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活動心得體會3篇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下面是帶來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活動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活動心得體會
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抓經濟發展更要這樣。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大勢”何在?三個字:新常態。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科學回答了新常態怎麼看、新常態下怎麼幹兩個重大問題,明確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經濟工作“適應新常態,樹立新理念,培育新動能,再上新水平”的總體要求,“四新”駟馬齊發,“新常態”一馬當先,這與中央精神一脈相承,體現了對發展形勢的冷靜分析與科學研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發展經濟先要磨礪哪件“工具”?我們說,是思想武器,即對新常態的深入認識,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理念。對新常態從認識到適應再到引領,是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認識是先導;看準了,才能發力把握,把握住,才能因勢利導。
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必然引起發展方式的轉變,必然要求我們的思想觀念與之相適應。對於新常態,是深入認識、主動適應、帶動引領,還是失之膚淺、流於表面、走走停停,抑或抱殘守缺、患得患失、逆向而行?這不僅是對領導幹部執政能力和水平的檢驗,更是體現進取意識、擔當精神、為民情懷的大問題。簡而言之,認識早、理解深,自然適應快、贏主動,要旨就是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作重點轉變。
認識新常態,需要辯證看待困難挑戰與優勢機遇的關係。毋庸諱言,從經濟增長、動力支撐、資源要素等方面看,新常態下我們將面臨一道道繞不開、躲不過的關口,這是遵循客觀規律的客觀存在。發展程序中,不存在沒有阻力的真空,也找不到沒有冷熱交替的恆溫環境。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向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邁進,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改革創新,攻堅克難,闖過這些險關要隘。更何況我們完全有這樣的能力與條件。底氣從何處來?來自我們的優勢和機遇。
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並未改變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天津“十二五”收穫的物質成果、精神財富和民心民氣,為今後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面臨“五大戰略疊加”歷史機遇吸引更多資金流、資訊流、人才流的高地效應,面臨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而拓展的擴大開放與國際合作空間,面臨中央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為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拉動增長帶來的政策利好……優勢與機遇融合聚變,天津發展大有可為。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就一定能夠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篇二: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活動心得體會
當前,我們已經跨入了新常態下的2016年。新常態蘊含著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治汙染、惠民生的目標任務,呼喚更大的勇氣、更大的力量、更大的智慧。置身時代的大潮流,面對發展的新常態,我們應該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以新的狀態、拼的精神、乾的行動、實的作風,攻堅克難,主動有效作為,全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作為,要紮實推進協商民主。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關於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增強政協制度自信。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和全國政協的《實施意見》,堅定不移地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將政協工作置於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來謀劃、來部署,自覺圍繞推改革、助發展、調結構、轉方式來協商、來建言,更好地搭建協商平臺、創新協商載體、豐富協商形式、增加協商密度、創造民主氛圍、增強協商實效,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要加強對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探索,加快協商民主的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堅持黨委、政府和政協聯合制定並組織實施年度協商工作計劃,積極構建共同組織、共同參與、責任共同承擔的協商新格局,不斷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安慶的實踐發展。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作為,要不斷強化民主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完善和創新民主監督機制,將民主監督的內容、形式、方法和程式確定下來,使政協委員行使監督的權力得到保障,使黨政部門對待監督的態度和行為受到約束,推動民主監督工作走向規範化和程式化。要寓民主監督於支援工作之中,始終著眼於幫忙,立足於現實,以平和的姿態實施監督,以真誠的態度溝通協商,以務實的精神提出建議,在監督中加大支援力度,在支援中履行好監督職責。要著力提高民主監督成效,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全域性性和前瞻性的重要問題,通過組織委員開展民主評議、視察調研、委員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開展協商討論,積極諫諍言、謀良策,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作為,要積極開展參政議政。 “人民政協最大的權力就是話語權”,人民政協所擁有重要的話語權與廣泛的影響力,很大程度靠所提意見、建議的質量和可行性,靠對複雜問題的正確見解和工作的預見性。全體政協委員要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話語權,堅持為國是建言,替發展立論,代群眾說話,發出委員 “好聲音”。要著力提升參政議政水平,堅持廣開言路、廣開才路,繼續通過會議建議、專題報告、新聞媒體等形式,通過調研、視察、提案等途徑,積極主動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全體政協委員要深入實際,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充分佔有第一手材料,充分了解問題的實際情況和來龍去脈。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努力做到言之有據,不道聽途說;言之有理,不主觀臆斷;言之有度,不偏激偏執;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使提出的問題更符合客觀實際,符合群眾意願,具有可行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作為,要切實增進團結民主。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要將團結和民主體現到人民政協工作的各方面,貫穿於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努力把人民政協建設成為團結之家、民主之家,永葆人民政協的蓬勃生機與活力。要高舉“團結”的旗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增進大團結大聯合;要尋求最大公約數,增進最大共識度,多做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形成最大凝聚力,為我市改革發展積聚強大“正能量”。要大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鼓勵大家對黨和政府工作提出批評建議,開展交流討論,談出認識看法,從而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加深理解,在新的基礎上增進共識。要始終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努力營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民主氛圍,為推動改革發展鼓與呼,為增進同心共識建和言。
篇三: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活動心得體會
今年一季度巨集觀經濟資料陸續公佈。許多經濟指標都在人們預料之中,表明我國經濟執行總體上仍處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上月底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主席重申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國經濟升級換擋、加力爬坡的程序正在展開。
面對大勢,可順不可逆;面對機遇,可用不可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是這樣的大勢和機遇。
怎樣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是一場新的考試,考驗駕馭市場經濟的智慧,檢驗掌控複雜局面的本領。新常態需要適應,更需要引領。2014年,在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7.4%的增速,勞動生產率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正是全國上下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的結果。然而毋庸諱言,也有人一時半會兒轉不過彎來,或多或少表現出換擋焦慮症。
今天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信心經濟,社會預期對經濟走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惟有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頂住下行壓力,抓住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作為。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首先要有堅定的自信。發展速度換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國經濟現有體量,7%的增速所產生的實際增量,差不多相當於每年貢獻了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不失勢”。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紀以來各發達經濟體伴隨產業革命實現的經濟轉型,無不向我們昭示這一點。堅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換擋焦慮背後傳統思維慣性的最好藥方。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最重要的是務實進取。必須堅決破除以往的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牢牢扭住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條主線,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加大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打造“雙引擎”牽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我們高興地看到,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消費升級方興未艾,企業內部創新步伐加快,市場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蓬勃發展,經濟執行亮點頻現。這些新變化都是幹出來的。只有實幹,我們才能跨溝邁坎,迎來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國外經濟學家認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可能是惟一從“借鑑型經濟體”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家。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奮發有為,以新作為主動引領新常態,我們定能將中國經濟的航船駛向新勝境。
學習系列講話強化四個意識交流發言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