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清華的演講視訊
俞敏洪出生在江蘇省江陰市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個木匠。高中時候的俞敏洪學習成績並不好。可他依舊成功了。並且還是個成功的演講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俞敏洪勵志故事
他常常一個人滿大街貼招生廣告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俞敏洪把他創業的決定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妻子沒完沒了的嘮叨。他以自己那種特有的坦承說道:“我的一些朋友掙到了更多的錢,我妻子希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覺得,與他們相比,我是個失敗者。”為了給妻兒一個殷實的家庭,被北大“踢”出來的俞敏洪必須面對生活的困窘,必須逼迫自己去闖。
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文人對商業的事情總是兩眼一抹黑,辦企業、求生存、圖發展,就意味著必須要跟社會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對於剛從北大象牙塔走出來、社會經驗基本為零的俞敏洪來說,這無疑是一堵翻不過的牆。“創業初期對我的最大挑戰是,我意識到我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了,要與各種職能部門打交道。”這個過程和辦學是兩碼事,曾經讓俞敏洪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他經常鼓勵自己:“改變原有的價值觀,擺脫文人處事酸溜溜的作風,不要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太敏感。做商人臉皮要厚,因為他要遭受挫折、失敗,要被人看不起。”
在創業之初,生源很少,他常常一個人滿大街貼招生廣告。數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經常結成冰。有時他實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懷裡的二鍋頭抿上一口,然後繼續把廣告貼下去。
不貼廣告的時候,他就待在“教室”裡。那是位於北京中關村二小的一個10平米、漏風漏雨的違章建築,除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冬天還未刷完小廣告就結冰的膠水桶,什麼也沒有。當時,俞敏洪是每天早上刷上廣告,下午,他和妻子就在辦公室虔誠守候,盼望著來報名的學生。俞敏洪在辦公室守了一個多星期,人來了不少,但都是看看四周,看看報名冊,然後又走了,任憑俞敏洪好說歹說,只有三個學生報了名。
到了第二年,俞敏洪招的學員慢慢變多。俞敏洪望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非常高興。1993年,他把培訓學校的名字改成了“新東方”,這三個字裡包含著俞敏洪對未來的希望。
這年的12月,俞敏洪租了北京圖書館現稱國家圖書館1200人的報告廳搞免費講座,沒想到,一下來了4000人。進不去的學生很憤怒地在門外推搡,還砸破了玻璃,結果把幾十個警察全部給招了過來。警察過來後站成一排,學生根本就不買賬,把警察推開繼續推門。
俞敏洪想親自出去平息學生們的怨氣,警察說你出來學生就把你撕碎了。但他沒有聽從警察的勸阻,禮堂裡面的課程由其他的同事代講,俞敏洪獨自一人走出了大門,他爬上了一個大垃圾桶,望著底下的學生們。
他回憶說:“我的衣服全部脫在禮堂裡面,只穿了一件襯衫。我一揮手,我說大家不要鬧了,我就是俞敏洪。”這時,所有的學員都安靜了下來,俞敏洪在外面講了一個半小時。他站在一個大垃圾桶上,在凜冽的寒風中像革命志士一樣慷慨激昂,講得自己和學生都熱血沸騰……
“本來很多學生都憤怒地看著我,講著講著學生就很開心很高興。有的學生把他們身上的大衣脫下來給我穿。”此後,俞敏洪多次到高校、走到學生身邊演講,他的講座經常爆滿。
經過這樣的摸爬滾打,俞敏洪從一介書生成長為能打理方方面面事務的合格“校長”。現如今,新東方分佈在全國34個大中型城市。2011年度,新東方共招收100多萬名學生,收入逾10億元人民幣合1.36億美元。
要竭盡全力提升農村地區英語師資水平
2012年,“新東方”快要20歲了,俞敏洪在創業之路上也走過了20多個春秋。在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財富的同時,他也不忘承擔起屬於自己的社會責任。
他在今年兩會上交的提案中,俞敏洪給出了一組調研資料:我國重點大學裡的農村學生比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下滑,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他解釋說:“在我看來,造成農村孩子進入中國一流大學越來越難的‘罪魁禍首’,就是日益加劇的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尤其是英語教育資源。”因此,他疾呼,要竭盡全力,大力提升農村地區英語師資水平。
此外,俞敏洪還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社會發展太快,中國社會沒有跟上對留守兒童保護的步伐。”俞敏洪說,“留守兒童長大後缺乏對社會的溫暖感,必須進行系統性的補救。”他為此提出了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學校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設立“留守兒童心理救助中心”、各級政府設立專門的留守兒童工作組等一系列建議。“為了近5000萬留守兒童的未來,國家值得加大投入”, 俞敏洪堅定地說。
俞敏洪勵志的演講視訊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