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溼熱的症狀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腸胃溼熱證,中醫病症名。是指由於恣食肥甘油膩、辛辣之品,以致脾胃運化失常,化溼生熱,溼熱蘊阻肌膚所表現出來的皮損,脘腹痞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一類病證。那麼有什麼呢?下面和小編來看看吧!

  :

  皮損為潮紅斑片或皮疹紅腫疼痛,脘腹痞滿,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腸胃溼熱的治法:

  1、治療原則採用清熱化溼,理氣和中:主方清中湯。方中黃連、梔子清熱化溼,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溼,陳皮、甘草理氣和胃。熱盛便祕者,加銀花、蒲公英、大黃、枳實;氣滯腹脹者,加厚朴、大腹皮。

  2、辛開清解法:若溼熱並重,腹痛痞滿,嘔吐不納,舌白或黃,渴不引飲,大便洩瀉,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黃滑者,治療原則清熱與燥溼並行,宜辛開清解法,豆豉宣鬱透熱。蘆根清熱生津。諸藥配伍,為燥溼清熱之良方。

  3、中藥治療溼熱:溼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溼重還是熱重。溼重的化溼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樸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藥,如溼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蔘、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溼疹、睪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蔘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4、藥膳治療溼熱:嶺南特色的湯水,很多時候是拿來當藥用的。除了本身的鮮甜味道之外,燉了至少三個半小時的湯水中充滿了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因此春季調理,燉湯必不可少。這裡舉了幾種針對抗流感和祛溼進行調理的燉湯,有心的讀者也可以進行舉一反三的搭配。魚腥草具有特別的抗流感菌的作用,與豬肺一起燉湯,可以清熱、清肺,還有止咳的效果。

  誘發腸胃溼熱的原因:

  1、感受外邪: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溼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溼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溼,結合亦成溼熱。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陽內傷,溼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溼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溼從內生,鬱而化熱,形成溼熱。

  2、飲食不節: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而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溼”,氣滯也是水溼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極具生溼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溼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溼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係。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噁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溼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溼熱證。

  3、情志因素: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嶽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肝的正常疏洩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洩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溼,溼鬱化熱,溼熱乃成。

  4、長期生活在溼熱環境下:比如廣東。亞健康狀態特別多見於溼熱體質。

  5、嗜菸酒的,經常熬夜的,這種人外形不好看:牙齒黑,舌苔黃膩,滿嘴口氣,身上味道也大。長期帶下色黃,下體異味很大,白帶多黃。如果你抽菸喝酒又熬夜,那你註定是個溼熱體質。註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煙熏火燎的面容,說話像唐老鴨一樣,口脣烏,一開口,牙齒是黑的,舌苔黃膩;滿嘴的口氣,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6、滋補不當:如吃很多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烏雞白鳳丸等,這樣的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促生或者加重這種體質。

  5、健脾藥材:花旗參補氣,雲苓和白朮都祛溼,此湯的作用除了補氣和祛溼,還有健脾的作用。

腸胃溼熱的症狀
腸胃功能紊亂的症狀
相關知識
腸胃溼熱的症狀
腸胃溼熱的症狀
如何有效的治療脾胃溼熱的症狀
腸胃感冒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腸胃感冒的症狀及護理措施
腸胃感冒的症狀特徵
肝膽溼熱的症狀和食療有哪些
腸胃不好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小兒腸胃感冒的症狀
肝膽溼熱的症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