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範文精選中學
《昆蟲記》這本鉅著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林,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能力,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小小的昆蟲根本不明白死是怎麼回事,同樣也不知道自殺是怎麼回事。用人類的語言來說,就是即刻中斷生命極端痛苦的一種表現。我讀了昆蟲記中白蠍自殺的一篇文章後,我才知道昆蟲面對絕境時的選擇。
這篇文章講了法布林為了弄清白蠍會不會自殺的事而自行實驗了一番,最後發現白蠍等其它的小昆蟲不會在絕境中放棄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結束生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作者用一隻大白蠍來做實驗,把它放在一圈燒紅的木炭圍成的火牆裡。一開始,蠍子被火燙了一下,它倒退著在火圈裡打轉,一不留神又被燙了一下。只見它左一閃,右一閃不顧方向的亂蹦亂跳,結果被通紅的木炭燙了一下又一下。這下它發瘋了,揮舞著長槍,再反捲成鉤子,沒有章法的亂舞自己的鉗子。突然它變得一動不動,平臥在地上。當時作者認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後的狂舞中有一劍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隻大白蠍並沒有死!當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時,它又變得活蹦亂跳,生機盎然。它的裝死行為讓我看到了昆蟲的生命觀,在死亡面前,它們也把生命看得無比重要,何況我們呢?
雖然那隻昆蟲並沒有自殺,但它卻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嚴肅的東西,不能一遇到攔路荊棘和煩惱瑣事就把它摒棄。這正是昆蟲給給予我們的它們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們人類常常感覺有勇氣和魄力從生活的苦難中自行解脫,這似乎是我們比動物高一級的標誌,但這一刻,我倒覺得我們變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裡,只有人類才知道生命的狂歡後會怎麼去結束;只有人類才能預見自己的末日;只有人類對死才懷著崇拜之情,動物們無一能想到。但是,人雖然懂得這些,卻從未真正意識到芸芸眾生渴求生命的平等,當你看到被人圈養的動物時,它們的哀嚎可是對生命自由的渴望?它們的沉默可是對家園的思念?我想,這些或許都有,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它們,今天,我從昆蟲身上看到了,它們有著比人類更強烈,更直接,更偉大的本能!
***二***
懷著激動心情,翻開了手頭上這本有些泛黃的書,這本書叫做《昆蟲記》。它是由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記載了100多種昆蟲。據說為了研究昆蟲,1880年,法布林用積攢下的錢買了一幢老宅子,他給它起了個荒石園的雅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法布林穿著縫縫補補的滿是泥土的麻衣大褂,用杵鎬挖剷平翻,終於將荒石園變成了一座蟲蟲樂園。他把多年來的勞動成果匯聚在一起,於1907年,《昆蟲記》問世。這樣一部鉅作,怎能不讓世界為之轟動呢?
法布林正是以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向我們展示出如此巨集篇鉅作。作者在書中也不僅僅是無趣的科學報道,而是用幽默風趣的語調錶達出作者對昆蟲的喜愛,對自然界的讚美,以及渴望發現更多關於大自然的奧祕。讀書時,我腦中總是浮想聯翩:想那神祕的大自然,想那一幅幅昆蟲的圖畫,想那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的昆蟲。那未化繭為蝶的毛毛蟲,那為了兒女忍痛吃下自己丈夫的螳螂……回想,我們人不也是這樣嗎?
