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元宵節吃湯圓是習俗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參閱。
1
元宵節,我正在和姐姐玩耍,突然,二嬸孃叫我們去包湯圓,我們真高興。二嬸孃拿出麵粉放點水,揉成面泥。再拿出芝麻和糖和成餡兒。二嬸孃教我們包湯圓。先拿一些面泥,揉成彈力球大小,捏成小碗似的,把芝麻餡兒放進小碗,再合起來,輕輕地揉成球形,就做成了湯圓。開始,我做不好,不是做破了漏了餡就是做的奇形怪狀。而姐姐學的很快,我就虛心的向姐姐請教。姐姐很樂意手把手的教我,後來,我就做的很好了。
然後,要下鍋了,先把水燒開,把湯圓放進去,如果你喜歡甜的就糖,如果你喜歡吃鹹的就放鹽,我喜歡吃甜的,就放了糖。說到這裡,同學們可不要放太多了,不然牙齒會痛的哦!再放一些豬油,才能讓湯圓更美味哦!
最後,煮開了,就開吃了。一口咬下去,肉餡就露出來了,真美味!
我吃著美味的湯圓,心裡想:我學會包湯圓了。心裡美滋滋的。
2
星期四,是元宵節,下午第三節課,我校舉行了包湯圓活動。
包湯圓之前,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去洗手。回到教室後。就開始包湯圓了。因為我在前年的元宵節裡跟外婆學過怎樣包湯圓。所以,現在我一拿到老師發的麵糰,就知道該怎樣做了。首先,把麵粉壓扁,再那一點兒餡,放在中間,然後,再把邊上封起來,輕輕的把它撮圓。
接著,我們又吃了一、二年級小朋友包的湯圓。一咬,哎呀,幾乎都沒餡的。但是,這畢竟是他們親手做的勞動成果呀!
雖然學會做了湯圓,但是,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
後來我回家查了一下,原來,在宋朝時,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事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辛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瞭解了湯圓的來歷。我覺得這次活動,我既學習了更多包湯圓的祕訣,還很有趣。
3
元宵節的晚上,我對媽媽說:媽,我們吃湯圓吧。媽媽說“兒子你想吃去把糯米粉那過來”。我說好吧。
我們開始攪拌糯米粉時我對媽媽說:“我忘了怎樣包湯圓”,媽媽說:“好吧我來幫你”,媽媽先把糯米糰放在手上,再弄成圓的,然後在中間用手指鑽一個小洞。不能鑽穿,也不能鑽一點點洞。要鑽一半才可以。
然後,媽媽又往裡面到了些芝麻糖再把洞給封住,在手心搓成又圓又團湯圓,看起來像一顆顆閃亮的明珠。最後,媽媽讓我把搓好的湯圓放進燒開的水裡。煮了十多分鐘,要看湯圓浮起來沒有,如果浮起來了,就說明煮好了。沒有就是沒有煮好。我試著學媽媽的做發,開始我還有點不會,不會的是怎麼倒芝麻,不懂要用多大的勺子呢?媽媽想了一會兒說:“看著這樣做,你把勺子放在湯圓的東前,然後直接倒就行了”。那就用吃飯的小勺子吧。我明白後說:“開始包吧,別浪費時間,”我們包呀包,過了一會兒我終於可以輕而易舉的包好了。終於包完了,實在太累了,我得喝一下水才行啊。
今天的包湯圓讓我永遠都想包。
4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
歲月不斷地流逝,但“元宵節”的民間習俗,至今依然非常盛行。比如舞龍、踩高翹、扭秧歌、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給“元宵節”增添了許多光彩。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我們寧波還有包湯圓的習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公在包湯圓,我連忙放下東西;洗好手跟外公學了起來,外公先用開水和糯米粉,然後不斷地用力揉麵,一直揉得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把它揉成“寶塔”的形狀,然後從“寶塔”的頂上拽下一塊塊麵糰,然後用手把麵糰壓成麵餅把芝麻餡放在麵餅中間,再用兩手把它包起來搓圓,不一會兒,我和外公做好了湯圓。準備下一道工序就是煮湯圓了,我們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裡,不一會兒水煮開了,一個個白花花的、圓滾滾的湯圓浮在水面上,真叫人眼饞,我們吃著熱乎乎的湯圓,心裡感到非常得舒暢。
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有滋有味的。我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著,希望更多的人和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節日的快樂。我,期盼著下一年的“元宵節”····
關於寒假趣事的五年級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