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幼兒園育兒知識
幼兒的安全及安全教育一直是我國幼兒園高度關注的問題,有時可能也是最頭痛的問題。 國外幼兒園的安全教育上各個方面的一些相關例項,可能會給我們提供一定的啟發和借鑑。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安全教育
幼兒的安全及安全教育一直是我國幼兒園高度關注的問題,有時可能也是最頭痛的問題。 國外幼兒園的安全教育上各個方面的一些相關例項,可能會給我們提供一定的啟發和借鑑。
一、安全教育的前提——環境創設
日本、美國等相關部門都曾做過調查統計,表明兒童受傷種類一般有:骨折、挫傷、擦傷、扭傷等,而事故發生地點最頻繁的就是戶外活動場地、遊戲設施等處,例如滑梯、鞦韆、攀登架等。他們對這些事故高發場地及設施等所採取的對策,是儘量保證有足夠的場地與設施供孩子們戶外活動使用,也儘量維持設施能提供給孩子以運動經驗獲得的功能,創設充滿“危險”的環境,讓孩子親身體驗這些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的同時,儘可能地降低活動場地、遊戲設施的危險性,或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以適當的安全提醒。
美國幼兒園的戶外活動操場多是採用橡膠木之類質地的材料,但同時也有適合幼兒開展不同活動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等。 他們非常重視安全檢查工作,因為他們認為在現在看上去安全的環境設施不一定在一週後甚至24小時後還是安全的,因此他們有每日每週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工作。 在《美國幼兒園環境安全評估標準》中,對幼兒園的各項安全工作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作為安全檢查的參照。
日本幼兒園中的絕大部分戶外活動場地採用了硬沙土地,以減少摔倒後的損傷程度;單槓、爬竿等攀爬類設施下面墊上塑膠墊子;鞦韆周圍設定圍欄或用白線標示,以提示孩子鞦韆擺動的安全位置。 他們的一些環境創設似乎又故意增加了危險因素,有尖尖屋頂的小房子用來給孩子攀爬,兩棵高高大樹之間的有著大大漏洞的繩網也是允許孩子爬越的。
國外很多幼兒園的活動場地都非常有限,但他們在環境創設上注重為兒童創設一種自然的環境,他們更多的是用原木類的材料做成的設施,一些堆成的小土坡,自然生長的草地,用繩索吊在樹上自制的鞦韆等等,這一切都力圖讓幼兒與自然相親近,獲得人與自然的交往體驗。他們認為兒童不是永遠生活於純封閉、安全無危險的環境中的,只有讓他們在充滿危險的自然環境中去冒險、去體驗,才能積累具體的經驗教訓,形成防禦危險的意識和能力;而這種自然的環境也減少了像塑膠等化學制品可能造成的汙染。
二、安全教育的實施者——教師
在幼兒園中保護幼兒的安全是教師的職責之一,教師也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主要實施者。 國外的幼兒園教師,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進行安全教育時,角色是多重的,也是靈活多變的。
在戶外活動時,為了培養孩子預測、判斷、迴避危險的能力以及探索、創新、自主的精神,教師允許孩子嘗試各種他們自創的具有“冒險性”的活動及自己發明的一些遊戲設施的“非常規”玩法,不會輕易制止或強制幼兒完成某一項動作或活動,相反,他們還會參與到孩子們新奇刺激的活動中去,成為孩子們活動的“同伴”。
德國Schweinfurt幼兒園曾調查過鼓勵幼兒運動與事故發生率之間的關係。實施時間共持續8周,實驗組幼兒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結果發現這些孩子不僅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也下降了,而對照組的幼兒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當然給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須的安全行為規則。 當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對一些遊戲設施還未完全適應,或嘗試某些具有危險性的活動時,教師會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成人,與孩子們一起討論、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險以及如何避免危險發生的經驗等, 並在兒童對這些器械設施活動的反覆嘗試中給孩子以適當的安全指導與提醒,如鞦韆的使用。 教師並不規定某一特定的玩法,但要讓孩子理解一個基本的安全規則,即當你在盪鞦韆時要注意前後有沒有其他小朋友,以免相撞。
:海外幼兒園教育大觀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可是該把他送到一所怎樣的幼兒園呢?為增進寶寶的音樂天賦,挑一個音樂幼兒園?或者為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挑一個雙語幼兒園……
專家表示:幼兒園是寶寶獨自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際關係,對幼小的寶寶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變化。這一步邁得如何,將會影響到他以後怎樣做“社會人”。
這裡,我們採擷了國外一些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重點、教育方法。雖然各個國家的幼兒園教育各具特色,但讓寶寶身心健康地發展、為將來比較適應地踏上社會打下基礎,都是相通的。也許這些資訊會對爸爸媽媽們有借鑑價值。
美國
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佈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寶寶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後自己收拾場所。
為了培養寶寶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寶寶學會友好相處,準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寶寶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夥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寶寶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美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
1、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2、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3、能對成人的各種要求做出反應,有信任感、責任感、自尊心。
4、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學會與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與同伴交往。
