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論文開題報告
計算機資料庫技術作為計算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圖書館資料庫管理的改進思路 》
根據被調研圖書館網站上公開發布的資訊,2001年至2011年,因使用者違規使用而被暫停訪問權的資料庫型別至少有33種,其中,引進的外文資料庫有28種,分別為:ACS,AIP,AnnualReviews,APS,ASME,ASCE,BlackWell,Ebrary,EPS,ESA,HeinOnline,IEL,JSTOR,KARGER,Kluwer、MAIK,Mathsci,Nature,OSA,PQDD、SAE,Safari,ScienceDirect,SciFinderScholar,Scitation,SPE,SPIE,SpringerLink;購置的中文資料庫有5種,分別為:瀚堂典藏、中國期刊網CNKI、中巨集教研支援系統與中巨集產業資料庫、萬方數字化期刊和月旦法學知識庫等。涉及的圖書館至少有77個,佔全部119個圖書館的64.7%,即超過半數的圖書館都有過被資料庫商關閉IP的經歷。據統計,被暫停使用最多的資料庫是美國化學學會出品的全文期刊庫ACS,其次是美國物理聯合會出品的全文期刊庫AIP和美國物理學會出品的全文期刊庫APS,資料庫商皆為學會或協會。如,2001年至2011年,統計的119個圖書館中有75個購買了ACS,最少有55個圖書館都經歷過被美國化學學會關閉IP的情況,比例超過73.3%;被封次數至少有214次。其中2010年最多,至少有65次。IP被封超過10次以上的資料庫還有AIP、APS、JSTOR、ScienceDirect、OSA、An-nualReviews等。
目前圖書館頒佈的有關使用者使用行為管理的政策稱呼不一,使用最多的是“***電子資源***版權公告”***注:“關於數字資源版權的公告”、“關於數字資源智慧財產權保護公告”、“關於版權的公告”、“文獻版權公告”等也歸入此類***,其次是“***電子資源***版權宣告”***注:“電子資源使用版權宣告”也歸入此類***,其他的還有“合法使用電子資料庫公告”、“電子資源***資料庫***使用說明”、“關於電子資源使用的相關說明和要求”、“資料庫使用注意事項”、“電子資源使用規定”、“關於規範讀者使用電子文獻的通告”、“電子資源使用管理辦法”、“資源使用公告”、“電子資源使用規則”等。
本文所研究的使用管理內容,不僅涉及版權保護內容,也涉及資料庫使用許可協議中的約束以及學校紀律規定等,因此,本文統一用“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稱之。考察本文所統計的119個211大學圖書館網站資訊,各學校圖書館設定“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的總體情況如下表所示。上表資料顯示,設定了面向所有資料庫的使用管理政策的圖書館為78個,超過了半數,但比例還不是很高。我們曾經在2010年對211大學圖書館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進行過網站調研,當時不足半數。
比較兩段時期的資料,可看出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重視釋出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截止到2011年12月底,74個購買資料庫ACS的211大學圖書館中有56個釋出了正式的使用管理政策,有4個圖書館僅針對ACS釋出了使用管理政策,有2個在新聞中針對ACS釋出了“ACS下載注意事項”,合計約佔購買ACS資料庫的74個圖書館的83.8%。這個比值比較高,顯示出美國化學學會強硬的使用管理態度對圖書館界的影響。表1第4列的資料顯示,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的出臺與圖書館出現過IP地址被封情況有很大關係。上述78個圖書館網站上釋出的共78份“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中,有7個是由圖書館所在學校***如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等***頒佈的,其餘的都是由圖書館自行制定。以學校正式檔案的形式頒佈“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說明這些學校對資料庫使用的規範化、合理化的高度重視,同時其影響力更大。
約有24個圖書館釋出的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非常簡單,通常只有100至200字,簡要說明“使用者要遵守版權法,不能批量下載,不能私設代理伺服器,不能用於營利目的等”,絕大多數圖書館都較為全面地提出了具體要求。釋出簡單政策內容的24個圖書館,14個有過被封IP的經歷,比例為58.3%;釋出比較正式政策的54個圖書館,44個有過被封IP的經歷,比例為81.5%。分析這兩個比值,被封IP情況很有可能更加促使圖書館重視“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的出臺和執行。
