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科技節黑板報資料
學生能不能搞科技創新活動?指導小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重點應放在哪裡?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的國家就已經開始注意到開發全民族的創造力要從孩子抓起,並對如何利用各種形式的活動及早培養孩子的實踐動手能力、科學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是:
:什麼是機器人?
看完電視中播放的“變形金剛”之後,有人會說:“機器人和人一,有鼻子有眼睛,有胳膊有腿,有頭腦會思考,能說話,會打仗,跑的比有還快,力氣比人還大。它的本領比人強多有,一會是人,一會變成了汽車,一會又變成了大炮,真夠神的。”
這種說法當然是很不準確的。“變形金剛”裡的機器人,電影“星球大戰”裡的機器人,“鐵臂阿童木”,還有“未來世界”電影中冒充女記者的機器人,這些都是科學幻想中的機器人形象。現實的機器人和這些機器人相差實在太遠了。
當參觀機器人展覽會之後,可能有人會說:“機器人不就是具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腦袋的鐵傢伙嗎?”也許還會補上一句:“它不就是機器人嗎?它能自動不停地工作,機器人就是一種自動機器。”
關於科普類的黑板報圖片
這樣說也不夠確切。機器人是能自動工作,並且也是一種機器。但是,機器人與自動機器可有很大的不同。機器人動作靈活,這是因為它有很多關節,它動作有“柔軟性”。機器人身上有電腦,使得它能記住這些資訊,能進行計算和作出判斷,甚至還有一定的智力。機器人身上有許多的感覺裝置,這比自動化機器又提高了一步。有不少機器人還有腳或都行走裝置,機器人已不是“固定不動”的機器了。機器人確實不同一般的自動化機器。
那麼,怎麼給機器人下定義才對呢? 由於機器人發展得太快了,機器人大家族中人丁太興旺了,研究機器人的專家也太多了。可是,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統一的說法。
有人說:“機器人就是有人造的機械手,有人造的腿,有電腦,有許許多多感覺器官的自動機器。”也就是說:機器人=電腦+各種感測器+機械手+行走裝置。這是從機器人的構造上和結構上來下定義定的。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還有人說:“機器人是能代替人去完成某些任務並具有某些智慧的仿人機械。”這是從機器人的能力方面來下的定義。也沒有什麼不對之處。說法太多了。有沒有更簡單明瞭的說法呢?
我們可以粗略簡單地說:“機器人就是像人那樣動作的機器。”我們用下面的圖來對這句話解釋一下,一個圓代表人,一個圓代表機器。它們的重疊部分就代表了機器人。這樣一解釋你就明白了吧?原來,機器人是具有人的一部分特點,又具有機器的一部分特點的這樣一種機器。
:戴眼鏡的熊是哪一種?
熊還有戴眼鏡的嗎?是的,在南美洲就有這樣一種熊,體形較小,特徵古怪,口鼻部位是奶黃色,在鼻子上佈滿了黃色獸毛的圖案這圈黃毛圍繞眼睛一週延伸到鼻翼處,看上去就像戴了副眼鏡,因而被人們命名為“眼鏡熊”。原來是天生的毛色形成的,而不是如我們人所戴的有鏡片的眼鏡。 眼鏡熊各自的特徵也不盡相同,有的只有眼圈下半部有黃毛,而有的又整張臉長著黃毛。
小學生科技節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