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教育教學評價方法正朝向多元化、多樣化、科學化、客觀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與創新。下面是帶來的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朋友,一個優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師。最近,我在閒暇之際,靜下心來讀了一些教育大師的著作,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尤其是教師,讀書更為必要。

  君不見“人”字下面是空洞洞的部分,要填滿它,惟有讀書。作為人,我們無法憑單薄的身軀與萬物抗衡,如果想到“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人生就更一無是處了。好在世界有了一筆財富——書籍,造物主又賜給人類讀書的能力,為此,我們可以暢遊書海之中,盡情享受生命,體味自然。

  讀書無需附庸風雅,讀書本身就是感受快樂的過程,它讓人滿足,使人心安。當今人皆趨利的時代,與其感嘆人情冷漠,世態炎涼,與其等著被物慾淹沒,隨波逐流,倒不如靜下心來讀點書,使自己開始浮躁的心靈受到洗滌,漸漸成熟起來。因為讀書,就是與一個個高尚的靈魂在對話。萬丈紅塵滾滾,我們的心容易被封塵,而讀書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拂拭,得到淨化。“書香人生”是快樂人生,也是美麗人生。

  袖長方能善舞,教師是教人讀書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捧起書來。當今社會被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從量上看,裂變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識即使剛印到書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不用說將這些知識運用於未來。知識從質的角度看,更趨向於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識,死的知識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交給電腦去完成了。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不得不拋去因“知識淵博”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去學習,去讀書。教師一旦不能經常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的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視為“老古董”,那麻煩可就大了。

  只有擠出時間,堅持讀書不輟,給自己不斷充電,真正具有廣博知識的教師,才能坦然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去親近學生、感召學生。也只有這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旁徵博引、滔滔不絕,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當代名師鄭傑老師說“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教師對知識的虔誠態度是多麼令人感動啊!”教師讀書使教學生涯充實、富足,使自身更有人格魅力,是一份幸福,一種美麗。

  記得初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還是在讀師範的時候。那時,我是帶著完成學習任務的心態去讀的,對於書中的教育理念,只有理性的認識,沒有實踐,沒有感悟,自然不會“記憶猶新”。如今,我再次讀《給老師的建議》,不禁被作者的才思敏捷,文筆的深刻雋永所折服。蘇霍姆林斯基帶著我走進了一座教育思想的寶庫,把我領進了一個全新的教育科研的領域。讀他的書,使我感到思想是美麗的,讀書更是一種美麗。

  繼蘇霍姆林斯基之後,我又接觸了另一位大師級人物——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語錄,諸如“愛滿天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等,早在讀書的時候就在心靈紮下根。現在,靜下心來認真研讀《陶行知教育文集》,我才真正理解先生的教育思想,更感受到了先生那種矢志不渝奉獻教育的精神。站在《陶行知教育文集》面前,我發現了自己的渺小,讀它使我充實,使我純淨,也使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美麗。

  書像一座山,它吸引我擠入其間,攀越上去。讀書,使我感受到徹悟的真,仁愛的善,高尚的美!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美麗。

  篇二: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和《愛的教育》,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養者,就更應該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讀書不同一般人讀書,要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要帶著問題讀書,深入思考、大膽懷疑、努力實踐、勇於創新。學習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觀選擇。如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等等。不僅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的人格力量。同時要懂得把學習內容轉化積澱為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許多專家也給我們提供了經驗和指導意見。

  李海林校長總結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鑑。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他總結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1.勤,天天讀一點。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3.新,追蹤前沿的新資訊;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銳度;思,是深度。第二,讀書要堅持內化:1.由數量上的積累進而形成質量上的積澱;2.將資源轉化為能量。即將所讀內容有效轉化,為己所用,變成自己的專業思想和技能。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量上要保證,時間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先;2.返“本”,即經典著作要常常“回頭看”,常讀常新,像《葉聖陶文集》這類著作應該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穫。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篇三: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大學時在學校那座十二層圖書館裡,不經意間在一個角落裡瞟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當時並沒有在意這本在圖書館裡安靜的陳列的作品。後來只是從別人口裡印證了確實有這麼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可因為各種因素後來一直也沒有機會拜讀。

