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育局的一封信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寫信不僅能培養一個人語言的連貫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其良好的思維邏輯能力。那麼,要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您參考!

  範文一

  敬愛的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叔叔阿姨們:

  你們好!

  不知你們是否也在為學生素質擔憂?不知你們是否也在想學生厭學的原因? 以下是一個初中生的看法:

  中國教育有幾大悲哀:

  其一 大作文

  作文也許是很讓我頭疼的一門作業,因為各種老師喜歡的作文不同。看考場中的高分作文,不禁就想,如果這篇文章不是那個老師改,而是另外一個老師,會不會出現另外一個分數?

  從小到大,只要學語文,就要寫作文,只要要考試,就必須寫作文!作文寫了一篇又一篇,稿紙用了一打又一打,我都不知道寫了多少,總之,有被認可的,有被看的一文不值的,也有被喝令重寫的。寫著寫著,我突然發現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好作文?就是詩一樣的語言,加上足夠的字數,配以工整的字型?詩一樣的語言?詩貴在簡潔,貴在言簡意豐,600多字的作文如何變成詩?

  看看那一篇篇被老師奉為經典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寓意深遠”,不讀上四五遍誰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甚至同學們都有一種錯覺,讓人看不懂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看現在世面暢銷的小說,散文,詩歌,雖然也有很多寓意,但決不是那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文章。名著的突出特點中就有:“通俗易撞,不賣弄學問。”那試問,那種“寓意深遠”的文章能算上什麼呢?

  其二 大老師

  很多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相當的討厭老師,或者說害怕老師。小時侯,曾經聽或寫過,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是自我犧牲的蠟燭,老師是祖國的園丁,老師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於是,一種普普通通的職業被神話了,所有的老師幾乎成了神,在學生眼裡,老師神聖而不可冒犯。

  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的小孩漸通人事,忽然就會有種被欺騙的感覺,什麼園丁?什麼工程師?他不就是個老師嗎?尤其是在十多歲時,這種感覺特明顯,於是對所有的老師都有一種仇恨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日益惡化,又何談讓學生聽自己所鄙視的人講課呢?

  老師也有個人情感,這一點,成績差點的同學可能感覺的比較清楚,因為這一部分同學是最容易被誤解冤枉或者歧視的,正因為有感情色彩,所以就不公平,就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偏心”,這恐怕也是老師的心病吧?

  其三 大檢討

  仍清楚地記得那一份檢討:“„„雖然那只是0。5分,但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0.5分之差就„„”如果沒記錯,這應該是三年級時的“傑作”,曾經被同位這樣評價過:“名言用的恰倒好處,婷啊,改天你替我寫檢討啊!”甚至有時我都懷疑,我作文雖然寫的多,但好象還不如檢討多。就像《“檢討”文化》一文裡的話,就是:“凡是在中國生活過的人,他也可能自己沒作過檢討,但不大可能沒見過別人檢討。”檢討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懲罰手段了。

  自上學以來,檢討好象就是老師處罰學生的一大手段,不論什麼錯,檢討!而字數則按錯誤的大小而定。我甚至都寫過1000多字的檢討。上網搜尋一下,居然連檢討都有了範文,不知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悲哀……

  初中以後,檢討又多了許多名字,諸如,說明書,反思之類,開頭總是千篇一律“我做了一件錯事,這使我讓班級抹黑„„”結尾也是大同小異“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相信我會以實際行動證明一切的”而且,檢討寫完了一般都要在班裡念,再不就是貼在牆上“展覽”„„仔細想想,其實也沒什麼大錯,無非是遲到,說話,忘作業等小事,洋洋灑灑居然可以寫上幾百字,大可到為國家丟臉,小可到傷害了一張紙,其範圍之廣,確實讓人不得小視。

  思之再三,寫了這三大條,也許言辭有些片面,但是確是絕大部分學生的心聲,希望教育局領導重視。

  此致

  敬禮

  XXX

  年月日

  範文二

  國家教育部:

  為了祖國的未來,不得不寫這封信,希望能引起重視,改變一下中國教育現狀,反思一下我們教育的得失成敗。

  六年前,家寶召集了一些教肓家科學家探討為什麼現代中國出不了大師級人物?話題很沉重,各種原因都有.我想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的創新能力不行.工業文明發源於西方,西方國家發明了無數的產品:蒸汽機、電動機、汽車、火車、飛機、電燈、印表機、電視、空調、電腦、航母......;而我們中國屈指可數:U盤、夷島素…。國家強大的標誌是什麼?那就是創新能力,這個國家發明創造的產品能引領世界發展潮流,那他一定是強大和先進的!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創新能力如此差呢?因素很多,有社會環境因素,也有個人思維能力差距的.但有一個是繞不去的坎,那就是教肓.

