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字圖書館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不僅會引起圖書館業的巨大變革,而且會對人類文化的傳播產生深遠影響。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探數字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

  [摘 要]闡述了數字圖書館的產生背景及其概念、分析了數字圖書館現有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瞭解決這些存在問題的思路——創新數字圖書館管理模式。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

  1 數字圖書館的產生背景及其概念

  20世紀90年代,圖書館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文獻購置經費的有限增長趕不上文獻量的爆炸性增長;傳統文獻體積較大,儲存密度低,使館舍空間不堪重負;傳統文獻檢索速度、廣度、深度有限,難以滿足讀者需求。與此同時,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使資訊科技水平較高的圖書館開始探索資訊科技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正是在這些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數字圖書館應運而生。

  數字圖書館也被稱為“電子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無牆圖書館”,是指應用計算機技術、網路通訊、多媒體等現代資訊科技使圖書館所有載體的館藏實現數字化,便捷、高效地為讀者提供大量資訊資源,併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網上服務。它把各種不同載體、不同地理位置的資訊資源用數字技術存貯, 以便於跨越區域、面向物件的網路查詢和傳播。它涉及資訊資源加工、儲存、檢索、傳輸和利用的全過程。

  2 數字圖書館現有管理模式的存在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數字圖書館快速發展,但是其管理水平還停留在傳統圖書館管理層面上,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存在著不少問題。

  2.1 以圖書館為中心

  雖然數字圖書館提供了面向使用者需求的跨庫檢索、虛擬參考諮詢、全文檢索、資訊推送、文獻傳遞、個人圖書館等綜合化、人性化服務專案,並且這些豐富的服務專案也確保了使用者可以輕鬆地對資訊及時、有效、全面、深入的獲取,但是所有這些服務都要倚賴和侷限在一個孤立的資訊系統,也就是館內資源的範圍內。而現實中的使用者需求卻不是僅限於這些資源範圍之內,往往還需要大量其他型別和方式的數字化資訊資源。所以,數字圖書館現階段以圖書館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阻滯了與網際網路其他資源之間的資訊流通。

  2.2 數字圖書館的自建資源使用的標準不同,無法實現資訊共享

  一些數字圖書館,特別是高校數字圖書館都有自建資料庫,但是他們所使用的建庫工具不同、語言不同、資料介面不同,導致異構資料庫之間無法實現資訊共享。

  2.3 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經費不足

  一些高校圖書館為了保證評估的通過,把大量經費用於購買紙質資源上,而紙質資源價格日益上漲,擠佔了圖書館電子資源採購經費,導致了圖書館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比例嚴重失衡。

  2.4 數字圖書館專業管理人才缺乏

  國內圖書館一個普遍現象是:圖書館原有工作人員大多學歷層次較低,年齡較大,無學科專業背景,沒有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的培訓,只能從事流通閱覽的簡單服務工作,無法承擔數字圖書館管理工作。在數字圖書館中,無論是數字資源的種類和規模,還是運營方式和服務方式都包含著更多的智力和知識因素,因而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國,數字圖書館的人才的培養體系的建設尚處於滯後狀態,數字圖書館專業管理人才嚴重匱乏。

  3 創新數字圖書館管理模式

  3.1 標準化管理模式

  標準化是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指導企業各項活動的依據。標準化管理能夠把企業生產全過程的各個要素和環節組織起來,使各項工作活動達到規範化、科學化、程式化,建立起生產、經營的最佳秩序。標準化管理模式是指符合外部標準***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規則***和內部標準***企業所倡導的文化理念***為基礎的管理體系、方法論。

  3.1.1 標準化管理模式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

  數字圖書館建設涉及各種各樣的管理、技術、和服務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從戰略管理的高度處理好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一些巨集觀關係,實行標準化管理。標準化與規範化已成為實現數字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障,將直接影響資料庫的質量和服務效果。應當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逐步推出比較完善的標準,構建數字圖書館的標準體系,應著重考慮:數字化資訊採集標準;數字化資訊組織與儲存標準,如數字化資訊的分類、元資料標準等;資訊檢索標準,如全文資料庫檢索;網路及網路資源標準,如網路資訊資源組織標準;資訊的許可權管理與安全標準,如加密、水印技術等;還有文獻資訊系統質量管理及認證體系等其他標準。