  我初涉講臺之時,還是一個對教學懵懂的女孩,對教育有著一知半解,對教育也有著諸多的疑惑。正在為自己的教學理論貧乏而感到苦惱之時,我想到蘇霍姆林斯基,並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我驚喜地發現,這真是“踏破鐵皮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它猶如一茗,品一口,濃香四溢,回味無窮,只叫人慾罷不能;他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他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他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茅塞頓開,讓我充滿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教育理論大師,給教師提的每一條建議,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議涵蓋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可謂讀此一書,等於讀了一本教育學與心理學合編。讀了這本書,只覺得思緒萬千,收益匪淺。今年有機會參加了縣裡的青年教師研修班培訓,當得知需要閱讀一本教育論著時,我不由自主的再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蘇氏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到最後還可能出現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普遍性的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小學六年後到了初中,學生之間的差距更大而且還在繼續拉大。就拿我自己認教語文來講,優生洋洋灑灑一篇佳文,基礎薄弱的學生200字的文章多半字還不認識。好的考90幾分,差的只有個位數。如此的差距著實讓每個老師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不僅如此學生一旦在學習上失去信心,就如他們自己說的聽不懂哪會有興趣,哪會有老師想的那麼強的毅力穩坐課堂45分鐘。於是久而久之他們又會多一個稱謂“問題學生”。我以前的那個班級,在學校中總評的成績是很不錯的。但在班裡就是有那麼一位典型的問題學生。上課的時候,不是睡覺,就是搞小動作。在我們同學當中,有很多人是討厭他的,但是對他又沒有辦法。因為他對哪個同學都敢動武,哪個同學對他說一句,那個同學就沒有好下場了。部分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滿意他的表現,對他提出批評,他也敢在課堂上和老師頂嘴,把老師氣得個半死。更令人氣憤的是,和他坐的同學整天都要用手捂住鼻子,因為在他身上,全都是煙氣。那麼對這些學生如何進行管理,真是一個荊手的問題,處理不好,可能會毀了學生的前程。如果對這部分學生妥協,那將會影響整個班級。這確實給老師帶來很大的困惑。

  說起這裡面關於成績的原因,教師大都將原因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等。說到問題學生,可能最直接的就是搖頭。那麼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很多老師可能會想到很多,卻最容易把自己忘了。

  蘇氏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子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更是在教案設計、課堂提問、作業佈置上體現這個理念。於是這個時候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教師在這個環節上起著最主要的引導作用。我們開始少了怨言,我們學會反思。當然這很多時候的只是侷限在理論上,在心靈深處排山倒海一下而已。

  因為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就拿我班來講,現在學習困難、行為習慣差的學生也較多,每個學生都有每個人的問題,要真正發揮出每個學生的潛能非常的困難。而自己有幾次是如此做的呢?經常是不同型別的學生上這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提著同樣的要求,即使做錯以後的教育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如此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學習偏差生?這也難怪學生在課堂上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問題學生也就水到渠成了,也難怪苦口婆心的教育起不了作用,難怪整天被學生折騰得心浮氣躁,筋疲力盡了。“因材施教”說的容易,做的難。以至問題學生的教學成了是老師最頭疼的物件。所以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後進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現實確實是這樣,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是啊,後進生向來是老師頭疼的學生,在他們身上花費的工夫不小,卻收效不大,有些教師乾脆最後放棄。一旦放棄就會出現之前的問題,那麼,如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總結出了很多很好地經驗。在這裡,蘇氏給我們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說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要做好這些後進生的“第二套”大綱的工作,意思是通過各種方法讓他們大量地閱讀,儘可能地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使他們在閱讀中發現“使他們驚奇和讚歎的東西”。對這些閱讀的材料,教師要精心挑選,甚至自己可以選編一些,像蘇氏,他為了幫助一個叫費佳的後進生,自己親自編了一本書《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在這本書中,他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編了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並且他還為他蒐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概有一百本書和小冊子,後來又為他配備了另一套圖書,約有二百本,正是這種大量的閱讀,使費佳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雖然我們無法做的像蘇氏那般完美,但至少我們可以盡力做的更好。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對學困生的教育,寫了如《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等文章,使我受益非淺。當然最後我們還是不可避免的會碰到一不分問題學生。我覺得在對待問題學生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低頭,兩處留情