同時也表明,簡單的政策內容也能產生明顯的效果。“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釋出的位置,對使用者瞭解和遵守這些政策有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圖書館的執行力度。上述78個釋出了“使用者使用規範管理政策”的圖書館中,有12個將政策內容納入到圖書館的規章制度,表明政策制度建設比較規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在資料庫頁面上設定政策內容連結和簡單內容,容易引起使用者的注意。有的圖書館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等同時在規章制度和資料庫***處釋出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內容,綜合了上述提到的兩種方式的優勢。
有的圖書館如蘇州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暨南大學圖書館、廣西大學圖書館、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等不僅在資料庫頁面有相關的政策內容連結,還特別在ACS***處釋出了版權使用說明的內容,對一些讀者使用量大,又容易違規使用的資料庫,增加了“提醒”功能。
本文所統計的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內容相似度很高,這裡不一一列出,主要分析一下有關過量下載的界定和違反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的處罰措施。從我們所統計的資料庫違規案例來看,使用者違規的行為主要是短時期內大量下載某一資料庫的論文。對此行為,資料庫商多稱之為“濫用”或“惡意下載”。在所統計的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中,近半數政策表明:“由於各資料庫商對‘濫用’的界定並不一致,因此圖書館無法制訂統一標準。一般資料庫商認為,如果超出正常閱讀速度下載文獻就視為濫用,通常正常閱讀一篇文獻的速度至少需要幾分鐘”。
有的圖書館自行確定了一些下載上限,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復旦大學圖書館等表示對每個資料庫每小時下載不能超過100篇;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表示對每個資料庫每天下載次數不能超過60次;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規定對每個資料庫不能集中下載50篇;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圖書館都規定對每個資料庫每次下載不能超過30篇等。這些規定差異較大,顯示出各圖書館對資料庫商要求的不同領會和對策。
各圖書館處理違規使用者的方式和力度不盡相同。目前處理的措施主要包括法律處罰、經濟處罰、紀律處罰和服務處罰等方面。紀律處罰又包括紀律處分、書面檢查、通報批評等。服務處罰包括讓違規使用者刪除違規下載的資源、對使用圖書館服務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等。法律處罰、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威懾力較強,對學生今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目前收集的公開案例中還未見到上述幾種處罰案例。圖書館目前主要採用通報批評的方式,有的點名批評,有的僅點出違規IP地址,前者威懾力強但也容易傷害到使用者。服務性處罰,主要是圖書館從自身管理權力和能力角度採取的處罰措施,行政威懾力較弱,但對常用圖書館服務的使用者來講有不小影響。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研究者提出圖書館應對電子資源違規使用行為的措施,如制定有關規章制度並進行讀者教育、重視授權許可協議並告知授權使用者其中的重要內容、採用校外訪問技術\嚴肅處理違規使用行為[1]-[2]以及建立圖書館使用者信用體系[3]等。本文在此基礎上著重從服務使用者角度提出改進建議。
1圖書館應與資料庫商合作共同行使“告知”義務