  實行標準化管理後,各數字圖書館都遵循統一的標準,有利於實現數字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避免資源重複建設,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

  3.2 整合管理模式

  整合管理模式就是一種效率和效果並重的管理模式,它突出了一體化的整合思想,管理物件的重點由傳統的人、財、物等資源轉變為以科學技術、資訊、人才等為主的智力資源,提高企業的知識含量,激發知識的潛在效力成為整合管理的主要任務。整合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就是強調運用整合的思想和理念指導企業的管理行為實踐。

  3.2.1 整合管理模式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

  整合管理模式適用於數字圖書館,特別是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電大”***數字圖書館。電大獨特的系統結構為各級電大數字圖書館資源相容與互補提供了制度保證。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中央電大”*** 及以下各級廣播電視大學主要依據原國家教委有關檔案成立,並且依據相應的行政區域來確定行政級別,上下級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係,是國家開放教育的政策和中央電大教學過程的“五統一”把各級電大緊緊捆綁在一起。其基本管理模式採用的是五級辦學、分層管理的體制,每一個層次結構都有功能上的分工。五級結構分別是中央、省級***包括省域廣播電視大學和省會城市、部分中心城市廣播電視大學***、地市級、縣***區***級、教學班。   在整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中,中央電大是龍頭, 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是樞紐,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這樣的系統結構下,中央電大可以統籌全國省級電大的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省級電大可以統籌全省電大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各級電大根據自己的優勢承擔相應的資源建設,然後將資源整合省級電大,再由各級省級電大將資源整合中央電大。這樣可以避免資源重複建設,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到最大效用,解決了電大數字圖書館資金短缺的問題,從而發揮了整個電大系統的整體作用,使整體功能大於區域性功能之和。

  3.3 大圖書館管理模式

  大圖書館管理模式是圖書館資訊化、網路化發展的產物,是推動全球圖書館發展的嶄新理念,它將給圖書館帶來新的進步和發展。

  3.3.1 大圖書館管理模式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

  大圖書館管理模式就是將全世界的圖書館看做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化大圖書館,各型別、各系統乃至各國圖書館都是它的組成部分。在大圖書館管理模式裡,各圖書館將分工合作、聯合發展,努力實現國際間圖書館的網路化和資訊資源的共建共享,為使用者提供資源種類更加豐富、服務方式更加多樣的服務。它是在圖書館自動化、數字化和網路化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

  3.4 專案管理模式

  專案管理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指在專案活動中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 工具和方法,使專案能夠在有限資源限定條件下,實現或超過設定的需求和期望。從專案管理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專案管理包括專案、人***參與專案和受專案影響的人***、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造資源、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目標***包括必須滿足的規定要求和附加獲取的期望要求***和需求等基本要素。

  專案管理的物件是專案,它通過一個臨時性的組織對專案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實施, 從而使人、財、物等各種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最終使專案的各種預期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圖書館的許多業務可歸於專案,凡是那些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標,而需要有效利用一定的資源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都可成為專案。在圖書館工作中引入專案管理可使圖書館以最少的資源、最短的時間達到預期的目標。

  3.4.1 專案管理模式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

  數字圖書館中包括了多個子專案和組織。科學規劃、控制和協調多個專案,利用專案管理的方法來執行這些“專案”,將會取得較好的成效。此外,專案管理的許多理念和方法常常被吸收為數字圖書館中業務管理的組成部分,從而使業務管理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特別是圖書館管理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專案多采用專案制進行管理。圖書館特色庫建庫、回溯建庫、圖書館管理系統開發、資訊諮詢服務、圖書館讀者服務等,如果按照專案管理的思路去做,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數字圖書館發展面臨一些難題,專案管理模式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思路。

  ***1***數字圖書館面臨經費短缺的問題。專案管理具有嚴密、規範、靈活的特點,明確任務分解和責任承擔,有助於節約數字圖書館的經費,保證任務的落實和目標的快速實現。另外,專案經費專款專用,有助於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圖書館的作用和地位。