  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不管是不是因為成績引起的,由於未成年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或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少年兒童向善向上的本質,需要加以保護。班主任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就把他當作壞孩子。問題學生中的錯誤,大多是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問題。孩子的行為動機往往是純真的,也許是好奇心、表現欲所導致的行為過失,不能輕易或者盲目地定性為道德品質問題。孩子們犯了錯誤,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他們正是通過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的,班主任應該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寬容、善待他們。教育的基礎在於“愛”,對於問題生要採用同情寬容、感化陶冶、啟發誘導等方法。但若一味強調這種“柔”,學生就會把老師的愛心當作對他們的遷就。教師的話就會令而不行,禁而不止,學生就會沒有規矩,自由散漫,班集體將是一盤散沙。因此,“柔”中要有“剛”。在理解寬容問題生的基礎上,要嚴格要求,批評監督。離開了這一點,教育就缺乏力量。

  二、回頭,青山依舊

  學生的發展各有差異,在一個班上難免會有許多不和諧的地方。如果對這些問題學生提出同一要求或同一奮鬥目標,收效甚微,甚至無效。這就需班主任分別為他們精心設計奮鬥目標。例如,有一位同學期中考試各科成績均差。我就和她一起分析了數學學科的試卷,結果發現很容易增加十幾分。因此,我就要求她在下次同等難度的試卷中爭取十分左右的進步。她信心很足,而且很有把握。看上去要求低了,但最起碼可以在短期內避免她自暴自棄。有些學生本身沒有很多想法,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只知道自己的學習差,一差千萬差,這種想法是極其消極的,老師應該通過正確的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通過努力,取得一定的進步。

  二、抬頭,燈火闌珊

  我們班的學生對學校的一些集體活動,例如體育節、藝術節匯演、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等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這另我很高興,這說明他們還有積極性,還有興趣。這些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專長、個性、閃光點,贏得師生的好評。無形中增強了其自信心。就拿平時的課堂中的課本劇來說,每個學生都恰似一個個導演、編劇、演員,全班都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沒有開小差的,你會發現原來沒個學生都是優秀的演員。那些平時各門學科的成績都很差的同學,他們的表演同樣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為了使一些問題生的愛好、專長得到發揮並能在老師和同學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促進他們改進不足,努力向上,就得有意識的為他們搭建舞臺,一片燈火闌珊是必要的。

  同時,要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都要有這樣一種意識,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這樣慢慢的會調動積極性,我經常在班會課上讓學生談談身邊同學的閃光點,在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上,我們好象過分地強調了他們的學習或品行方面的問題,而忽視了他們身上表現出閃光點。我們是不是過分地自信於“窺一斑而見全豹”反而變成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呢?我試著換一個角度來重新觀察班上的幾個調皮的學生,慢慢地我發現他們還真有一些出眾的地方,他們中有的組織能力比較強,有的口才比較好,還有一個對班集體的事特別熱心。讓他們和每個同學一樣在班級中發揮他們的優點。孟子說:“人恆過,然後能改。”我認為,對待好學生也好,對待“問題學生”也好,教師都要有一顆平常心,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為他們的進步而驕傲,為他們的成長而自豪,對他們的過失,公平地去對待、化解和消除,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逐步糾正。“無限風光在險峰”,也得人們一步一步地去攀登,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嚴格要求與悉心呵護並不矛盾,紀律要求是必要的,但可以降低一定的標準,讓他們通過適當的努力就能夠達到,這樣會逐漸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引導他們逐步步入正常的學習生活是有益的。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象真正的朋友一樣去細心地發現他們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哪怕是很小的一點,微如螢火,也要細心地呵護,並能引導他們逐步將之發揚。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給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對於這本書,我認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書中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走出自己的天地。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參觀檢察院警示教育基地心得體會_檢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觀後感
相關知識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3篇
學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3篇
教育智慧讀書心得體會3篇
教育魅力讀書心得體會3篇
教育四個不為心得體會3篇
教育孩子讀書心得體會3篇
個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3篇
醫院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3篇
新教材數學培訓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