資料庫使用許可協議是圖書館與資料庫商共同簽訂的,其中包括了資料庫商對使用者使用許可權和責任的具體規定。使用者遵守這些規定是以知曉、瞭解和認識這些規定為前提。圖書館和資料庫商積極行使“告知”義務,可以更有效地規避和防範違規使用行為的出現,維護我國高校的聲譽和更多使用者的使用權益,同時也平衡了圖書館、使用者和資料庫商的利益。據調研,有些圖書館員認為“使用許可權和責任”的告知是資料庫商的責任。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作為資料庫使用者使用許可權的規定者,資料庫商有義務向用戶清楚地表達他們規定的使用要求,而圖書館作為服務使用者的資訊管理者,也有義務教育和引導使用者正確和有效使用圖書館資訊資源。從便利角度講,使用者使用資料庫的路徑是:進入圖書館網站再進入資料庫網站,這兩個網站分別由圖書館和資料庫商管理,因此圖書館和資料庫商在這兩個網站釋出有關使用許可權的告知,可謂是舉手之勞,同時也便於使用者獲知。
2圖書館應向用戶說明資料庫使用管理的原因和目的
近年來,有些使用者尤其是學生對資料庫使用管理工作有一定牴觸。如,在一些學校的論壇上,有學生抱怨:“那東西***資料庫中的內容***不就是要下下來才能看的嗎”,“沒標準誰能保證自己以後不觸線”***安青線上***;“沒天理阿,做個映象把”***諾貝爾學術資源網水上樂園***等。用迅雷、ENDNOTE等下載軟體下載文獻速度快,有利於使用者;短時間內系統大量下載便於使用者事後集中使用甚至進行資料探勘,有利於使用者。
為什麼這兩種有利於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被資料庫商禁止呢?深究其原因:一是容易被誤認為是為了商業牟利;二是容易導致資料庫資料被轉給非授權使用者;三是在現有網路環境和技術下容易導致系統癱瘓。對於前兩點,資料庫商並不願為區別使用者大量下載文獻是用於個人學習研究,還是用於諸如商業牟利等非授權行為的成本買單。對於第三點,雖然在技術不斷先進、成本不斷降低的發展趨勢下,該問題將不再成為問題,但目前,短時間內過量下載行為還是會給資料庫伺服器帶來不必要的負荷。有研究者也從圖書館工作角度分析了使用者違規使用行為帶來的問題。如文獻指出,使用者的違規下載,有時會造成多線下載佔用併發使用者名稱額,有時造成的下載量虛高現象,或增加當年資料庫價格,或給有些資料庫商機會在下個合同期抬高價格等。將上述種種原因向用戶說明,可消除不必要的牴觸。
3完善下載上限的設定及計算機自動控制過量下載技術的應用
多年來儘管許多圖書館一再詢問合法下載的上限值,但資料庫商一直未能給予明確答覆。2010年5月在廣州召開的CALIS引進數字資源培訓會議中,又有圖書館工作人員向CALIS幾位負責人詢問此問題,後者依然表示無法從資料庫商那裡獲得答案。我們曾與一名資料庫銷售人員諮詢過此問題,該銷售人員表示:資料庫商不願明示的原因,可能是擔心有使用者鑽下載上限值的空子,即一次下載數量臨近上限值。這種擔心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不給出一個具體的上限值對使用者並不公平。
如果使用者在出現違規下載前被提醒,甚至被系統自動阻止,不僅可有效防止違規下載事故的發生,而且可讓使用者無精神負擔地使用資料庫。據人民網報道,ACS資訊長JohnSullivan曾表示:“我們確實有自動化系統來監測使用模式,檢查是否有不適當地使用我們版權內容的情形……為了確保資訊保安,我們必須依靠以上監測系統。
但我們期望客戶能夠根據資訊科技的最佳做法來配置和管理他們的系統。”[4]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其學校網路中心研製相關的“電子資源訪問控制系統,對在授權範圍內的電子資源進行管理和控制,對有可能被資料資源提供商視為違規下載的使用者行為給予提醒和及時制止。”[5]清華大學圖書館資訊科技部門負責人張成昱研究館員表示,他們與學校網路中心合作,將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訪問控制模式與網路接入模式結合,有很大成效。但因成本高,技術複雜,還沒廣泛推廣。
另外還有執行問題,如控制裝置臨時當機時,還會出現一些過量下載現象,清華大學圖書館稱之為“漏球”。目前,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也採用了這樣的軟體系統,對過量、違規下載全文事件進行監測、預警和控制。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即圖書館自行設計的上限值是否合理。
2007年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曾採取技術措施控制使用者下載行為,即如果下載速度超過50M/小時,系統自動中斷使用者的訪問,6個小時之後再自動恢復訪問。[6]但到2009年,該圖書館表示鑑於部分師生要求最大限度方便讀者的使用,圖書館決定取消電子資源訪問流量限制。[7]上述情況反映了技術措施面臨許多複雜問題,需要圖書館聯合資料庫商提出更好的技術解決方案。
4改進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內容告知的方式
每個資料庫許可協議中規定的使用者使用許可權不盡相同。這些不同之處應當在圖書館和資料庫商各自的網站給予明示。具體來講,資料庫商可以針對特定圖書館顯示個性化的使用許可權告知介面,既有面向所有使用者的共性規定,也有面向特定圖書館使用者的特殊規定。從可行性來講,日前的技術已經可以使資料庫檢索因使用者的不同而提供個性化的顯示介面。對圖書館來講,可以在電子資源門戶首頁顯示使用許可權共性內容,在特定資料庫檢索***處顯示共性內容和特性內容。