  ***2***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存在資訊孤島和數字鴻溝。從數字圖書館的總體建設來看,多數的數字圖書館正處於資訊服務的初級階段,數字資訊資源內容分散,重複建設。通過專案進行有效的溝通,能夠將館內不同業務部門人員凝合,將印刷型、電子型、網路型、音像、視訊等異構資訊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個性化服務。

  ***3***數字圖書館的專業人才缺乏,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管理人才更加匱乏。通過專案管理可以鍛鍊隊伍,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專案管理中,一個專案不管大小,都依賴一整套科學的知識體系和管理方法來開展工作,因而能夠充分鍛鍊和培養基層管理人員,提高他們的素質。而專案團隊的組織構架,有利於組織的扁平化管理, 形成一支快速機動部隊,提高組織效率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谷安寧.基於數字圖書館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蘭臺世界,2012***24***:73.

  [2] 張碧瑩.論當前數字圖書館管理的創新型改革[J].蘭臺世界,2011***4***:71.

  [3] Integration Management[EB/OL].[2012-05-20].  [4] 東 方.數字圖書館管理的新理念[J].中國資訊導報,2004***11***:43—45.

  [5] 潘 輝.高校數字圖書館專案管理研究[J].現代情報,2010***5***:30—33.

  [6] 劉超球.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數字圖書館聯盟運作與管理機制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6***:87.

  下載篇2

  淺談數字圖書館社會網路化之路

  [摘要]研究圖書館服務社會網路化的多種途徑,提出兩種最為普遍的社會網路化方式:嵌入社會網路化開放應用平臺和建立基於文獻資源傳播的社會網路化平臺。從圖書館所應具備的基本功能這一角度入手,分析以上兩種方式存在的差別和各自優劣。最後提出構建圖書館社群聯盟的設想。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 社會網路 圖書館2.0文 獻管理軟體

  1 引言

  空間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大約分為三個階段:“基於數字化資源的數字圖書館”、“基於整合資訊服務的數字圖書館”、“基於使用者資訊活動的數字圖書館”。從某種角度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是數字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這兩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資訊資源的數字化、元資料標準化以及數字資源的整合,這兩個階段的工作創造了數字圖書館執行的必備條件,完成了數字圖書館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數字圖書館形式的創新、推廣以及融人使用者生活則要在第三階段完成,這一階段的工作猶如電信網路中的最後一公里,是整個數字圖書館發展過程中最富創造空間的階段。而圖書館到底會以怎樣的方式融人人們的數字生活空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縱觀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Iphone、Facebook這樣的網際網路開放應用平臺越來越成為人們接人網際網路的主要方式,雲端計算使得使用者端的程式可以越來越輕量級,將不同的應用服務整合到一個使用者已經是完全可能實現的事。Facebook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應用都開始增加了社會網路功能,國內外很多圖書館網站也開始了圖書館網站社會網路化的工作。但是數字圖書館社會網路化的意義在哪裡?圖書館是應該基於現有數字圖書館平臺建立社會網路還是主動走人流行的社會網路平臺中提供圖書館服務?本文就以上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對比以上兩種方式對圖書館作為資訊查詢工具和文化傳播基地所產生的不同影響。

  2 數字圖書館的社會網路化

  2.1 數字圖書館系統社會網路化

  圖書館的社會網路化一般有兩種途徑:數字圖書館網站本身的社會網路化和把圖書館服務嵌入到社會網路開放應用平臺中。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早在數年前就開始了圖書館網站Web2.0化的研究,其中包括My libralT、RSS、Blog、論壇以及社會化標籤的應用。所有這些Web2.0化的變革都是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而變化的。Web2.0注重網路社交關係的構建,注重使用者參與,改變了網路資訊的結構,從單一的主流媒體釋出***使用者接受的方式***改為所有使用者平等參與的資訊建設的格局。Facebook的出現再一次推進了網路個人化、社交化的發展。與其他Web2.0應用不同,Fa―cebook以使用者為中心,將形形色色的服務轉化為使用者平臺上可方便裝卸的應用元件,並藉助使用者的網路關係推廣、釋出、傳播各類資訊和應用。

