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追風箏的人讀後感作文精選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一部作品,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我小的時候就對風箏滿懷憧憬,可能是因為當時還不明白飛機是什麼玩意吧,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晚上抬頭就能看到一閃一閃的眼睛,我抓著爸爸的胳膊讓他看會眨眼的星星,之後老爸告訴我那是風箏尾巴上栓著的燈在高高的雲朵裡穿梭。上初一時我聽過一篇學姐的朗誦詩,是透過風箏來寫父女間親情的,當時很感動,從此便愛上了風箏放飛的季節——春、秋。我第一篇被當做範文在全班朗讀的作文也是關於風箏的,彷彿只要提起這個名詞我心裡就會充滿許多完美而溫潤的回憶,此刻在這眾多感動之上恐怕還要加上這本《追風箏的人》了。
如果我硬要做個類比的話這本書在主旨上就應與托爾斯泰的《復活》相一致,只是在我的印象中《復活》並沒有這種脈脈的溫情,而且由於年齡和間隔時光的關係我已經基本忘卻了聶赫留朵夫的一系列自我救贖過程,此刻只能就書論書,談談《追風箏的人》了。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阿富汗作家寫的書,對這個國家惟一的印象就是無休止的內亂和拉登,甚至不僅僅是那裡,整個西亞就是鋪天蓋地的黃土、取之不盡的石油、永遠裹著全身的虔誠的伊斯蘭信徒,至於具體是阿富汗、伊朗還是伊拉克好像從來都不在我的思考範圍之內。這本書很是驚豔地融進了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的阿富汗國家背景,透過書內主人公阿米爾的眼看到了共和、蘇聯入侵和學生軍驚人的破壞力,以童年悠閒的背景與之後回到時所看到的殘酷現實做了比較,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的醜惡和戰爭的殺傷力,這種感覺很像《飄》。
而在一切罪惡都還沒開始的時候,那裡還是個充滿歡笑的國度,有這樣兩個少年——阿米爾和哈桑。他們從小一齊長大,喝著同一個乳母的奶水,像兄弟一樣,可地位卻有著天壤之別,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只是他的僕人——一個出生後學會的第一句話是他主人名字的僕人而已。阿米爾是懦弱的,在被欺負的時候他總選取忍氣吞聲,每次都是哈桑為他出頭,這使阿米爾的父親十分苦惱,他期望自我的兒子能像個男子漢一樣。對於生來就失去母親的阿米爾來講,父親是他惟一的親人,他不願意與人分享父親的愛,哪怕是同他情如手足的哈桑。他總會想出一些小花招惡意地嘲笑哈桑,可哈桑從來都不會生氣。
那個冬天像往年一樣舉行了風箏大賽,阿米爾成為最後的贏家,父親為他歡呼雀躍,可他卻從此失掉了最忠誠的哈桑。由於哈桑義無反顧的善良使他每時每刻如坐鍼氈,哈桑像面鏡子一樣會倒映出他一切醜惡的背叛,他最後趕走了哈桑——以一種及其卑劣的方式。之後蘇聯入侵,阿米爾和父親被迫移居美國,在那裡他得到了暫時的安寧,直到二十五年之後自伊朗,一個名叫拉辛汗的朋友告訴他:回阿富汗來,那裡有能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阿米爾最終還是回來了,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卻意外得知已經死去的那個曾被他背叛卻始終愛著他的僕人哈桑,實際是他同父異母的的弟弟,帶著贖罪的心理他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道路。一路的艱辛、危險、命懸一線,最後讓他救回了哈桑的兒子——他的侄子——索拉博。
追風箏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追尋一條自我救贖的路,心裡藏著陰暗,有些人敢於應對,像索拉雅和拉辛汗;有些人選取用另一種方式去彌補,像阿米爾的父親和哈桑的母親;有些人在逃避後選取再次迴歸,像阿米爾。我想沒有人是哈桑,因為不會有那樣善良的人存活,所以我們的一生都是個追風箏的過程,期望在追到風箏的那一刻再倒下,然後仰望藍天說一句:“這輩子我不再欠任何人的。”
***二***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一句話深深地感動了在這人心難猜的社會中生活的人。因為是你,所以我可以為你千千萬萬遍,只因為你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
本書的主人公阿米爾是一個渴望父愛且內心較為封閉的一個人,對於從小與自己一起長大的僕人兒子哈桑保持著親密的友誼卻怎麼也不遠承受哈桑是自己的朋友,尤其是當哈桑也在享受著阿米爾父親的愛時,阿米爾對哈桑的感情產生了動搖,甚至在一次放風箏比賽後,阿米爾背叛了哈桑,最後還涉及逼走了哈桑。而在以後的一次次生活磨礪中,阿米爾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並且對自己的過去產生了一場救贖之旅,當他面對一場隱瞞了十幾年的真相後,他也糾結過,迷茫過。但最後他鼓起了勇氣去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而並非如前一樣地逃避,這或許就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吧!正如我們自己在經歷這般成長過程後的點點滴滴與辛酸苦楚。
