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教師心理健康的論文
心理健康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教師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是:身體健康、有利於智力的正常發揮、工作生活情緒十分和諧;適應環境能力強;有愉快感;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教師的心理健康》
摘要: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因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又是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的前提。本文主要闡述教師心理問題的表現及應對措施,從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應對措施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不僅指個體社會生活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亦即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揮成最佳狀態。目前在我國,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狀態,也指維持心理健康,預防心理障礙或行為問題,進而全面提高人得心理素質的過程[1]。
隨著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與此同時,人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教師,這個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行業,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又賦予了他們更多的使命和更高的社會期望。激烈的社會競爭和過高的社會期望使他們難以承受,心理壓力迅速增加,心理問題也日漸突出。根據心理專家採取抽樣問卷測試***收回有效問卷251份***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我國19所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師進行的心理測驗,統計發現:軀體化***指心理衝突通過軀體反應表現出來***、強迫、焦慮和不安是當前學校教師群體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礙。被調查物件中約有61%的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37.5%的人常對個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極度憂慮;36%的人在角色轉換和社交方面不適應;62.5%的教師覺得當好大學教師精神壓力很大;81.7%的人總感到心身勞累不堪,等等[2]。
一、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壓力問題
教師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由於教師工作的特點,人們對教師有著很高的期望。家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學校要求教師提高升學率,社會要求教師做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不同人們的心目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並且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及時、適時的轉換角色,進行符合角色期待的角色行為。
另一方面是教師的職業決定著其工作壓力大的特點。教師的勞動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教師備課、講課後,課下還需要批改大量的作業,對個別同學進行輔導,而且大學的教師還需要為評職稱而寫學術論文,可見,教師的這種高負荷的工作量難免會使教師產生過大的壓力。
2.情緒心理問題
教師情緒問題是指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遭遇負性情緒時不能有效地調控或調控不當而引發的一系列身心失調的症狀[3]。主要表現為抑鬱和焦慮。這是教師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抑鬱通常表現為長期的精神不振、思維遲緩、不願參加社交活動、對周圍事物和學生冷漠、情緒反應明顯減退等;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複雜的情緒反應,主要指對未來事件的憂慮、緊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相應的軀體特徵,例如坐立不安、失眠、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等。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今社會,學生可以從各種資訊渠道來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這就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自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現有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會明顯的落後,因為,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對教育提出的高目標、高技術,教師會感到不適,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焦慮心理。
二、教師心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1.教師自身因素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教學技能等進行客觀的評價。制定目標時,要合情合理,不能過高,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這樣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從而目標的實現也會給自己帶來信心和成就感,就會認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有回報的。這樣,教師就容易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良好的心態能使人心情愉悅,是出色完成工作,積極進取的關鍵。
其次,教師要接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既然走上教師的道路,就應該接納它、熱愛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著教師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懷。教師職業的社會功效往往產生的比較緩慢,收入相對來說比較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職業,心態就會平衡,才有利於心理健康。
最後,教師要掌握緩解壓力的方式。教師的工作是繁忙的,所以教師要在工作之餘多參加體育鍛煉,解除工作的疲勞。還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享受輕鬆的氛圍,達到心理的放鬆。
2.學校、社會的因素
首先是學校因素。學校是教師工作的環境,因此從學校方面克服、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4]。學校環境不好最容易引起教師行為受挫,產生職業適應不良、職業怠倦、人際關係障礙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學校領導要創設良好的學校環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工作環境,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學校還要創設良好的人文工作環境,健全教師的考核制度,升學率、評職稱等都會給教師帶來無形的壓力。學校要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教師的業餘文化生活,這也有利於減輕教師的壓力。
其次是社會因素。社會不能對教師形成過高的期望,要注重教師的工作的整個過程,而不是過於關注結果。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師的經濟收入,建立健全的保障體系。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出發,滿足物質需要是一個人生活、工作的基礎,社會和政府要解決教師職業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相背離的問題,使教師的經濟收入與職業價值相適應[5]。
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合理釋放壓力,合理宣洩情緒,培養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這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學質量。***作者單位:河南師範大學教育與教師發展學院***
參考文獻
[1]俞國良,曾盼盼.論教師心理健康及其促進[J].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20―21.
[2]陸鳳慶.論教師心理健康及解決的對策[J].科園月刊,2011,***5***.
[3]胡誼,楊翠蓉,鞠瑞利,曹鳳蓮.教師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10:228.
[4]高友.淺論教師心理健康問題[J].科教論壇,2013-4:61.
[5]胡誼,楊翠蓉,鞠瑞利,曹鳳蓮.教師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10:235.
淺談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