  在實現數字圖書館網站本身的社會網路化這一途徑中,國內已經有很多圖=}}館嘗試圖書館網站的SNS擴充套件。利用開源軟體實現圖書館網站的SNS並不困難,有很多開原始碼可供選擇如UCenter、OpenSocial、ConcourseConnect等。圖書館網站SNS化的重點和難點在於與圖書館已有資源平臺的資料融合,包括圖書、數字圖書、資料庫資源等。圖書館服務的SNS化主要是客戶服務端的改進,與原有圖書館體系並不相悖。圖l顯示了基於一種常見的分散式數字圖書館架構增加SNS功能後的結構圖:

  統一檢索介面以下為資源整合層,是數字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層,統一檢索介面以上為使用者應用層,通過統一檢索介面使用者可以透明地使用來自各種資料庫出版商、圖書出版商、圖書館自建庫等不同格式不同結構的外部資源,這正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目標。在統一檢索介面之上的是基於社會網路結構的數字圖書館使用者層,使用者文件對使用者通過統一檢索介面獲取的資源進行記錄和管理,並通過搜尋引擎對使用者手工增加的文獻資源自動標引和更新,使用者自建資源包括使用者建立的日誌、微博、使用者上傳的文件、使用者使用數字文獻過程中產生的思考、評論等,這些資訊形成了全面的使用者資料庫。通過使用者設定的許可權管理規則和資源管理模組的許可權規則,這些資訊進入使用者互動的社群用以分享交流,從而激發思想中創造的靈感。數字圖書館的專業搜尋引擎和使用者建立的共享資料可以應用於與數字圖書館相關的其他開放應用模組――如數字教育***e-learning***、數字科研***e―science***等。

  2.2 嵌入開放應用平臺的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社會網路化的第二種途徑是嵌入其他網路開放應用平臺。可以這樣描述網路開放平臺的特徵:①向公眾提供程式設計介面,這樣第三方可以方便地開放基於此平臺的應用;②平臺可以向嵌入其中的應用提供資源,這種資源可以是硬體也可以是軟體、資料以及使用者;③平臺為嵌入其中的應用提供一個執行環境。如Facebook和iPhone都是符合這些特徵的開放應用平臺。開放應用平臺最大的資源就是使用者,Fa-cebook和iPhone都粘合了大量的高穩定度使用者。藉助開放應用平臺,一些小軟體和服務可以快速在使用者中推廣和發展,而使用者也可以更加方便並且單一地在一個使用者空間內聚合所有的應用,與社會網路中的朋友和熟人交流分享。嵌入開放平臺的做法符合多年來圖書館秉承的“讀者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的理念,將資訊服務延伸到使用者活躍的網路空間中。藉助社交網路,對推廣圖書館服務、提升圖書館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目前已經有很多圖書館嵌入開放應用平臺的案例:Facebook上有大量的國外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機構進駐,上海青浦圖書館進駐開心網,清華大學圖書館、南京師範大學進駐了人人網。進駐到這些SNS平臺有兩種層次:一種是成為簡單的新聞和訊息釋出機構,主要目的是用於圖書館服務和形象的宣傳;另外一種則開發圖書館服務的應用模組,使得使用者能夠在SNS社群使用圖書館服務,如清華大學基於人人網路開放應用平臺開發了新書通報應用、圖書館書目檢索、圖書館講座日程等應用。

  3 圖書館SNS之路

  圖書館是一個專門收集、整理、儲存、傳播文獻並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學術性服務機構。1975

  年國際圖聯召開的圖書館職能科學討論會上一致認為,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有保護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情報資訊、開發智力資源。當前數字圖書館多數由傳統圖書館建立和管理,在這樣的前提下,數字圖書館到底應當如何走向社會網路化,是直接將數字圖書館服務嵌入到社會網路化平臺之中,還是構建一個開放的社會網路環境?從實現圖書館基本功能的角度來看,這兩種途徑有什麼差異?到底應該如何構建和構建什麼樣的數字圖書館社群?從圖書館的基本功能來做分析是開展這項研究的重要起點。

  3.1 圖書館的基本功能

  根據國際圖聯1975年提出的圖書館四大功能,我們可以將之簡化為三個方面:儲存人類文化遺產的機構,獲取資訊知識的工具,終身教育的環境。在數字圖書館環境中,圖書館機構僅僅是作為數字資源的購買者和使用者,圖書館是否有長期儲存數字資源的權利和義務現在還很難界定,本文僅考慮數字圖書館的後兩個主要功能:獲取資訊知識的工具、終身教育的環境。