在這部書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螳螂那一篇。戀愛中的螳螂情侶,在雨露的清晨,在夕陽西下互相偎依,手牽手得訴說愛情的祕密。可是它們不得不面對的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這天新郎在眾昆蟲的祝福下步入了婚房。數月過後,雌螳螂懷孕了,雄螳螂並沒有因此開心,反倒愁眉苦臉的。原因是雌螳螂的營養跟不上,必須補充大量的營養,而雄螳螂也諸事不順,他不僅自己營養跟不上,更別說妻子了。
此時的他有兩個選擇,一是逃走,二是犧牲自己。一個禮拜過後,昆蟲們發現雄螳螂不見了,在它們的追問下,雌螳螂道出了祕密:雄螳螂為了妻子和他的孩子,英勇的慷慨犧牲,也就是變成了雌螳螂的營養補給。為了孩子,螳螂夫妻都選擇了最痛心的選擇。回想起來,我的父母也為我犧牲了他們的青春,犧牲了風華正茂。作為子女難道我們只要默默享受嗎?不,我們應該用愛去呵護他們,力所能及地做家務回報他們。
我彷彿置身於法布林寫的文章裡,一個個一閃而過的畫面匯聚成一個很真實的故事。我喜歡這部書,喜歡這部書的幽默,喜歡在讀書時沉浸在想象中。不要因為一隻蟲子而感到害怕,即使它們是個微小的生命,你卻不曾得知它們擁有怎樣的內心世界,所以,讓我們翻開那本《昆蟲記》,感受昆蟲的美好世界吧。
***三***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且一問世就被看作是昆蟲心理學的誕生。讀後我有許多感觸,也瞭解到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
這本書記錄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有螢火蟲、螞蟻、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樣生活的,是吃什麼樣的食物的,是怎樣捕獵食物的,如何繁衍後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等。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一些平常我不瞭解的。例如螢火蟲的身上有斑斕的色彩,身體是慄棕色的,胸部呈現紅色,身上的花紋是環形狀的,邊緣還點綴這幾顆小紅點,如同穿了一條美麗的群子。還有在這本書中我還了解到怎麼可愛的螢火蟲竟然是一個肉食主義者,而且手段很毒辣,獵物也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這真是我萬萬不曾瞭解到的事情,一隻如此嬌小的螢火蟲竟然會以比它大好幾倍的蝸牛作為下手物件,並且幾乎無一不漏,這讓我聯想到“弱肉強食”的道理。
不僅瞭解到了螢火蟲,我還了解到一種有趣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蟲。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也沒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讓它堅固的東西。那你會問那屋子為什麼能住昆蟲的。讓我來告訴你其實,它們用的是從溼地上取來的潮溼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寶貴,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會來回飛好幾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而且,它們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堅固。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瞭解到昆蟲界竟然有如此至多的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這些事情都很有我們人類好好學習的。例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螞蟻們的團結友愛的品質,還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實,在人類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以昆蟲為啟示而發明的東西,如:以蜻蜓的翅膀而發明了直升飛機,以螢火蟲到人工冷光等等。可是,人類有時為了個人私利,而大量捕捉昆蟲,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類的捕捉而變得數量稀少,有的種類甚至滅絕,現在的蝴蝶谷已經不再那麼美麗奪目,充滿生機。
我們要保護昆蟲,要知道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而不是隨意的被人類捕捉,賣錢。像這本書的作者一樣,去大自然中探祕,去了解動物、植物和昆蟲,也許會慢慢的喜歡上大自然。
***四***
烈陽灼燒在青草上,一抹難以識別的淡綠在飄搖的花葉中佇立,淡金色的光環在其周身縈繞,半身直立的它,拖曳著朦朧透明如輕紗般的薄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莊嚴而神聖。它淡綠色的前腿伸向半空,宛若虔誠的修女低下高昂的頭顱,那嫻靜的姿態如此美好,如此聖潔。因此,農夫們將其稱成為“祈禱的螳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們大多沒有那麼瞭解螳螂獵食的情景。而螳螂暈染著淡綠色的外殼,被外殼包裹著的纖細高挑的身軀,前臂標誌性修長的優美線條,是眾人皆知的。但螳螂是否如其外表一般溫柔嫻雅,卻很少有人能完整詮釋。面對這樣的難題,法布林告訴了我們答案。
草叢中傳來輕微的響動,那是不久後一場殊死搏鬥的戰利品。螳螂高舉著祈禱的手臂,霎時化為死神冷冽的鐮刀,輕盈薄翼掩蓋下的,是幢幢刀影,是斑斑血痕,是掀起無數腥風血雨一瞬的興奮與殘暴。這位高貴虔誠的修女,終於原形畢露。用法布林的話來說,“真是凶猛如餓虎,殘忍如妖魔”。
它專食活著的動物,對路邊被拋棄的屍體毫無興趣。它前足上那對極具殺傷力和攻擊性的武器,最為進攻防守的重要工具,與其纖細的身材形成難以置信的鮮明對比。至此,我們才真正的瞭解螳螂,這種溫存與殘忍並存的小動物,運用其看似纖細修長的身軀,迸發出堅韌巨大的能量,甚至能駕馭凜冽肅殺的氣場以震懾對手,用它鋒利尖銳的鋸齒將比自己更加龐大的對手四分五裂。
法布林所觀察到的,不僅是螳螂捕食,交配,繁殖的過程,他更把螳螂在自然界食物鏈的地位通過對其外形,做出的理智分析與富足的實戰經驗所判斷出來。對此,法布林所付出的實驗時間與經歷,豐富且清晰到足矣分清螳螂腿上分佈的細密的鋸齒與鋒利的小鉤。
與螳螂幾位相似的另一位客人,也是被人們冠上自食其力,勤勤懇懇光環的“道貌岸然”者——紅螞蟻。
伏在地面爬行的螞蟻,是渺小平凡的化身。不捨晝夜地勞動,勤勤懇懇地哺育,結成長隊以覓食,抬起千斤重的食物,工蟻一生就這樣,一步步腳踏實地地走。自然而然的,紅螞蟻,也借黑蟻冠以世界的美名被人們讚頌。人們讚頌它的執著,一隔幾周變能看見它們結成長隊,不畏風雨向前行的執著,但它們是去覓食?還是另行築巢?這不重要。只要我們知道它的執著與勤懇就好。人們這樣想。
法布林給予了理由充分的反駁。這位所謂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行軍走過漫漫長路,不畏風雨飄搖的目的,是竊取黑蟻家族年幼的卵,將其殘忍的剝離自己的種族,被迫成為覓食技能薄弱的紅螞蟻的苦工,失去自己應得的地位與尊重。紅螞蟻,它們種族的繁衍,王朝的興盛,是建立在無數黑蟻的犧牲與流血,家園被崩壞掏空的腥風血雨之上的。被冠上自食其力名號的紅螞蟻,實則是可恥粗暴的劫掠者。然而,除法布林外,又有幾個人瞭解紅螞蟻真實的面孔,紅螞蟻繁衍生息的習性呢?