通常來講,告知使用者的內容越全面完整,越能夠保障使用者的知情權並促進使用者的合法使用。“簡明扼要”的方式可以提供使用者非常方便的知情方式,容易達到“告知”和“提醒”作用。因此,圖書館可在規章制度或使用者使用手冊中提供詳細的資料庫使用管理規定,而在資料庫***處釋出簡明扼要的內容。目前,有的圖書館在使用者進入每個資料庫之前都先彈出一個使用許可權告知介面,雖保證了使用者對有關規定的獲知,但對經常使用資料庫的使用者來講,可謂不勝煩惱。
所以這種方法最好僅用於個別要求比較嚴厲的資料庫產品。另外,應改進對違規下載的“稱呼”。有些資料庫商對使用者違反資料庫使用許可合同的下載規定的行為,用“惡意下載”表述。“惡意”一詞的含義是指不良的居心、壞的用意,帶有強烈的貶義感情色彩。而實際上,使用者違規下載的意圖,除了可能的商業牟利或不懷好意外,還有其客觀原因。如據人民網報道,清華大學一副館長表示:“我們能發現的、抓到的都是非故意性造成過量下載的……出現過量下載情況比較集中的大多是在考試前期或放假前,因為時間緊。”[8]很多老師和學生在住所撰寫論文,為此,會利用在圖書館、教學樓、辦公室、實驗室等IP地址範圍內下載大量資源以備拿回住所詳讀。
有的學校雖然網路環境非常好,但尚未提供校外訪問服務,很多老師和學生會在學校提前下載大量資料,以備放假回家閱讀,甚至沒有時間仔細分析哪篇是真正需要的,而是按照專題等方式集中下載。上述情形下的過量下載行為,只能說是違反了資料庫使用許可合同,但很難定性為不良居心。考察目前我們收集的78份圖書館釋出的資料庫使用管理政策,用“惡意下載”的有21份,不足三分之一但也不少。有的圖書館用“惡意、批量下載”的說法有一定借鑑意義,即涵蓋了真正有惡意的下載行為,也涵蓋了上述所講的並非惡意的違規下載行為。
從目前收集的資料來看,被封IP例項主要集中在一些學會協會發行的資料庫產品,如ACS、AIP等。這是因為學會協會發行的資料庫收錄的研究成果的專業性強,內容質量具有嚴格的控制,在該學科領域公認程度比較高。這些資料庫中收錄的研究成果,通常僅由學會協會自己發行,並不轉交給其他資料庫商進行打包發行,從而導致使用者集中下載的慾望。
國家對學會協會發行的資料庫產品進行採購補貼或採取國家引進,讓更多的學術機構有能力負擔得起長期這些資料庫的費用,或是享受到由國家引進帶來的保證長期使用的實惠,以減少使用者由於擔心長期使用不能得以保證而引發的違規下載大量資料的事實。當然,這也可能會產生一個副作用,即某些資料庫商可能認為在國家補貼情況下,無論如何都會有較多圖書館採購其資料庫產品,因此不擔心過嚴的處罰會失去客戶。所以,還希望國家補貼機構如NSTL向資料庫商施加一定壓力,避免資料庫商不切實際的要求。
篇二
《 圖書館特色資料庫的建構 》
民族高校圖書館資料庫以文字為主,聲音、圖片和視訊內容較少,只有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的《館藏民族音像資料庫》和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的《羌族圖片子庫》,全文比例較高。資料庫均為漢文資料庫,沒有少數民族文字或語言資料庫。各資料庫重複性或相似性較低,主要有《西部大開發》《西部開發資訊資源資料庫》《民族相關文獻資訊特色庫》《民族史研究文獻資料庫》和《古籍文獻特色資料庫》等。
民族高校圖書館資料庫建庫途徑主要是本館館藏文獻數字化和館外資料收集加工。一方面,館藏特色文獻數字化是特色資料庫建立的基礎。如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回族學》《西夏學》《寧夏地方文獻》是在收集整理本館館藏中回族、伊斯蘭、西夏、寧夏等地方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建成,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藏民族音像資料庫》是將珍貴的館藏民族音像資料進行數字化加工建設;另一方面,館外廣泛收集是特色資料庫得以充實和不斷完善的重要途徑。
如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甘肅特有民族研究資料庫》相當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民族研究文獻題錄資料庫》收集了我國少數民族研究及綜合性期刊的大部分涉獵文獻。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民族特色文獻民間分佈廣和急待發掘的特殊性,深入民族地區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資料收集方式。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羌族文獻資料庫》課題組曾赴阿壩州,採集了大量與羌族相關的圖書文獻、圖片、電子文獻資料,拍攝、錄製了大量照片和音訊視訊。