  當前的數字圖書館主要是作為獲取資訊知識的工具存在的,而對於終身教育環境的構建,大多數的數字圖書館環境中並沒有明顯的體現。以高校數字圖書館為例,多數數字圖書館的基本功能是整合各類資料庫提供統一檢索介面,一些圖書館有Mylibrary這樣的Web2.0功能,允許讀者對書籍和期刊等做出評論、增加社會化標籤,一些圖書館開設了圖書館論壇,但是多數圖書館沒有給使用者提供類似Facebook那樣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資源整合和社交平臺。

  當前的數字圖書館模式在提供一個終身的教育環境方面做得遠遠不夠,而構建一個終身教育的環境,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文獻資訊作為基礎,另一方面就是基於文獻獲取、文獻利用的文化社群、科研社群的構建,一種終身自我教育和學習求知氛圍的構建。那麼將數字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嵌入於其他平臺和基於現有數字圖書館服務建立社交平臺這兩種方式對圖書館文化社群、科研社群的構建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3.2 嵌入其他社會網路開放平臺的優點和侷限

  多年來,圖書館界一直強調主動嵌入到使用者資訊環境的理念,即讀者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嵌入社會網路開放平臺正是一種主動嵌入使用者資訊環境的做法。社交網路平臺聚合了大量的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學生白領,圖書館將自己的服務化身為開放應用平臺的簡單應用,使得讀者可以在社交網路平臺中方便地使用圖書館資訊服務。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在人人網開放應用平臺上提供了書目檢索、新書通報、講座日程等多個應用,讀者在人人網上就可以獲取圖書館相關的資訊,圖書館也能夠通過社交網路進行資訊推廣和形象宣傳。

  但是嵌入這些娛樂性較強的開放網路社群也有很多侷限性,首先是應用的豐富性和功能受到限制,開放網路應用平臺與普通的作業系統所能提供的系統遠遠不同,目前基於網路開放應用平臺的應用形式還是比較有限的,開放社交網路平臺的主要作用是資訊推廣和傳播,要實現更多的圖書館服務功能則需要回到圖書館應用系統中使用;其次就是在這些娛樂性較強的社群中,其氛圍並不適合學術討論和研究學習。

  2009年的一篇調查表明,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將學術研究和平時的社交生活混合在一起,他們認為Facebook就是和朋友們聊天娛樂的地方,不願意主動接收來自圖書館的資訊。根據這份調查報告,只有17%的受調查者願意主動接收來自圖書館的資訊,一些受訪者表示,如果圖書館發來的資訊過於頻繁或者並不是本人所需要的,他們通常會拒絕接收或者視而不見,甚至斷開與圖書館的聯絡。

  社交具有多面性,人們在社交的時候並不與朋友交流所有的觀點,而是有選擇地表達。例如,在朋友社交的網路中,人們很少去發表有關於專業或者學術性的討論,更多的是娛樂、玩笑、情感交流。在學術論壇,人們則更多地是對研究問題、研究過程中的困難的討論。這就是為什麼網路上有著形形色色的主題論壇的原因,人們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討論所有的問題,儘管社交網路把朋友熟人同事都聯絡在一起,但是人們並不在這裡討淪所有的事情,大家還是會去汽車論壇討論汽車,去育兒論壇討論育兒,去購物論壇討論購物。社交網路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個“熟人”交流的社群,並不是“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專業問題的社群,這就是圖書館通過社交網路去傳播知識、拓展終身教育環境和氛圍的最大困難。

  圖書館一直提倡“讀者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這句話雖然表達了圖書館主動提供服務的熱情,但是真的需要“讀者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嗎?”這種熱情過度會不會遭致使用者的反感呢?使用者在Facebook,圖書館就要去Facebook嗎?使用者需要我們進入他們的私人娛樂空間去提供資訊服務嗎?筆者認為這句話應當修改為“讀者在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裡”。讀者在學習和科研的時候需要圖書館,那圖書館就應該在這些環境內出現,而不是無所不在。