這使我逐漸懂得法布林寫《昆蟲記》的目的了。人們對於實際情況不準確的瞭解,對昆蟲世界不真切的認知,實際是源於人們對待陌生事物具有的慣性——理所應當,易信人言。不論是外形高潔嫻靜的螳螂,還是人們眼中勤懇工作的紅螞蟻;不論是修長身形下手起刀落的殘暴狠厲,還是忠於職守下搶奪同類子嗣的惡行,這些文字的發表都是法布林為了打破人們對未知事物不做充分研究就妄下定論,憑想象認知的思維定式所做出的改變與努力。《昆蟲記》,是法布林語重心長的話語彙聚的小說,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看待問題時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大膽鑽研,尋覓真理的過程,才是找到答案的最佳方式。
然而,這樣的法布林,早年間,卻並沒有順利得到學術界的認可。由於出身貧窮,法布林多年來只能通過打工來解決溫飽問題。可以說,他是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教育,科學界權威們,從骨子裡看不起他的自學學歷,看不貫他的研究方向。這種漠視與虛偽,庸俗,妒嫉在心裡合拍,長久以來構成對法布林的偏見。但法布林從未因“貧困”妄自菲薄,也從未因“偏見”受挫退縮。依然勤於自修,渴求知識的他,多年堅持不懈地觀察試驗,不斷髮表震驚世人的新成果,一篇篇細緻入微的論文,是層出不窮的明槍暗箭中,一次次有力的回擊。
著名作家巴金說:“它***昆蟲記***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昆蟲記》,不僅是一篇紀實性的學術小說,更是坐擁著不可估量的文學底蘊。它不僅講述了充滿肉弱強食的蟲性生活,更折射出現世人性的深不可測。它是作者盎然情思的體現,也是其睿智哲思的流露;它是輕鬆詼諧的科普著作,也是意味多樣的鉅製鴻篇。
何其幸運,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將其一生中寬廣磅礴的學識,細緻入微的探索,堅定不移的信念,執著堅韌的性格,他富有魅力的光輝人格,同他在蟲性社會中所探討的對人性的解讀與收穫,都收錄在了,這張薄薄的之中小說。而如今,當我們再次捧起那熟悉的書卷時,所看到的,聯想到的,沉淪其中的,也就不再僅僅是昆蟲的世界了。
***五***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看了以後使原本就對昆蟲非常感興趣的我,就越發地喜歡上這些小蟲子。
《昆蟲記》這本鉅著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法布林,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觀察能力,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他耗費一身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並將其記錄下來,這本讓他花費畢生心血的傑作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
通過作者的描寫,我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多麼神奇的大自然啊。獸類動物有弱肉強食、寄生的現象,昆蟲裡也有類似的情況,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會將自己的卵產在蟬卵上面,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卵作為食物,供自己生長髮育所需。
小時候,在看《黑貓警長》動畫片時,有一集是說母螳螂在結婚當夜將公螳螂吃掉,然後黑貓警長來破案的故事。一直以為這只是編造的,看了《昆蟲記》後發現,這個動畫片是真實的科教故事。讓我瞭解了螳螂是一種無情的昆蟲,母螳螂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產卵後便再也不回來了,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在這本書裡,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體,娓娓道來,在對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作者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熱愛。
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是經過解剖等工序來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是親身溶入大自然,不顧野外冒險的危險,就好比描寫黃蜂,作者很細緻地描繪了當時怎麼冒著危險去觀察黃蜂巢,又怎樣弄懂黃蜂的習性,寫得非常精彩有趣。
我非常喜愛《昆蟲記》這本書,沒事時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彷彿和法布林一起探究昆蟲世界的奧祕。
昆蟲記讀後感範文精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