民族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資料庫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量持續投入。依靠科研專案支援建成的特色資料庫建設快、質量高。如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民族相關文獻特色庫》獲得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英文簡稱CALIS***“十五”全國高校專題特色庫立項,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羌族文獻資料庫》獲得CALIS三期建設專案全國高校專題特色資料庫立項、《康區藏族文獻資料庫》和《彝族文獻資料庫》獲得四川省高等學校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規劃專案立項等。
民族高校圖書館資料庫存在的主要問題:***1***資料庫資料量有待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多數特色資料庫資料量在幾百到幾千條不等,資料量達1萬條以上的僅有4個,即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藏電子圖書》***18061條***,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古籍文獻特色資料庫》***3萬餘條***,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羌族文獻資料庫》***7萬餘條***,《彝族文獻資料庫》***12451條***;資料量在300條以下的多達6個,即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西夏學》***229條***,大連民院圖書館《中國共產黨八十一件大事》***81條***,《中國傳統文化名著導讀》***88條***,《中國少數民族辭書研究》***268條***,《紅山諸文化研究》***230條***,《大學生素質教育必讀書目》***225條***。***2***以校內自用為主,訪問控制嚴格,主要是IP範圍和使用者認證限制。僅有14個對外完全開放,所佔比例為43%。西南民族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均對校外讀者訪問實行完全限制的嚴格措施。
***3***均為自建,沒有發現共建的合作案例,即使是CALIS管理下的各個特色資料庫專案建設,也都是在其“分散建設”的原則要求下進行。在共享方面,僅有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民族相關文獻特色庫》在CALIS全國高校專題特色資料庫入口網站上釋出共享,各館之間沒有建立任何直接共享渠道。
***4***建庫技術標準不統一,檢索方式差異大。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大連民院圖書館主要利用清華同方TPI技術進行建庫,而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是利用杭州麥達數字圖書加工系統進行建庫。***5***特色資料庫在各館主頁上的欄目名稱不統一,未能很好地揭示“自建”和“特色”特徵。欄目名稱主要有“自建特色資料庫”“特色資源庫”“自建資料庫”“本館特色資源”和“本地資源”。此外,只有北方民族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在網站首頁上給出了特色資料庫詳細列表,可直接點選訪問,其他則需點選進入網站二級頁面後才可訪問到。***6***缺少宣傳推廣。通過對各館主頁上的圖書館簡介進行分析發現,只有大連民院圖書館對其特色資料庫進行了專門介紹。由於訪問嚴格控制和共享不足,各館特色資料庫的外界認識極其有限。
基於以上調查分析,民族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資料庫正處於關鍵發展階段,需要適時調整思路和創新途徑,以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
1充分發掘自建特色資料庫功能
首先,實現館藏優化,使粗放型的館藏特色文獻資源通過數字化和網路技術手段得以精細化配置、系統化整合、有序化整理和深層次加工。立足於有限辦館條件,以自建特色資料庫為突破口,對館藏特色資源採取優先和重點開發的靈活策略,跨越式地提升民族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和服務水平。其次,加強資源共建共享,以資訊傳遞網路化為優勢,提高館藏特色資源的利用率,使傳統低層次服務轉變為主動的知識增值服務,更好地為民族高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訊資源支撐和保障。再次,擴大資訊受眾範圍和社會影響力。
