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哪個朝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你知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的朝代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的朝代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的朝代

  根據文獻記載,我國民間過年吃餃子的習俗至遲在明代就已經出現了。明朝沈榜著《宛署雜記》載:“元旦拜年,作匾***扁***食。”清代,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得到延續並固定下來。清史有關資料記載:“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這說明過年吃餃子,在清時已成共俗。

  春節吃餃子的原因

  一是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三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四是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

  春節過年吃餃子的傳說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過年吃餃子還有一種說法: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裡沒有白麵,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只好向親友借來米麵。和好面後,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合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面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裡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

  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裡。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不料餃子下鍋煮熟後,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蔔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了包。第二天,這事便在村裡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
 

春節的傳統美食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哪個朝代
相關知識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哪個朝代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源於哪個朝代
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哪個朝代
為什麼春節有吃餃子的習俗
描寫春節吃餃子的小學英語作文
春節吃火鍋的習俗
春節吃餃子的由來和傳說以及寓意
春節吃餃子的意義和傳說有哪些
春節包粽子的習俗介紹
為什麼春節吃餃子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