  國家如果培肓不出創新型人才,那末我們中國的崛起是沒希望,我們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不斷的重複模仿、不斷山寨;那末我們永遠也實現不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於建立創新型國家,本屆政府非常重視,這也是我們能看到希望所在。

  然而回到現實,有很多事明知不準為,學校卻陽奉陰違.不禁讓我對祖國的未來感到深深的擔憂.拿我小孩來說吧,剛上小學一年級,每天背的書包比身體還要大,稚嫩的身軀揹著龐大沉甸的書包.開啟書包看看:語文、數學、思想品德、健美教育、音樂;很好,貌似這些我們小學都會學.如果只有這些我倒不奇怪,書包裡時不時還得放這些書:小學奧數舉一反三、小學數學應用題、小學教學口算、口心口算題法、小小建築師、同步寫字本、學法大視野,還夾雜著一些課外書.小小年紀就揹負了人生的第一座大山。

  再來看看他的一天如何度過:清晨6點過4分起床,有鬧鐘,他很自覺,每天很按時,不需要我們催促.這讓我感到很欣慰.起床後自己刷牙、洗臉、換衣服,晨讀,7點吃早歺,7點15出發由我們送上學.下午4點回家做作業,說到做作業就不是一般的繁雜,基本上每天都要做五六本書.不懂的晚上再由我們輔導.輔導完後,學校規定要讀兩篇課外書籍,由家長講故事形式講讀.看上去安排得很充實,學校貌似也挺負責,讓小孩多學知識,初衷挺好,但我發現小孩的運動玩耍時間減少,身體也比以前瘦弱.也容易感冒生病了。送上學經常發現一些孩子小小年紀戴著睛鏡、託著瘦弱的身軀揹著沉甸的書包上學,顯得老氣橫秋,原本屬於孩子的那種天真活潑蕩然無存,心裡不免發涼:這哪是在培育祖國的花朵,這明明在摧殘祖國的下一代嘛!更甚者,學校經常邀請學生學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比如報了乒乓球興趣班,球拍必須在學校買專用的,自己家裡本來有,不行,必須用學校的,150元一個拍,沒商量,為了小孩這點錢不出都會被人笑話,那就買吧.週末,老師佈置了家庭作業,首先是要求家長給每個小孩買課外書,列了一張清單,足足有十本,平時課程就多,哪有時間看這呀,為了小孩,能不買嗎?當然不能.去了書城一看,有幾家書店早就知道你要買什麼書了,拿出的清單和老師列出的清單幾乎相同,這還真方便,一買全中,省去了到處選書.心裡卻直髮冷笑.有道作業更有意思,就是把小孩在家做作業樣子拍成照片洗出來送學校,現在網路這麼發達,班級也建立了QQ群,為何不直接上傳電子照片呢?

  以上反映的一些問題,教育部也是三令五申的,為何這些學校還能頂風作案呢?是教育部的權威不夠還是執行力不行?以上反映的兩大問題,集中起來就一個問題:私利!以學校和教師之利益摧殘廣大小孩,以學之名壓迫小孩,實則為利,不根除這點我想我們的孩子是不會有前途的,填鴨式的教育奴化人格,封閉思維埋葬創新,國家談何進步??

  西方的教育講求的是寬進嚴出,我們則是嚴進寬出.據統計,100個諾貝爾獲獎者就有三十四個德國人,德國人注重什麼?注重實踐,注重生活中學習知識,啟發性的思維教育.德國法律規定,不準學校教學生超出年齡外的知識.而我們,恨不得六歲就能學完十歲的知識,十二三歲就能考上大學.心情急迫、拔苗助長.殊不知,這是在催殘.人生不在於學得早,而在於持之以恆的學習,學習是無止境的.那些叫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多麼的混賬,必須全民改變這種觀念.學習就像龜免賽跑,持之以恆才是正道.

  所以懇請教育部,你們的一些制度也需要持之以恆貫徹下去,可以建立網路投訴平臺,接受家長的建議投訴,成立教育作風糾風辦,抓制度落實.這也是教育的一項重大工作.為了我們的祖國,也為了我們的明天,真該把這項工作好好抓起來了.

  此致

  敬禮!

  一位普通的學生家長

  2014年10月13日凌晨

  範文三

  尊敬的各位教育局領導:

  你們好!我是汕頭市潮南區沙隴中學的一名初三級的學生。在這裡我代表學校的各位同學想像你們反映一個情況:我們的學校開辦到現在已有4年了,學校每年的暑假都會組織即將步入初三年級的學生進行補課和對初三課程的學習,並且向我們收取補課費。學校去年的補課費是每生200元,而今年的補課費則降到了每生100元***注:我們學校將近1千多人***,但是學校的校長卻要我們以“要求學校組織領導和教師為我們補課”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而現在已經是將近8月份了,學校卻還要我們把日期統一寫成在7月9日―7月10日的,這讓我們每個作為學生的很不理解。

  而且學校還存在亂收費的現象,明明在課本上印有“本書由政府免費提供”的字樣,學校卻還有收我們64元的費用,就連學校教室裡的窗簾、電風扇、日光燈等也全是由第一屆的學生“資助”的……

  但據我所知,教育局曾經明文規定和頒佈了“禁補令”命各所學校不可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進行補課、不準向學生收取補課費,也不許亂收雜費,但是這些現象在我們學校都有存在的,所以我在這裡代表學校的1千多位同學誠摯的向教育局的各位領導們能夠對這些現象進行處理,以維護“禁補令”和減輕各位學子的負擔。

  此致

  敬禮

  全體學生

  年月日

致企業一封信
致廣大經營戶一封信
相關知識
致教育局的一封信
寫給教育局的一封信範文滿分作文
致教育局長一封信
致教育局長一封信
學生給教育局的一封信
致教育局的感謝信
給教育部的一封信
給教育部的一封信
致環保局的一封信關於保護地球環境
校長致教職工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