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約用水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之一。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沒有形成很好的節約用水意識和節約用水習慣,日常生活節約用水常識貧乏,導致水資源浪費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

  經我查資料後知道了:我國人均淡水資源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於缺水國家,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全國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上千萬人飲水困難。我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已有20%的人正在飲用不良水,其中7000萬人正飲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因水汙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達400多億元。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如若不然,那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為此,我提出了以下建議,希望能夠採納:

  一、人們要把節約用水放在日常生活當中,認識節約用水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

  二、儘量縮短用水時間,隨手關閉水龍頭,做到人走水停。發現水龍頭、管道、馬桶漏水要及時報修。

  三、我建議大家使用臉盆洗臉、洗手,洗臉水用後可以洗腳,然後沖廁所。洗澡搓洗、打浴液時,及時關閉水流,做好日常節約用水。

  四、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拖地。

  以上的這些建議,希望能夠採納。

  篇2

  全國人民們:

  大家知道我國甘肅省的一個小村莊嗎?那裡的人們因為缺水,所以生活非常艱苦。現在所有的人們都非常浪費水,可如果那一天你們極度缺水,或許就再也不會浪費一滴水了!大家應該都去過都江堰吧?那裡的廊橋下面的誰嘩啦啦的流,風景特別漂亮。可是有一次,突然兩個父女站在橋上哭泣,大家都紛紛過來問他們怎麼了?有人報了110,警察也過來了,以為他們有什麼困難。可是父女倆什麼困難都沒有,只覺得看著這水心疼。因為他們一家人都是一個月洗一次衣服,順便洗澡。他們都盼著下雨,因為田地裡就可以種玉米了。社會發展到了今天,人們卻還是一點也不顧貧困缺水的地方,依舊安居樂業,享受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為此,我向全國人民發出以下倡議:

  1、希望大家可以把廚房洗碗的水去衝馬桶。

  2、洗手的時候如果不用水的話一定要把水龍頭關掉,不要浪費水資源。

  3、洗澡儘量不要用浴盆,最好用淋浴。最好把洗澡的時間縮放到最短。

  4、可以用洗臉的水去洗腳。

  5、如果可以的話,大家可以用那個喝完飲料的瓶子,在裡面裝滿水,放在馬桶的管子內。這樣衝馬桶的水就不會嘩啦嘩啦的浪費掉特別多了。

  6、下雨的時候,我們如果可以去接雨水的話就接一點,防止停水的時候又去浪費水。

  現在我們作為社會的新一代接班人,應該告訴爸媽與長輩們,如何節約用水。

  當然,我們自己也要謹記這些倡議。

  篇3

  全體市民們:

  你們好!

  我想大家都知道水對人的重要性。中國的水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分佈的地方很不均勻,這邊水多那邊水少,那邊的水多這邊水少。缺水的地方有很多,那的人們渴望得到一口水;而不缺水的地方,人們又不加節制的浪費水。我們現在剩下的水資源不多了,如果我們不加大力度去節約水資源,我們的地球“媽媽”就會幹渴而死。何況現在的淡水資源僅僅佔水體總量的百分之一。

  而且大部分但是還被冰封在南極的冰層下。最終,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不足0.03%。全球共有二百五十條國際河流,對這些河流中的水資源的利用,水質的檢驗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問答題。作為一名小小市民,我只能向全市人民提出幾點建議:

  一、 多種植樹木草本。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沙塵暴、防止山洪等自然災害。還可以美化環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新鮮空氣。

  二、 家庭水資源的再次利用。用淘米水澆花,不僅節約了用水還可以使花吸收更豐富的營養。淘米水還可以洗菜和,能有效清除菜葉中殘存的農藥,擦拭傢俱能使傢俱更加明亮。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拖地、沖廁所。

  三、 不要在夏天為了使自己更加涼爽而頻繁沖澡,這樣會浪費很多水資源的。最好一週洗一次澡。

  四、 多想節水妙招。如在馬桶的水箱裡放兩塊磚或其他硬物可以使水位上升,從而節約衝廁的水量。

  我們這一代可能還有水喝,可我們的後代呢?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著想,請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滴水。讓我們的後代能延續更長的生命。

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建議書範文
治理霧霾的建議書精選
相關知識
關於節約用水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關於節約用水的建議書範文
節約用水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關於節約用水的倡議書範文
關於節約用紙的建議書範文
節約用電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關於節約用水的建議書精選
關於節約用水的建議書的作文
關於霧霾天氣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關於治理霧霾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