通過廣泛宣傳,發揮服務社會化功能,向人們展示絢麗的各民族文化魅力,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援的知識服務,實現民族高校與民族地方建設的雙贏。最後,積極保護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促進中華多元文化的繁榮發展。藉助特色資料庫可以實現儲存的安全性和長期性,加工處理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存取共享的便捷性和穩定性等獨特優勢,有效實施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性發掘和保護,使民族文化源泉生生不息,增加民族文化的認同、自信和自豪感。
2堅持自建特色資料庫建設的基本原則
科學性原則。尊重客觀規律,反對憑藉主觀意識、不切實際地盲目建庫。科學制定特色資料庫建設戰略規劃和專案管理制度,保證專案實施的合理化、標準化和規範化,講究建庫目標的現實性和措施的可操作性。善於吸取教訓、總結和借鑑經驗。堅持資料的準確、真實和權威。
實用性原則。充分考慮特色資料庫存在的現實價值,是否能夠很好地服務讀者,是否對民族高校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有用,是否對民族地區發展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一味追求資料量上的高度和訪問外觀形式上的美感,全面、深刻、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才是我們獲得滿意的決定元素。
可擴充套件性原則。特色資料庫應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和升級能力,能相容不同的裝置和不同的網路平臺。
完善性原則。在內容上,以讀者需求為出發點,廣泛收集與主題相關的各類資訊資源,不斷充實資料。在形式上,針對民族文化的多樣化特徵,注意加強圖片庫、音樂庫、視訊庫等多媒體特色庫的建設,努力填補民族文字和語言特色資料庫的空白。
共建共享原則。民族高校圖書館在民族文獻收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書處理、民族問題研究、民族教育職能上具有密切合作的基礎,在特色資料庫建設上既可以分享經驗,又可以直接建立共建關係。通過統籌規劃、分工協調、分享成果的形式,增進共識、發揮優勢、互通有無、降低成本,使各館特色資料庫建設產生集約化的良好效益。
尊重權利原則。尊重讀者權利,滿足讀者需求,實行有效開放。特別要注意解決文獻資源數字化過程中的版權歸屬問題以及資料庫釋出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
3設計科學合理的自建特色資料庫建設途徑
科學制定專案規劃,執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從管理、監督、檢驗等方面下足工夫,確保順利實現建庫目標。***1***確定主題: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選擇與民族高校辦學特點、學科設定、科研情況以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密切關聯的主題,突出專業性、獨特性、針對性和實用性。***2***基礎準備:確定建庫人員分工和職責,在裝置、資金、時間上給予足夠支援;選擇合適的合作物件、建庫標準、軟體技術與平臺。***3***資源收集:在館藏特色資源選擇、合作單位補缺和網路資訊動態追蹤等傳統方式基礎上,積極深入民族地區開展現場收集。***4***加工建庫:遵行資源描述、資源組織、資源互操作、資料加密等技術標準和規範,資料錄入要求準確、及時和安全。***5***釋出設計:建立高效的釋出平臺,在主頁顯著位置標誌特色資料庫主題,檢索設定要考慮使用者使用習慣,滿足使用者訪問的直觀、便捷和可操作性要求。此外,通過圖書館簡介、資訊檢索課程、網路搜尋引擎連結等方式,對特色資料庫這一自主品牌進行宣傳推廣。***6***評價反饋:重視建庫質量評價和使用效果評價,與讀者建立互動機制,虛心採納合理建議與意見。通過資料庫系統的資料統計分析功能,瞭解資料庫使用動態,包括讀者的訪問習慣和常用的資訊型別。綜合分析評價反饋內容,作為資料庫建設和升級的決策依據。***7***調整完善:堅持特色庫資料的不斷修正、更新、充實與完善,推動文摘庫向全文庫轉化,單一庫向多子庫精細化,以及文字型檔向圖、文、聲、像庫多樣化,尤其是要突破紙質文獻掃描、拍照、錄入的傳統簡單模式,加強對資料進行深層次加工。
數字化是圖書館變革的必然趨勢,民族高校圖書館應適時抓住機遇,響應國家建設文化強國號召,依託“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等高效管理與共享平臺,努力打造特色資料庫文化精品名片,發揮其應有的特殊功能和社會價值。
篇三