可能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個如哈桑般的讓我們不敢去碰觸的人,他可能就是我們曾傷害過的人,可能是我們牽掛的人,又可能是應該珍惜卻又錯過的人,只是我們不敢如書中的阿米爾一般去面對他,去真正地解決心中的哪一個疙瘩,那份傷痛。當看完這本書後,我們都應該知道沒有什麼放不下,沒有什麼解決不了。只是因為我們缺乏勇氣去面對這破碎了一地的過往,慢慢撿起碎片吧!你可看到那碎片上的影子才是你最初的模樣。
或許有人好奇那隱藏了十幾年的祕密究竟是什麼,我卻不能告訴你。我只知道當我們犯下了錯誤後,不要試圖去回憶它,而是痛快地與這錯誤對決,因為對於過往我們於事無補,緬懷無意,只能帶著這錯誤勇敢地面對未來。
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風箏,無論艱難險阻我們都會去追逐,去守護。哪怕過往滄桑,哪怕前路渺茫。
***三***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一部作品,書是兒子在網上購買的,在兒子的極力推薦下,我拿起了這本書。看過後,眼前總會不時的浮現出那個哈扎克男孩,面帶微笑,在街角處,雙手放在嘴邊,大喊道:“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本書以風箏為主線,講述了富家子弟阿米爾和他爸爸僕人的兒子哈桑之間的故事,哈桑忠厚善良,勇敢真誠,會說的第一的字就是阿米爾,可見阿米爾在哈桑心中的分量,就像哈桑說的:“如果少爺真讓我吃土,我就吃。”無條件的忠誠也為哈桑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阿米爾膽小懦弱,善良敏感,妒忌父親為哈桑所做的一切,雖然表面上哈桑與阿米爾非常親密,但是在阿米爾的內心,卻從來沒有將哈桑作為他真正的朋友,在哈桑遭受侵害時,他卻跑開了,跑開的原因,居然是: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免費的,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況且,他只是哈扎拉人。
在一次追風箏大賽後,哈桑幫助阿米爾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卻付出了屈辱的代價,逃不過自己內心譴責的阿米爾卻藉機趕走了哈桑父子,隨後因為戰爭,阿米爾也隨著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次踏上久違的故鄉路,卻發現自己所背叛的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拯救哈桑的血脈索拉博,阿米爾與昔日仇敵,最終將索拉博帶回美國,為了博取索拉博嘴角的微微一笑,阿米爾奮力地為索拉博追起了風箏,在追逐風箏的過程中,阿米爾內心得到了真正的救贖。
阿米爾是幸福的,但是又是不幸的。他的父親富甲一方,住著全喀布林最美觀的建築,物質生活無比優越,但是小小的他,從出生就失去了母親,沒有享受過一天母愛,因此內心渴望得到父親完完全全的愛,他嫉妒父親對哈桑的好,但卻無力改變,渴望通過贏得風箏大賽來獲取父親的另眼相看,膽小懦弱的他在哈桑受到侵害時不敢挺身而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趕走了哈桑,卻飽受內心的折磨,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的背叛。
哈桑是不幸的,但哈桑又是幸福的,他遵從於自己的內心,固有的階級觀念讓他對主人有無條件的忠誠,儘管遭受陷害,但他寧願自己受屈也要保護阿米爾少爺,即使被趕出家,但是在拉辛汗的請求下,依然無怨無悔放棄自己的家園,重新回到那片故土,為曾經的主人守護家園,即使被殺害也不願離開。哈桑的善良,忠誠,猶如那高高飄揚的風箏,終其一生,讓人仰望。
在這本感人至深的小說裡,風箏只是象徵性的,它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可以是善良、忠誠、正直,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成為他心目中的阿米爾。
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隻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都勇敢的追。
