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如何在口才中的運用
肢體語言是一種無聲語言,它是一種比有聲語言更能表現一個人的情感和個性慾望的語言。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柯爾在他的《肢體語言》一書中說:“肢體語言所顯示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很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肢體語言在口才中的運用,歡迎借鑑參考。
人是需要交流溝通的生命,語言是溝通的第一選擇。但是,如果語言不通或者語言存在障礙,那麼就極大地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重要的是,語言的表達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出現詞不達意、含混不清的現象,或者經常有人不願意在語言表達中說清楚自己的意圖。這時候,我們就必須掌握隱形的、無聲的語言——肢體語言。
人類發出的語言資訊,其中肢體語言佔有較大比值。肢體語言比有聲語言內涵更豐富,更具有多變性、多意性和聯想性。肢體語言的符號就像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人們常說每一個男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林黛玉的形象,每一個女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哈姆萊特的形象。這就是說,每個人在接觸藝術符號的時候,都憑藉著自己人生的經驗去補充,去完善,去創造。那麼,我們就肢體語言做詳細的介紹。
一、肢體語言的特性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所有凡人掩蓋不了自己,如果他口脣靜止,手指在輕輕擊節,則祕密就會從他的每個毛孔中流溢位來。”這不奇怪,這正是肢體語言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肢體語言的特性有下面3點:
1、可靠性
人們對語言資訊的操縱總是自覺的,這也就難免產生虛假,肢體語言大多是在無意識狀態中說話的,因而傳遞的資訊就較為可靠些。
2、連續性
只要兩人在一起,不管你是正襟危坐,還是手舞足蹈,都在傳遞著資訊,整個過程是連續不斷、不可分割的。這與語言資訊交流一旦話說完了、文章寫完了,過程也就結束了的“分離性”是不同的。
3、互動性
語言資訊的傳遞只經過一個通道,比如聽話只能逐字逐句地聽,讀文章也有個前後的順序。而肢體語言資訊則可以“多通道”互動,比如:一個人坐著思考問題時,一手託著腮幫、一手輕敲桌面、雙腳踝交疊就是生動的例子。
二、肢體語言的型別
每個人說話時都有自己獨特的肢體語言風格,但都不外乎3種類型,即情感型、示意型、陳述型。這3種肢體語言型別在具體運用中互相協調、互相聯絡。
1、情感型
這是表示思想感情機能的身體語言,它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不歡迎的意思。比如,有兩個人在一塊兒說話,你也走過去和他們在一起,如果他們只是很平淡地看了你一眼,那就說明他們對你的到來不感興趣,你最好主動離開。第二種是歡迎的意思。比如兩個人坐在桌旁,他們的姿勢很自然地互相對稱,這表明其中一人對另一人十分感興趣。另外,有時幾個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勢力圈,而對圈內的人來說,則是一個整體。這說明情感型肢體語言具有對立統一的特點。
2、陳述型
這是對語言表達的思想內容進行補充和說明的肢體語言型別。首先,它有助於增強反饋效應。例如美國人交談時,頭部的動作很頻繁。如果想等待答覆,他總是動頭,每次說完話後也是動頭,意思是說自己的話完了,請對方接著說。如果自己以陳述語氣繼續講話,那麼他就不會動頭,並且保持同樣的語調。其次,陳述型肢體語言有助於強化語義。例如一個人面對一群人演講,當講到特別重要的內容時,便不由自主地站立起來,甚至上身還向聽眾傾斜,目的是要強調所講內容的重要性。另外,陳述型肢體語言還有助於提高聽眾的理解,有助於你說話順利流暢,有助於提醒聽眾的注意。所以說,陳述型肢體語言是善於言談者的拿手本領。
3、示意型
肢體語言是可以用語言表達意思的語言。如迎接客人時“請”的姿勢就是典型。這種肢體語言在身體各個部位都有所表現。例如腿部:你在酒吧等人,但等了很久都沒有人來,這時你的腿開始抖動,甚至還出現頻頻頓足的動作,而頭部也頻繁地朝門口扭動,眼睛不時地往來人的方向張望或看手錶,這一系列姿態,就把你焦躁不安的心態暴露無遺。還有腰部。彎腰是表示某種“謙遜”或“尊敬”的態度。經常挺直腰板站立、行走或坐下的人,表示其較強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也可能表示其性格過於古板。其他部位都有不少這類肢體語言。挺起胸部,手臂抬高交叉腦後,表示自信、有把握或有優越感;挺起腹部,意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威懾對方。反之,抑腹蜷縮則表現出不安、消沉和沮喪。
三、肢體語言的功能
電影表演大師卓別林早年出演的無聲電影之所以在全世界受到廣泛的歡迎,就在於卓別林準確誇張的肢體語言的配合。這種配合顯示了肢體語言的強大功能。肢體語言在人與人之間傳達出“無言的溝通”,它的功能有以下4點:
1、表露功能
有時,千言萬語難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或一時說不出口的心底的話,採用肢體語言巧妙地加以表露,就容易使對方心領神會。
2、輔助功能
在社交場合講話要生動有力,給人以深刻印象,那更是少不了肢體語言來輔助。輔助手段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加強語勢,並能取得較好的資訊溝通效果。
3、調節功能
有人來訪,你正在忙這忙那,當對方還在滔滔不絕地漫談時,你會用看看手錶或坐立不安等的肢體語言,來暗示對方“廢話少說,無事快走”。當教師講解不清時,學生的臉上會出現困惑不解的神色,有的可能搖頭以示不悅,這時許多教師會及時理解學生向自己發來的調節訊號,並迅速做出積極反應。
4、替代功能
《晉書_阮籍傳》記載,魏晉時代被譽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善為青白眼。所謂“青”,就是黑的意思。“青眼”即人喜悅時眼睛正視,黑珠在中間,是相對於“白眼”***眼睛向上或向旁,現出白眼***而言的。阮籍常用“青眼”表示讚許和喜悅;用“白眼”表示厭惡和蔑視。他見到雅士,便作“青眼”;見到俗人,即以“白眼”對之。阮籍居喪期間,嵇喜前往弔唁,他白眼冷對,嵇喜十分難堪,只好不懌而退。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說後,便提著個大酒壺,挾著把琴也來弔喪,阮籍立即投之以青眼,表示歡迎。今天我們常用的“青睞”、“垂青“等詞,也就是由此而來。心理學家阿蓋爾認為,諸如承認、愛慾、挑釁、拒絕、尋釁、優越感、屈從、謙恭、滿足、妥協、害怕、悲傷、歡樂、痛苦、哀愁等情緒,通常都可以由肢體語言直接替代加以表達。
肢體語言的上述4種功能,顯露了不可低估的“無言的溝通”之意義。如果一個人不會正確破譯肢體語言,不善於發揮它在人際交往與溝通中的作用,那就可以說他成功的大門還沒有真正開啟。
肢體語言如何在口才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