  傳統圖書館把自己嵌入到通俗的社會網路社群中,確實可以快速推送資訊,有助於圖書館形象的宣傳,但是嵌入到基於“熟人”而並非“興趣相投”之人的娛樂性較強的社會網路中,是很難營造一個終身學習、學術研究的氛圍的,甚至由於使用者的排斥,這種資訊推送和應用推送很難得到良好的效果。

  3.3 圖書館構建社會網路社群的優勢和劣勢

  圖書館在構建社會網路社群方面有著一些天然優勢。首先,圖書館有著天然的使用者群,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大量的固定數量的讀者就是圖書館網路社群的天然使用者,行業圖書館也吸引著大量的專業讀者,這些思想活躍、年輕有為、具備專業技術知識的精英是圖書館社群最寶貴的財富。其次,圖書館擁有資源,這也是構成社群的基礎,讀者可以在獲取資訊知識的同時討論和交流,這也是其他一些教育科研社群無法比擬的優勢。

  圖書館發展基於知識檢索獲取和知識傳播利用的科研和教育社群的劣勢也很明顯。首先從體制上來說,圖書館並非贏利機構,在創新和發展的積極主動性上遠遠遜於商業機構,圖書館經常是被技術、潮流和市場推動著前進。其次社群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和營銷人才,圖書館在人才上的匱乏也制約了圖書館社群化的發展。此外,如果僅僅限於一個機構之內,讀者數量不夠龐大,社群的規模和活躍度會受到限制。

  圖書館構建社會網路社群有著文獻資源作為強大的資源基礎,又有固定讀者作為堅實的使用者基礎,這是圖書館構建社會網路社群的天然優勢,但是單個圖書館又存在著技術、人才、使用者規模方面的劣勢,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發揮圖書館構建社會網路社群的優勢又能有效地克服劣勢呢?

  3.4 社會化文獻管理軟體模式

  正當圖書館界人士還在摸索著圖書館2.0建設的時候,一種全新的將文獻管理和科研社群集為一體的事物出現了――基於社會網路的文獻管理環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Mendeley L。2008年初Mendeley悄悄 問世,之後僅僅兩年,Mendeley就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使用者,2009年獲得歐洲TechC~xlnch“助益社會的最佳社會網路創新”大獎。Mendeley不但具有普通文獻管理軟體的文獻管理功能,還具有學術文獻統一檢索、基於社交網路的文獻交流、科研交流和協作功能。在Men.deley中可以直接檢索學術文獻,瀏覽檢索結果時只需要點選"Add t0 my library”就能將文獻加入到自己的文獻庫中。Mendeley上可以加人或組建科研圈,研究者們可以快速瞭解本學科的討論熱點,瞭解大家都在閱讀什麼文獻,通過文獻共享和話題討論,建立和拓展研究領域內的學術網路。

  Mendeley的桌面管理程式可以將個人電腦中儲存的文獻資料自動組織和建立索引,並且允許使用者分類管理、添加註解,並自動生成各種格式的引用。在Mendeley內檢索文獻不僅僅可以發現相關文獻,還可以發現興趣相同的也在研究相同問題的使用者,文獻作為連線點把使用者聯絡在了一起。Men―deley模式是一種很理想的將知識交流和知識檢索融為一體的環境,也正是我們圖書館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圖書館的三大功能的其中兩個主要方面:知識資訊獲取工具和終身教育環境的理想結合。

  其實在Mendeley之前,也有類似的模式出現,例如豆瓣和360doc。豆瓣聚集了大量的文化青年,人們在這裡討論讀書、音樂、藝術,可以說是中國網路上最大的基於社會網路的文化傳播基地。但是與Mendeley相比,豆瓣沒有管理個人文獻的能力,並且僅僅能夠記錄和討論圖書。360doc可以建立使用者自己的網際網路文件庫,但360doc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文件的基礎上,文件來源和內容都缺乏學術性和專業性,並不適合學習和研究。國內也有一些社群開始借鑑Mendeley模式構建科研社群,例如新科學、知先,但是其功能和Mendeley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Mendeley模式是一種非常值得圖書館借鑑的模式,圖書館原本就應該為讀者提供一個管理個人文獻的環境,這個環境與圖書館的整體數字資源環境相結合。比Mendeley更勝一籌的是,圖書館同時還能夠提供數字資源本身,融入到數字圖書館社群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庫和圖書館文獻傳遞服務能夠在社群中直接提供文獻,讀者無需再去其他系統中想方設法獲取資源。圖書館完全可以借鑑Mendeley的模式,建立一個集知識獲取和知識交流學習為一體的社會網路環境。