《 論科技使用者檢索的基本特徵 》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國際上開展對資訊檢索的研究以來,科技使用者的資訊檢索行為一直備受關注,資訊檢索的相關研究從最初的資訊系統角度研究資訊檢索,到關注使用者需求,再到將管理學、心理學等理論運用到研究中,到目前提出資訊活動還受到科技使用者自身知識背景、出現的問題、要解決的任務等因素影響的相關理論,同時在情景中強調認知、情感、語言、組織、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2-8]。本文分析科技使用者在檢索過程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通過研究提出科技使用者如何更好的對檢索資源進行學習以達到提高檢索效率的方法。
資訊檢索模型特徵分析
根據文獻,我們提出關於科技使用者資訊檢索模型***見圖1***,此模型描述的是科技使用者資訊檢索的全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產生需求階段。資訊需求是科技使用者在科研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資訊檢索是任何課題研究開展的第一步,因為科技使用者首先應全方位瞭解本課題領域的研究現狀及進展,從而準確定位研究的切***;在課題研究中遇到技術難點時應及時請教其他技術人員對於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積累和啟發解決問題的思路。由此就產生了檢索需求。
2確定檢索策略階段。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選擇資訊源,在資訊化、數字化的今天,科技使用者查詢資訊大多通過網路資料庫來進行,一般利用搜索引擎獲取網路上一些免費開放的資訊資源或者更多利用本單點陣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及其他公共圖書館已經購買的資料庫資源;其次是選擇檢索途徑,由於很多資料庫提供簡單檢索、高階檢索、專業檢索等多種檢索途徑,因此科技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檢索方式;最後是選擇檢索詞和檢索式,在充分理解課題主題的基礎上,科技使用者應找到與主題吻合的檢索詞,準確表達主題的內涵及外延,選取適合的邏輯組配,目前比較多會選擇單個關鍵詞或者是幾個關鍵詞之間的組配,不常使用高階檢索和專業檢索,而這恰恰是能否檢索到滿意結果的關鍵環節。
3瀏覽檢索結果階段。很多科技文獻資料庫根據使用者輸入目標文獻的題名、摘要及正文等不同形式的內容向具有許可權的科技使用者提供相應的檢索結果,而在檢索結果輸出後,科技使用者一般會先瀏覽文章題名,再選擇合適的文章瀏覽摘要,然後進一步瀏覽全文,最後選擇將合適的全文進行下載儲存。
4結果評價階段。檢索過程能否繼續進行的主要因素是結果評價,當科技使用者對之前檢索的文章題名、摘要或正文不滿意時,就會重新選擇或返回到前面階段,迴圈反覆,當所有檢索結果都不滿意時,科技使用者會重新界定需要,從而返回到產生需求的第一階段。很多科技使用者在得到比較滿意的檢索結果後,也還有可能返回之前的操作,因為他希望得到更確切更全面的結果。因此他可能會換一個數據庫、換一個檢索詞或檢索式重新進行檢索。同時,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科技使用者還會源源不斷的發現新的問題,也會對課題進行新的認知和發現,或者按照課題研究的邏輯發展會產生新的思路,當他發現已經獲取的資訊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時,會重新發生新一輪資訊檢索過程。
根據以上所述,在進行課題研究和資訊檢索的過程中,科技使用者會面臨一系列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伴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和需要不斷調整的決策過程。很多因素制約最終的檢索結果是否成功,其中包括資料庫使用許可權、網路環境以及使用者個人能力等。其中個人因素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同樣的資料庫系統中,擁有專業、熟練檢索技能的“專家”就能胸有成竹、遊刃有餘,全面準確得到所需的資訊資源;而那些剛剛接觸到網路資料庫的“新手”,在面對浩如煙海的資訊資源時卻可能感到無從下手,處處碰壁,屢遭失敗,這就需要“新手”不斷學習檢索知識和技能,使自己儘快成為“專家”。
資訊檢索過程中的決策
