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來自堅持事例
從來沒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執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如果說《帝企鵝日記》是關於鳥的史詩,《遷徙的鳥》是關於飛翔的讚美詩,那麼《天賜》就是鳥類世界中的小說《活著》。
草根小人物成就人生大奇蹟在第四屆德國科隆電影節上,中國第一部以鳥為“演員”的電影《天賜》,一舉奪得“最受觀眾喜愛的電影”大獎,成為最耀眼的一匹黑馬,其製作團隊也成了頒獎典禮上最惹人注目的焦點。然而卻沒有人相信這部參加國際電影節並最終贏得大獎的影片竟然出自三位非專業電影科班出身的年輕人之手。
《天賜》講述了一隻孤獨的小黑尾鷗與命運抗爭的感人故事。這部關於一隻海鷗成長經歷的故事片,畫面唯美、情節曲折、震撼。國際著名紀錄片大師、科隆電影節評委沃爾克·諾瓦克先生對《天賜》給予極高的評價:“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完成了故事片的創作,這是對電影的貢獻。《天賜》是本屆電影節最棒的電影!”
對!這部最棒的電影正是由他們完成,他們被朋友們稱為三腳架組合,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平均年齡只有36歲,卻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然而影片的背後他們的付出又是巨大的,整整七年,三個人把生命中最年富力強的七年都給了故事中的主角“天賜”,熟悉他們的人說他們“瘋了”。可是在他們心中這不是瘋,是執著、是堅持,因為他們都被“天賜”打動了,從破殼而出,到失去父親、哥哥、母親……一隻孤鳥,在海驢島滔天大浪和滾滾驚雷中顫巍巍地成長。生存很殘酷,生命很脆弱,生命很頑強,生命還很美好……這幾乎就是一部生命勇氣和力量的再現。
曾經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自幼喜歡鳥的導演孫憲,每當從電視裡看完外國人拍攝的《動物世界》,他總有一點疑惑:中國的“動物世界”在哪裡?終於他們發現了一個離威海市60多公里的海驢島,小島離陸地只有幾海里,坐船二十分鐘左右的路程,海島周圍食物充足,是海鳥很好的繁殖地。每年春夏之際這裡聚集著近萬隻海鷗和白鷺,這裡可以說就是中國的動物世界的外景地。也就是從那時起,孫憲有了拍攝一部純野生鳥類紀錄片的靈感。2002年5月2日。孫憲在這“無糧”“無水”“無電”的“三無”海島上與志同道合的兩位好友,開始了艱苦拍攝與創作,只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拍的時間越來越長。計劃也從拍一部紀錄片轉變成一部鳥的電影:沒想到拍攝的過程是如此的驚心動魄:更沒想到影片是如此的成功……
孫憲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兩年後,考入曲阜師範大學學了幾年油畫:王建濤當過農民、司機、修理工。後來到濟南廣播電視學院學習兩年攝影。於輝高中畢業後直接跟著孫憲學徒當美工。三人都不是電影科班出身,但身為電影院裡的工作人員,放電影多年的經歷,看過的數千部電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營養來源。
拍攝鳥的電影,鳥兒卻不是稱職的演員,從不聽從導演的安排。鳥的故事必須細心去觀察,並用鏡頭語言去表達。這種在原生態下拍攝的片子,拍攝難度不可想象。一個在影片中幾秒鐘的鏡頭,有時需要三個機位拍上半個月的時間。整部片子剪輯完80分鐘,卻拍攝400多個小時,耗了7年的拍攝時間。
拍攝是艱難的,可更困難的是資金的短缺。最初的啟動資金是他們拿出了自己的積蓄。三人先後投入了300多萬元,最困難時連頓熱飯都吃不上。2004年冬,拍攝幾乎使三個人陷入了絕境。此時三位“草根”電影製作人,拍攝了幾百個小時的素材,但是如何成為一部作品?他們陷入了迷茫。
電影劇作家袁學強在看了他們的素材後,建議拍一部關於鳥的電影。要出一部電影僅僅是第一步,編劇本、做剪輯、配音、配音樂、製作、發行,每一個環節對孫憲和他的團隊來說都是難以逾越的高山。在屢屢碰壁後,從沒有學過電影製作的孫憲平生第一次當起了導演,和同伴們邊摸索邊製作,長達400多個小時的素材每天翻來覆去地看,根據素材,劇本有了,一個小黑尾鷗的成長之路漸漸成型。影片最終定名為《天賜》,有人說《天賜》名字太平凡,但孫憲最終沒有改。因為在拍攝過程中。大家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這種幸運是天賜的:拍攝的黑尾鷗也是天賜:還有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這些都是天賜的。所以“天賜”這個名字最能傳達出他所要表達的主題。
2008年1月24日。這部電影獲得了國家電影局的攝製許可證,有著影視圈才女美譽的徐靜蕾友情為《天賜》配音,青年歌唱家譚晶為影片演唱了主題曲。2009年10月13日,國家廣電總局給《天賜》頒發了公映許可證。
至此,被朋友認為是“瘋了”的孫憲帶著他的攝製組在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夢想。7年艱苦的拍攝,並不都是困難和苦澀。長期的拍攝,使他們漸漸走進了鳥的生活。那些感人的畫面,震撼著他們的心靈,給他們帶來無比的快樂!被鳥兒的頑強生命鼓舞著,一下子所有的煩躁都不復存在了。最後撤離海島的時候於輝對孫憲說:“下輩子如果你還要拍鳥,那我就做只鳥,你想怎麼拍我就怎麼飛……”
影片獲獎的訊息傳到國內,讓很多並不看好這部電影的人很吃驚,畢竟這是一個有些遠離社會熱點題材的故事。而拍攝《天賜》的三個人,也絕非藝術家或科學家,他們僅僅是一群普通人,幾個電影院的美工。可是他們做到了。可能越是從普通人身上,我們越能感覺到這股來自內心的力量,尤其是在它被海驢島上的黑尾鷗喚醒後。
