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進修個人自我鑑定範文
醫學進修一定讓你受益匪淺,收穫甚多吧!那麼你要怎麼去寫醫學進修個人自我鑑定呢?下面由本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篇一
為期三個月的進修學習生活已經結束。在這短短的三個月內,我學到了不少知識,感觸良多。
還記得,接到進修通知時,我內心萬分激動,十分感激醫院和科室給了我這次難得的進修機會。去進修之前,我就認真地複習了《臨床骨科護理學》中的有關內容,以加強自己的專科理論水平。併為此次進修學習做好計劃與設想。
也許自己的要求與期待過高,進修的前三週,內心十分失落,原因是:這三週來每天除了完成比我院骨科重得多的護理工作外,老師們很少給我們進修生講課,較少給我們進行十分正規的護理查房。當然,這裡存在客觀的原因:工作太忙,每天若能按時交接-班就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了。
失落之餘,只能主動向護長要求——每週跟教授查房一到兩次,並且下午三點鐘後去參加《臨床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的學習。護長答應之後,我每天不到七點半就換好工衣出來,先做好一兩個術後病人的床上浴再去參加交-班和查房。在《臨床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的學習結束後,工作之餘,我常常去參加大學或醫院舉行的一些學習講座。在附一,有很突出的一方面就是學習的機會很多,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有上課學習的機會。我在這三個月內,參加了大學、附一舉行的許多學習課程,如《臨床路徑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學習班、“院內壓瘡的認識”、“PICC管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處理”、“外科傷口處理的新進展”及《臨床護理教學新理論與實踐技能》學習班等等,並且有幸參加了“2011年骨與軟組織腫瘤多學科診治研討會”。這些課程、學習班或研討會,不僅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讓我瞭解了更多、更新、更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護理事業的美好未來。
此外,讓我感觸頗深的是,進修的學習方法不同與其它的學習。如果我們用十年以前實習的態度和方法走進進修的地域,那樣可能收益不多,就像我進修的前三週的經歷,總想著“老師會主動教我”,“護長會妥善安排好自己的進修學習”,最後只能失望。進修學習,是一種“自我尋求、自我思考”的學習。在進修過程中,要學會“偷”。自我學習與偷學,對每一個進修生都十分重要。附一的老師,大多數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都很強。當想把一些有價值的資料拿去影印,藉口問“可不可以帶回宿舍看?過兩三天還回來。”她們總會很有禮貌地告訴你“對不起,這些東西是我們科自己弄的,你就坐在這裡看吧。”這樣,只能想辦法回去“學習”了。作為進修生,在工作中要注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果發現有高年資的護士導師在為下級護士進行一些專科示範或上小課時,要學會抓住這種學習機會。有時瞭解到護長或專科護士要外出會診或參加會議時,先爭取機會跟著去,不讓聽了,再走也不遲……
附一各項制度的完善性與執行性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在附一,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十分重視兩人核對制度。掛瓶、發藥等等護理操作都是兩人一起去執行,哪怕是打一瓶葡萄糖或是一瓶林格液都是兩人一起執行;在關節顯微外科,醫生在進行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術時,使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麻之前,都讓別人幫忙進行核對,對方確認後才能使用。
在附一,知賢任用的做法,讓我感觸很深。如在骨科,有工齡23年的老護士仍與工作1~3年的年輕護士一樣上早班7~14班;有工齡才四五年就已做了總帶教、工齡六七年就做了專科護士的,在護理工作中,她們對能力的重視,遠遠大於工齡。並且她們的護長能根據護士的性格特點與能力來安排病區的護理管理QC工作。
進修生活是辛苦的,進修學習充滿著希望與激-情。只有在進修過程中品嚐過艱辛,才能耕耘出甜美的碩果。今天,我自認是滿載而歸,希望能將所學更好地服務於病人,為醫院和科室的護理髮展做出自己應盡的努力!