  4 數字圖書館開放社群聯盟

  圖書館把現有系統拓展為集知識檢索和獲取、科研交流與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知識獲取與利用的社會網路社群是一種非常好的構想,但是如果僅僅侷限於單個圖書館來完成這樣的工作,肯定存在著使用者規模太小,社群活躍度低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一種“開放數字圖書館社群聯盟”的構想。

  由於圖書館在數字資源層的異構性較強,因此資料資源層的資料整合由各個圖書館各自完成,圖書館在社會網路層依靠一種可以擴充套件伸縮和堆疊的通用模式來構建文獻管理和科研交流社群。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既保持相對的獨立***圖書館可以自主選擇圖書館管理系統、數字文獻管理系統、各種資料庫***,也可以通過協議與其他的圖書館社交網路相關聯。在社群中,讀者可以管理自己的文獻,建立自己的文獻資源庫,可以根據授權獲取文獻,並且可以通過嵌入到社交網路中的文獻傳遞體系獲取本機構沒有授權的文獻。

  這種數字圖書館開放社群聯盟既發揮了圖書館構建科研文化社群的優勢,也克服了圖書館單獨作戰所面臨的人才、規模、資金和技術上的劣勢。這種模式下的圖書館文獻知識社群是一種可拆分、可組合、可疊加的模式。如圖3所示,某高校圖書館所構建的知識管理與交流社群既可以自由地加入高校圖書館聯盟社群,也可以加入本校所屬地區圖書館的聯盟社群,在社群使用者總數上是疊加的。

  5 總結與展望

  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是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資源和服務則越來越集中。沒有一個網站能夠提供所有應用,雲端計算的架構將網際網路服務劃分為大顆粒的專業模組的組合,雲本質上就是一種專業化的集中。從這個角度來看,Facebook、開心網、人人網這樣的社交網路其實也是一種雲,它集中的物件是“使用者”,集中的是網際網路的財源,社交網路可以被稱為“使用者雲”,企業們將應用置入社交網路開放平臺就是為了使用集中在這裡的巨大的使用者資源,快速推廣和銷售產品。

  圖書館完全可以把分散在各個圖書館裡的使用者們集中起來,匯聚成一個專業型、研究型的“使用者雲”,有了這樣一個龐大精確的科研型使用者社群,很多與科研和教育相關的軟體服務就能在這裡快速地找到使用者、推廣產品,這朵專業型、研究型的“使用者雲”的價值是非常高的。多年來圖書館一直強調文獻資源建設,卻忽略了圖書館的另一個寶貴資源――使用者,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與使用者的中介,應牢牢地將資源與使用者連結在一起,使得使用者能夠有效地利用資源獲取知識,也使知識能夠通過使用者得到傳播,這也是圖書館從建立之日起就應有的功能,圖書館聯盟可以通過協議將各自的資源組織和共享起來,同樣也應該把各自的使用者連結到一起,形成開放、共享的圖書館使用者社會網路。

  參考文獻:

  [1]張曉林.數字圖書館機制的正規化演變及其挑戰.中國圖書館學 報,2001***6***:3―8.

  [2]陳敏豫.左晶晶,陳超.關於圖書館SNS社會性平臺的構建與應 用.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0***6***:49―51.

  [3]張曉林.分散式數字圖書館機制.情報學報.2002,2I***1***:63― 70

數字圖書館論文參考範文
關於數字圖書館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數字圖書館畢業論文
關於數字圖書館畢業論文
有關數字圖書館類論文範文
有關數字圖書館論文
數字圖書館管理論文範文
數字圖書館管理論文免費
數字圖書館管理論文
有關大學圖書館參考論文
數字圖書館方面論文參考
圖書館畢業論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