關於拍攝片子的初衷,孫憲說:“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出自對鳥類單純的喜愛。七年零距離地融入黑尾鷗的世界,讓我們找回了對生靈應有的尊重和對自然應有的敬畏。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尊嚴,哪怕一草一木都應該尊重,我只是想講述一個關於生命成長的故事,把看到的鳥世界裡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2011年1月21日,《天賜》在全國公映。堅強的小天賜打動了太多人的心。
帶著一個飛翔的夢想,頂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憑著超過常人的毅力。七年磨一劍,一部溫暖生命的電影最終誕生在了三個小人物的手中,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他們的故事如同《天賜》一般,同樣讓人感動、讓人敬佩、讓人羨慕、更讓人尊重。只要堅持,小人物同樣也會成就人生大奇蹟。
2:
3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了。因為家庭的貧困,加上血統的原因,一家人備受歧視。母親帶著她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她們因無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這樣,她卻從未掉過眼淚。因為母親曾是一名歌劇演唱家,小小年紀的她受母親影響,4歲時,就迷戀上了音樂,常常跟在母親身後學唱歌。
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上學後的她,學習成績並不優秀。一次測試,她的數學得了6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責備了她,但她卻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數學對於我沒用,以後我要當歌星。”此語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在同學的嘲笑聲中,她緊緊地握緊了拳頭。
13歲起,她開始了音樂創作,14歲,她找到了幾個錄音棚,擔任他們的後備試音歌手。高中畢業,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稚嫩的夢想,到了紐約。
剛到紐約時,她只能在酒吧裡做招待,與人合租狹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廳地板上鋪一張床墊過夜;她每週常常只能靠一包乾酪通心粉艱難度日,在經濟極為拮据的幾個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闆施捨的硬麵包和冰水填飽肚子。
然而她沒屈服,在昏暗的燈光下,她不停地寫歌,寫到手發麻,累得趴在桌上睡著了。她熱切地盼望著有一份合約,出一張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紐約街頭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絕在門外。
18歲時,她終於在一家熱門的俱樂部獲得了登臺表演的機會,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創作才華漸漸為人注意,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以35萬美元的合約成功將她攬入旗下。35萬美元,對於她是一個天價,那一刻,她熱淚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嶄露頭角,為公司創下排行榜的十大熱門歌曲。她的歌曲也越來越成熟,而形象也變得性感自信,她頻頻出現在各大雜誌的封面。這些雜誌認為她在音樂和形象上的轉變帶動了整個樂壇的潮流,並將此種潮流命名為“蝴蝶效應”。20歲,她就獲得了格萊美音樂大獎最佳女歌手,此後的10年間,她在世界音樂大獎、全美音樂獎、靈魂列車音樂獎、美國作曲家協會獎、歐洲音樂白金獎等大獎上收穫頗豐。
然而,就在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30歲時,她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分道揚鑣,只得尋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兩年後,新公司也決定終止她的合約。原因是他們認為她失戀後,精神上出現了問題。
那時的她備受爭議,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沒有放棄音樂,她堅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後,她與環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簽下合約。在新公司,她很受賞識,兩年後,她憑藉新專輯重新迴歸到樂壇的巔峰。這張專輯的銷售量位居當年全球銷量第二位,國內冠軍。此後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樂榜單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樂迷的喜愛,她因此被稱為流行樂壇天后。
蝴蝶有一個特點,它的翅膀上佈滿了鱗片,鱗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彷彿給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雨再大都不會打溼為夢想而飛的翅膀。終於,她成功了,迎來了自己絢麗的春天,她就是瑪麗亞·凱莉。
小型創業投資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