護理部:進修學習的一段時光,其實也似一個人職業生涯的縮影。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也需要有積極的心態,主動學習的精神,要“自我尋求,自我思考,自我創造”,才能更快的進步成長,而不是等著“被別人來教導”“被別人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一段進修學習的經歷,積極主動讓自己的境遇發生改變,由此所帶來了滿滿收穫,而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乃至一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篇二
2013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婦幼保健院成功購置開發區醫院,並籌建聊城市中心醫院,2013年也是我5年大學臨床結束並順利畢業的一年,機遇就是這麼巧合,通過應聘,很幸運加入市婦幼,成為市婦幼的一員。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踏入嶄新的工作當中,掌握精湛的技術才能並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我院組織安排新入職的臨床及護理人員一百多人赴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進修學習,作為新入員工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在進修期間我被分到了心內、神內、消化、呼吸等四個內科學習,半年的時間說長也短,但所獲頗豐,心得體會也不少,現就揀幾點我在心內和呼吸科學習過程中感觸較深的來談談。
心內科是醫院最重要的視窗之一,我所在的醫院心內科有5個病區加一個CCU病區,不僅接診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還要收治從地縣上轉的急危重病人,有著急、忙、雜的特性。面對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診和搶救,心內科病人又往往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而病人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心內科不同於病房,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瞭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在心內,患者及家屬在與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十分敏感,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我越發覺得“溝通”在心內科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要學會觀察,才善於發現問題的存在,包括對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屬的觀察。通過觀察和溝通學會判斷,對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個準確地瞭解和判斷,有利於醫護人員救治工作的展開,也為病人爭取了時間。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過觀察和大致的詢問了解其發病時間及誘因和心前區部位和嚴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時間初步診斷出其病因為其救治,為病人的救治爭取時間。
在心內科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件事都是我的經歷,教會我很多東西,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當然,想做好一名內科醫生,只會溝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紮實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快速的反應、麻利的動作,這才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禁得起考驗的保證。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較,呼吸科的疾病發病的複雜性在臨床醫學中是比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許多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與生活環境、吸菸史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統腫瘤等;許多疾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還與流行病學有密切的關係,如社群獲得性肺炎,天氣變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學問題存在。
在診斷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應包括三方面:①功能診斷;②病理診斷,包括性質與部位;③病因診斷,在病因、病理等難於明確時,則僅可得到臨床診斷。診斷依據除了包括:病史、症狀、體徵、化驗資料、X線、CT等一般資料外,還有支氣管鏡、痰培養等特殊檢查。對於一些臨床表現非常明顯的呼吸系統疾病只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徵也可作出診斷,如COPD的桶狀胸、心源性哮喘等,對於那些早期病症輕、症狀不明顯又無典型病史者,則需詳細檢查後方可確定診斷。
內科疾病相對複雜、不好理解外,遇到了這方面的病人,也應該對這些症狀和體徵引起高度的重視,熟悉和解它們在內科疾病中的臨床意義,同時還要鑑別這些症狀、體徵是因為內科疾病所引起,還是其它系統疾病引起。內科常用的臨床思維方法是:首先是從臨床表現上發現問題,從中得到提示,然後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得到相應診斷,然後在進一步檢查,得到病理診斷,明確疾病的部位和性質是原發還是繼發、是器質性的還是功能性,有無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然後在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採取的“全面撒網,重點捕魚”的思維方式。
希波克拉底說: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藝術,其實醫生的工作也是同樣地需要藝術。這段進修時間裡,我的收穫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彙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總之在感謝我院培養和對我們生活方面細心的服務,進修結束之後我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紮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臨床崗位,提高臨床診療工作能力,對人類健康事業盡心盡責!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醫生。
篇三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隨衛生系統赴德國交流團到德國工作學習已經兩個月了。兩個月來,我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白天隨導師上臺做手術,晚上回宿舍查資料背單詞。短短兩個月,德意志民族,他的國家、城市、人民,以及他的醫院和醫生帶給我極大的觸動和讚歎,感謝衛生局和醫院領導給了我們這樣一次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機會。
隨著飛機平穩的降落在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我們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工作學習。我們30名醫生都分在北威州不同的醫院裡,非常幸運我被分到北威州首府杜塞爾多夫的st.vinzenzkrankenhaus。這是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醫院,醫院只有三百張床位,第一天上班我甚至沒有找到醫院的大門在哪裡,但是這個醫院每年卻能完成3-4千例骨科手術,是整個州的骨科中心。現年76歲的院長Thumler教授是德國著名的關節外科專家,它的髖關節置換已經做到第5次翻修國內一般才做到2-3次翻修。醫院也在他的帶動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個有規模的以骨科為重點的醫院。
第一天上班,我就跟著上了四臺手術,上午兩臺,下午兩臺。分別是兩臺關節置換、一臺關節翻修和一臺關節鏡手術,儘管是第二助手,但是仍然讓我受益匪淺,德國不愧是西醫的鼻祖,手術過程中每個醫生手術操作都非常精細,非常愛惜組織,解剖層次清楚,止血徹底,顯露充分。德國的手術器械也讓我愛不釋手,儘管已經很舊了,但是維護的非常好,而且設計合理,材質優良,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的手術器械都非常新,也很貴,但是經常用著不合手,而且很快就壞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在這家醫院,不同手術都有專門配套的工具,各種自動拉鉤的使用減少了上臺人數並且能有效的顯露手術視野,讓我們中國醫生都稱讚不已。德國醫生專業分工明確,每個高年資醫生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所謂“術業有專攻”,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德國醫生工作量很大,他們沒有午休,手術室中的休息吧有咖啡,比薩等各種食物,醫生們下了手術就可以去吃點東西,這時下一個病人已經推到手術室在麻醉了,一個手術間每天排上3-5臺的關節置換是家常便飯,一天下來還真是吃不消。由此我深深的體會到,醫生這個職業是辛苦的,在德國作醫生也不例外。
就骨科專業技術而言,我們和德國的差距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德國人開展的手術我們醫院基本都在開展,在有些領域我們開展的已經有相當的水平,我想我們只有加強專業細化,發展專業特長,從而帶動整個骨科發展,才能更快的縮短我們和醫療發達國家的差距。
這三個月的學習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我相信我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手術風格上都會有所改變,怎樣讓我們的手術,我們的治療更細緻,更人性化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會認真總結這三個月來的學習收穫,這些必定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起到好的作用。
大學生學期末自我鑑定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