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課後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木蘭詩》這篇文章詳略安排極具匠心,富有生活氣息。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然而我卻沒有很好地兼顧。這堂課對人文性比較重視,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學中應該在“詩詞的藝術特點”、“字詞的錘鍊”、“背誦課文”等方面還要下一番工夫,雖然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卻沒有很好突出語文課的學科特點,尤其是“學生翻譯”這個環節,只是選取了三句重點句子讓學生翻譯,互文修辭講得也過於匆忙,由於時間關係,學生讀得不夠深入,這種情況下就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總的來說,這節課堂教學,內容雖然詳實,教法卻不盡得當;準備充分,實際教學過程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作為一名正在成長的見習教師,在整個上課的準備過程中我都得到我們組其他老師的指導,使我感悟頗深,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我十分希望在更多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內修外煉,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篇2

  第一環節的教學設計,至少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個性解讀。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五環節教學過程中第一環節相當重要,它直接決定後面幾個環節的閱讀質量。對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和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時的思維深度拓寬學生多元化閱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沒有越俎代庖,是一點是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的。

  二、分析文字和學情,找準切入點和實破口。

  教師對切入點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字、解讀文字、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也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木蘭詩》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可圈可點之處實在太多,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據發展性閱讀教學一課一得的設計理念,木蘭可親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此,把“通過想象和聯想推度作物形象”確定為本次教學的核心目標,這也是本次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篇3

  1.在閱讀中注重雙基,落實語言的訓練。在完成這一環節時,根據詩歌的特點,我特別重視朗讀,讓學生讀準、讀上口,讀上心,讀出節奏、讀出韻律、讀了味道,這為下面通過想象和聯想推度人物形象這一核心目標的落實打下基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時而勾畫,時而默想,時而小聲朗誦,時而大聲吟詠,學生投入到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的感知之中,並不時在書上作圈點批註。這說明初讀的效果十分明顯。例如有的學生在讀到:“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時抑揚頓挫,緩急相間,重音、節奏、語調都把握得比較好,確實讀出了戰前的緊張而又井然有序的出征準備場面。如果沒有充分地朗讀,而是由老師包辦代替分析恐怕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

  2.注重學生對問題的生髮。傳統的教學中的問題往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者是教學目標而強加給學生的問題。有些是學生並不感興趣的問題,有些是沒有難度和深度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訓練收效甚微。或者是一堂課中沒有問題。這都是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

  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在反覆閱讀和思考後生髮出來的問題,因為這才是最有效的、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比直接尋求問題的答案更加重要。當然,在學生問題生髮時老師要注意把學生引向核心目標上來。以免學生的問題過寬過範,漫無邊際。

  教學第一環節中就有意識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圍繞核心目標提出最有價的問題,為第二和第三個環節打下基礎。後面才會有學生精彩的發言展示和老師精彩的點撥點評。

  總之,這節課的幾個看似不經意的教學預設中重視夯實學生雙基,落實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語言訓練,為二三環節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書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發展學生閱讀、表達、傾聽能力作好鋪墊,為四五環節方法遷移埋下伏筆。 可見第一環節的精心設計無疑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閱讀”的教學指導策略。

土地的誓言反思總結
木蘭詩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木蘭詩課後反思
木蘭詩課文反思小結
木蘭詩課堂反思
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課後鞏固練習題
木蘭詩教學反思
詩經采薇課後反思
古詩兩首課後反思
兒童詩兩首課後反思
木蘭詩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
木蘭詩課文及課後練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