檢索資源決策是科技使用者資訊檢索基本模型中的關鍵環節,也是科技使用者在海量資訊中獲取滿意結果的重要過程。解決檢索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選擇與需求相吻合的檢索資源,具體包括:資料庫選擇、檢索策略選擇、檢索式和檢索詞輸入方式選擇。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庫選擇。目前,國內大學、科研機構等圖書館引進和自建的資料庫多達數百種,按文獻型別可分為期刊資料庫庫***如Elsevier、Springer、CNKI、維普、萬方***、會議文獻資料庫***如IEL、SPIE等***、學位論文資料庫***如PQDD、萬方學位論文、知網學位論文***、電子圖書資料庫***如方正、超星等***。每種型別的資料庫所提供的服務方式和資源內容都不同,因此科技使用者要結合自身需求,善於收集檢索資源資訊,而這些資源資訊一方面來自於環境互動過程中獲得的資訊,另一方面來自於使用者自身的知識積累。所以,科技使用者對資料庫的選擇屬於一種戰略決策。
2檢索策略選擇。科技使用者根據自身習慣及資料庫提供的檢索方式可以選擇快速檢索、高階檢索和專業檢索,也可以選擇在結果中檢索、調整檢索和重新檢索。首先,科技使用者根據資料庫特點,對檢索策略進行評估,選擇適合檢索任務的方法,例如簡單檢索詞檢索適合粗放型的檢索任務,而檢索詞多框檢索比較適合需要多個檢索詞共同描述的複雜任務。在選擇檢索策略時,科技使用者自身對檢索策略的偏好及整體認知水平會影響到最終的選擇結果,對檢索策略的最終選擇也可以認為是戰略決策。
3檢索詞及檢索式的選擇。科技使用者依據自身的偏好與認知,根據不同資料庫的使用方法及資源,選擇恰當的檢索詞完成整個檢索過程,這是是否能夠正確使用檢索資源的重要決策環節,科技使用者對檢索詞的選擇屬於戰術決策。
資訊檢索過程中的學習
本文主要探討的學習問題是指科技使用者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的檢索知識與方法,並由此不斷調整、完善檢索策略的行為過程。依據科技使用者在資訊檢索模型中描述的文獻檢索過程,將文獻檢索抽象為以下三階段:需求理解***檢索詞描述***—檢索決策***資料庫選擇/檢索策略選擇/檢索詞及檢索式選擇***—結果評價。因此,在文獻檢索的過程中學習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準確理解需求。科技使用者自身的知識背景很大程度影響其對檢索需求的理解,從而決定對需求的認知及檢索式的確定。需求是科技使用者產生學習的最大驅動力,當原先的經驗、知識水平不能順利解決問題時,就會產生學習的需求。此時,學習的內容包含對需求內容的界定、檢索詞的選擇及檢索式的確定等。然而,科技使用者在實際檢索中,輸入的檢索詞大多是對檢索目標的模糊認識,是根據自身知識背景做出的推測,因此,很難獲取全面而準確的資訊。
而這種“模糊認識”有兩方面構成:①顯性,科技使用者所輸入的檢索詞包含明確的知識概念,與檢索目標間存在語義關聯關係;②隱性,科技使用者輸入檢索詞的知識定位並不一定準確,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模糊的,尤其是部分需求可能因為無法準確表達而被隱藏或忽略。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做多方面的努力,從資料庫的結構設計上來說,要注重深入挖掘科技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引導使用者把隱性需求顯性化;從用科技戶的角度來說,要認真分析和界定資訊需求,明確檢索目的和檢索課題內容,以及所涉及的主要學科範圍和相關概念,儘可能掌握課題研究背景、學科領域、發展過程和現狀,在與檢索環境的反覆互動中提高並準確把握對需求的理解,提出適合的檢索方案。
2學習制定檢索策略。不同的資料庫系統為科技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檢索策略,不同的檢索策略在檢索功能、效率及難易程度等方面各有差異,科技使用者應根據自身需求,結合任務型別及對檢索策略的掌握程度等條件進行選擇。在選擇好檢索資料庫後,下一步需要選擇正確的檢索策略來提高資訊檢索的查準率、查全率。而有很多因素決定查準率、查全率,如選擇的檢索詞是否正確;檢索詞之間的配組關係是否恰當;主題的分析是否全面、到位;檢索表示式是否編制得當等都是影響查準率、查全率的重要因素。提高資訊檢索的查準率、查全率的方法很多,例如:增加同義詞、近義詞及相關詞;降低檢索詞的專指度***指除了選擇合適的關鍵詞外,還可以選擇比關鍵詞內容範圍更廣的尚未詞***;對於已確定的檢索詞表達的主題概念間存在邏輯關係,可以通過使用布林邏輯算符和位置算符對檢索詞進行組配,編製成檢索表示式等等。
3學習評價檢索結果。科技使用者的主觀滿意度對檢索結果的評價產生很大影響,因此,科技使用者對檢索策略的調整主要是基於對檢索結果做出的主觀評價。但是,在實際的檢索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檢索結果與使用者滿意度不相符的情況,例如:檢索結果並不理想,但是使用者很滿意;檢索結果很不錯,但是使用者不滿意。因此,在科技使用者與檢索平臺的互動過程中,要減少主觀性在評價過程中的影響,要不斷學習提高對結果評價標準的把握[10]。
有關推薦: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方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