***四***
《追風箏的人》圍繞一個不愛說話、憨厚老實的少年僕人哈桑與他的少年主人懦弱的阿米爾之間的友情故事展開的。
哈桑膚色如泥巴,鼻子很扁受到了當地其他富少年的欺凌,然而阿米爾與哈桑之間漸漸有了隔閡。
我喜歡卡勒徳筆下的喀 布林的 冬天,他說:“冬天是喀布林每個孩子最 喜歡的季節,至少那些家裡買得起一個暖 和鐵爐的孩子是這樣的。”他們有一年一度的冬天風箏比賽,阿米爾想借此機會改變父親對自己的印象,這不僅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愛,也是作為主人對僕人的尊嚴。在哈桑的幫助下,阿米爾贏得了比賽 哈桑在追回被割掉的風箏時被其他富家少年困在角落裡施以暴力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裡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而出幫助哈桑。阿米爾的懦弱讓他不敢直視哈桑,最後他決定栽贓哈桑,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阿米爾就是如此的自私和懦弱。
到後來阿米爾獲知哈桑是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內心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訊息,他卻不顧危險,前往戰亂的阿富汗救贖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此時的阿 米爾是勇敢的。
這讓我體會到人總有醜陋的一面,”醜陋總是與美好如影相隨,在美的背後,醜正探出半張臉龐。
***五***
昨日,最後順利的把《追風箏的人》看完,這本書,我以前看了四遍,前面三遍,總是在匆匆開頭後放下了,自我也不明白是為什麼,至最後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車上也捨不得放手。
故事情節不算複雜,卻偏偏摻雜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紛紛交雜糾纏在一齊,在那兵荒馬亂的社會中,抽絲撥繭般的將人性一層層的展此刻讀者的面前。被社會認可的阿米爾,擁有繼承父親一切的權利,財富榮譽諸如此類,但與此相伴卻也承擔了父親的愧疚,在父親疼愛的同時,也被父親所嫌惡,他渴望得到父親的全心疼愛,卻又對父親充滿敬畏,於是他嫉妒,膽怯。不被社會認可的哈桑,以僕人的身份與阿米爾一同長大,受到老爺的格外疼愛,也始終最是忠誠的陪伴著阿米爾,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爾背叛,也依舊能夠為阿米爾挺身而出。他單純,誠懇,始終有一顆赤子之心。於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終日惶惶不願與哈桑在一齊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爾少爺一向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我的原諒;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向為阿米爾付出的哈桑,縱然一生忐忑,卻始終活的真誠。
直至數十年後,阿米爾才從父親的好友口中明白真相,為什麼父親對自我時有厭惡,為什麼父親總是格外疼愛哈桑,只因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這樣一個彌天大謊,是父親對自我對阿里,對哈桑無言的愧疚,卻成為了阿米爾自我救贖的一個轉折點,而當明白哈桑為了保護父親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傾注了父親的精力,承載了他們所有歡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槍下,哈桑的孩子成為孤兒流落的時候,阿米爾最後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整本書以阿富汗的戰爭為背景,溫暖舒緩的筆觸卻數次讓人忍不住落淚。
突然想起一句古語: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的一生,或許會犯很多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取和恐懼,我們唯一所能做的是讓自我的心勇敢地應對,縱使傷痕累累,也要問心無愧。
心疼哈桑,也萬分的敬佩這個始終誠摯的男孩。而阿米爾,卻總讓人覺得可憐和心酸,而及到最後他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當他為哈桑的孩子去追風箏,說道:為你,千千萬萬次的時候,卻又忍不住想為他祝福。
為你,千千萬萬次。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