怎肯聽王平之言,這是再度失察。結果失去戰機,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將得的勝利,失去了銳氣,失去了滅魏興漢的大業,失去了政治家、軍事家所應有的明智,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敗筆。這當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過,卻也不盡其然。看,馬謖請兵時,孔明雖有疑慮,但因素對其有好感,抹不開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後孔明揮淚曰“吾與汝義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囑。”這一哭,一揮手之間,深深的自責,貽誤戰機,用人不當,也害了馬謖,累及其全家,可見其“情”之深。馬謖斬畢,孔明又大哭不已,蔣琬問曰”今幼常得罪,既正軍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將士,無不流涕。這一哭,多少悲憤湧上心頭,眼前曾經的茅林溪水;沙場點秋兵;與先帝縱馬與廣袤的田天地之間,談古論今往事歷歷在目。思舊恩,悔自己不聽先帝之言,枉費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興漢大業,對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個“情”字。
說孔明不“明”,我認為只有一點。先帝白帝城託孤之時曾說:“幼主劉禪昏庸無能,貪圖享樂,萬不得已之時,丞相可取而代之,興我漢室。”然儘管先帝如此之說,孔明決不違“情”犯上,依舊忠心耿耿,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怎可“情義”二字所能盡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對於歷史人物,由於立場的不同,後代的評價帶有高有低、有好有壞、有正有邪,但數千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卻都是正面的,或許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場則是清一色的讚揚、欽敬及仟念。
範文2
讀過《忠誠勝於能力》一書,對忠誠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忠誠的面很廣,可以指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對上級、對朋友等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老實|忠誠勇敢|忠誠可靠|對祖國無限忠誠等。
忠誠既是古今中外予以讚譽的一種美德,又是事業成功的一塊基石。中國文化非常講究忠誠。“一臣不事二主”的觀念具有很深的影響力。在中國,幾乎到處都能見到關公廟,關羽因為“掛印封金,千里尋主”而成為忠義的化身,成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典範。關羽無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還是作為一個民間傳說的主角,都被罩上耀眼的光環。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他還說過,不忠誠於統帥的士兵就沒有資格當士兵。“士兵必須忠誠於統帥,這是義務”。
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缺乏忠誠,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現代企業竟爭激烈,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更多情況下是指“知識型員工,企業大廈的建構的支柱就是由知識員工所組成的。日本企業明確提出用人的基本原則是“忠誠第一,能力第二”、中國企業用人講究“德才兼備、西方企業用人注重“價值觀認同,其實質都是需要對組織、對企業的忠誠。應當說層面越高的成員就越需要其對組織的忠誠。知識員工一般處在企業內的中高層面,因此,如何提高知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就顯得日益的重要。
一個企業要有好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忠誠。那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幹好,才是對公司的忠誠呢?每天歡歡喜喜,熱愛他所做的一切,視其為享受,於是,生命就是一支悠揚動聽的歌謠。快樂工作是一種於已於人於公司都有益的職業態度,是一種高效的工作狀態,更是一種通往成功的捷徑與方法。你的笑容會感染你的上司,同事與客戶。為此你和你所在的企業都將獲益良多。只有帶著熱情的態度去工作,用一種快樂在於積極的心態,像億萬富翁般快樂工作,保持熱情主動的精神,以老闆的頭腦對待公司,甘於從平凡小事做起,專注使工作做得更完美,這樣才能把工作幹好。同時應確立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計劃,為成功勾畫一個藍圖,量化工作,一步一步完成,及時修正目標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做事追求高效率,管理時間,就是管理快樂,珍惜時間的每一分鐘,始終抓住重要的事情做,拒絕拖延,現在就去做;另外,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微笑帶來好人緣,建立雙方平等基礎上的尊重,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團結互助才會雙贏,服從上司是你應盡的天職,成為同事的知心朋友。
人生就像一場沒有里程的馬拉松比賽,每個人都是場上的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僅要看你是否有速度,更要看你是否有耐力。只有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才會在馬拉松比賽中勝出,也只有對自己負責,對所作的每一件事情負責、對每個人忠誠,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在人生的馬拉松比賽中,責任是你必須具備的首要能力。缺乏責任,缺少忠誠,使你對到底在為誰工作、你工作的方向是什麼等問題永遠是一頭霧水。對於一個人的發展而言,需要明白你是在為誰而工作,需要知道人生的方向。就好像一個人在大海中行駛,如果不知道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對他來說都不是順風。相同的道理,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那麼努力地工作,到底是為何而做,為誰而做,那麼無論他換多少個工作,永遠都不會遇到更好的下一個老闆。只要抱持忠誠精神和負責態度,每個人都可為工作賦予全新的境界,從工作中找到尊嚴和成就感。
實質上個人、企業和社會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有互為因果、互為依存的關係。你不忠誠於企業,企業必然不會對你有回報。就像昆明院蔡院長所言:“一個對社會沒有價值的企業必然被社會淘汰,一個對企業沒有價值的員工必然被企業所排棄,一個對員工沒有價值的企業必然被員工所拋棄”、同時三者之間又形成了一個“一個員工服務企業,企業服務社會,社會回饋企業,企業回饋員工的價值鏈”。
大學教師培養計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