5、不斷提高肢體動作的準確性、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6、通過遊戲豐富知識、經驗,並對知識經驗進行總結、分類。
7、通過培養藝術技能和認知技能,發展他們的社會性和情感。
8、培養學習技能,如讀、寫、算,但不強迫他們學習,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進行學習。
英國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裡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體,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遊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英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
1、培養語言能力、獨立性、創造性。
2、發展聆聽、觀察、討論、實驗的能力。
3、注重對興趣和個性的培養,注重對能力的全面發展。
4、注重思維與想象,在開放式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5、培養愛的理念,鑄造自信的人格,鍛鍊社交技能。
法國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定、環境佈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裡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遊戲等,來發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和創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製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瞭解事物的屬性、特徵,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法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
1、提高機體的平衡性及協調性。
2、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3、積極地與教師、同伴交往。
4、發展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
5、發展自由探索、獨立創造的精神。
6、獲得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粗淺知識與技能。
紐西蘭
幼兒園注重讓父母和社群的其他人員一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寶寶在家庭、社群、幼兒園不同的環境裡,通過與不同物件的交流,來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論性別、能力、年齡、種族、社會背景等,自己都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紐西蘭幼兒園的教育目標
1、身心健康,情緒愉快,保證安全,避免傷害。
2、適應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的日常生活,能判別行為的對與錯。
3、全方位學習,全方位發展。
4、充分發展個性,並學會與同伴相互學習。
5、發展語言交往技能與非語言交往技能,並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創造和表現。
6、通過積極的探索來學習,獲得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與自信心。
7、學習思考與推理,認識自然、社會。
日本
在幼兒園,每個寶寶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櫥、收拾餐具、擺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涼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體育運動、遠足是幼兒園的重要科目。他們的運動豐富多彩,有些是我們認為對寶寶不適宜,可能造成脫臼、扭傷的專案,如蕩繩、拉單槓、爬網繩、堆沙丘、鑽山洞、相撲、走平衡木等。這些運動可以培養寶寶不怕困難的精神、健壯的體魄和靈巧的技能,而且在實踐中沒有發現寶寶受到損傷。
遠足不僅鍛鍊寶寶的體力,還有采集標本、回來展出的任務,寶寶們往往興致很高,能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參與活動。
識別交通燈、懂得必須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災或地震等來臨時怎麼保護自己等等,都是幼兒園上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如何瞭解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
孩子入園的前幾個星期鬧情緒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需要時間適應新老師、新同伴,在思想適應離家入園的改變。
緊張:表現為一些反常的舉止,如敲指、吮指、拽頭髮、尿床等。
沉默:表現為當你提及老師、幼兒的同伴或與幼兒園有關的事情時,孩子會停止談論或變得緊張。
厭倦:表現為對幼兒園失去興趣,不再想去幼兒園。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上述情況,應試著與寶寶談談找出原因。
西方國家幼兒家長經常為幼兒園做義工。有專家就建議家長:每月只需花一個小時在孩子班裡義務做點事情,就能看到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同時也能有機會看到老師對班級的管理,瞭解孩子與同伴的關係: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
出於我國現狀,家長可通過詢問孩子有關幼兒園的問題了解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
美國專家建議:“關鍵是溝通交流,甚至是與那些很難較長時間專注於交談的學前兒童。”既然孩子不能主動表達他的感覺,家長就可以詢問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今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嗎?班裡誰是你最好的朋友?今天在課堂上製作了什麼?……如果你的孩子拒絕回答這些問題,或在談到幼兒園的事情時緊張不安,就可能出現問題了。
家長應該保持和老師的聯絡。老師每週有五天的時間和你的孩子共處。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忽然不高興或與同伴關係出現了問題,老師肯定比家長先發現並瞭解得更多。
孩子在幼兒園不開心時有一些常見的警告訊號,如:去幼兒園之前肚子疼或腹瀉。如果這種情況偶然發生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反覆發生,你的孩子就可能正為幼兒園的某些事情擔心。
國外幼兒園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