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文與原信件照片
其實,醫生鼓勵病人治療的事在醫院裡很常見。但是你有沒有聽說過醫生寫信給病人來鼓勵他治療的?浙江省新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樓新江就這樣做,而且讓91歲的病人有了繼續治療的信心。下面小編就來大家來看看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文,並且附上原信件照片。
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文
樓公紹宥先生:
您是我的老病號。您也是一個高階知識分子。還記得五年前您並與後專程由您女兒陪同前來送我的一幅字“仁心妙手、新華良寶”嗎?那年您八十六歲高齡,精神矍手寫信中“钁”為繁體字鑠信中“爍”,談吐高雅。這幅字我至今珍藏。
現在您九十一歲了。雖然您的雙足又出現了潰瘍,但是您的各項生化指標均還良好,血壓、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心肺功能都還好。但有一點,您的精神狀態不好。我知道,您老夫人的病變讓您憂心,老太太不能陪在您身邊您很掛念,更知道您與老伴伉儷情深、生死與共。然而,真因為這樣,您更得振作精神,配合我的治療,早點康復回家陪伴老伴。
您現在耳朵越來越聾,交流帶來不便。因此我寫了這些文字,希望能幫上您。
您有一個好女兒,您女兒每每看到您這樣的狀態,總是淚眼汪汪。到我辦公室也哭過好幾回,我看著也心痛。
我有一個八十三歲老父母親也於三年前走了,我總是跟老父說:人到了這個年齡,不是為自己活,是為子女活,有您老爸在,這個家不會散。我們做子女的總惦記著這個“老家”,有老家回是做子女的一種幸福。
老先生,我寫這些只是希望您振作精神,快點康復。有句老話:要活活得健,要死死得快。人總有死去的那一天,但在或者的這些時日裡,少給子女留下一點缺憾。這才是一個老人最後能給子女的慰藉
我還想向您老再求一幅字呢!
您的醫生:樓新江
2016.清明節
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信件照片
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信件照片1
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信件照片2
醫生寫信鼓勵治療原信件照片3
樓新江寫信鼓勵樓老先生治療的原因
寫信的醫生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樓新江,收信人則是樓新江的病人——今年91歲的樓紹宥老人。樓新江介紹,之所以寫信給老人,是受老人女兒之託鼓勵老人積極接受治療。令人欣喜地是,這封信真的起了大作用。12日上午,樓新江來到病房,樓紹宥老人對樓新江說:“你治好了我的心病,我會好好接受治療。”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鐫刻在美國紐約東北部撒拉納克湖畔的銘言越過時空,一直縈繞在樓新江心頭。
樓紹宥老人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教授,也是樓新江的老病友,曾因為足部缺血性潰瘍來醫院治療。在樓醫生的悉心照料下,樓老不久就痊癒出院。之後他一直找樓醫生複查,病情控制得不錯。
兩年前,樓老的老伴不幸患了肺癌,從此樓老常常為老伴煎湯熬藥,形影不離。由於很少出門走路鍛鍊,樓老的下肢動脈又發生了閉塞,足部出現潰瘍。看著需要照料的老伴,樓老說什麼也不肯撇下她去醫院治療。看著樓老的雙足潰爛嚴重,不能行走,急壞了老伴和子女。為了讓樓老儘快接受治療,2月底,老伴陪他一起住進了醫院。
住院後,樓新江發現,樓老耳聾嚴重,身形消瘦,雙足潰爛嚴重,已不能行走;因為有小中風,神志時清時糊,精神狀況遠不如五年前第一次見面時那樣樂觀。考慮到二老年事已高又伉儷情深,互為精神依靠,醫院把他們安排在了同一個病房。老兩口隔床相望,互為憐恤,女兒們都很孝順,輪班侍候在病床旁。
然而,就在3月13日,老伴由於肺癌晚期離開了人世。少了老伴的陪伴,樓老變得更加沉默,不再安心接受治療,更是對自己的康復失去了信心,吵著要出院。
“勸也勸了,該說的也說了,可是我父親還是提不起精神來。”大女兒說,父親的狀況讓人揪心,萬般無奈下,4月1日,她來到醫生辦公室:“樓醫生,我爸爸最聽您的話了!您勸勸他吧,我們總想讓老爸再活些日子!”就這樣,樓醫生應允下來。
4月1日,樓新江下班已經是深夜。但是樓老女兒的話他記在了心間。
“樓老幾乎沒有聽力,平時要戴老花鏡讀書看報……”樓新江回想著關於樓老的一些細節,決定用最質樸的書信形式傳達給樓老治療的動力和信心。
藉著清明放假的空隙,樓醫生寫下這樣一封信:“……還記得五年前,您送我一幅字,那年您86歲高齡,精神矍鑠,談吐高雅,這幅字我至今珍藏……我有一個83歲老父,我總是跟老父說:人到了這個年齡,不是為自己活,是為子女活,有您老爸在,這個家不會散……有老家回是做子女的一種幸福……”
這封信裡,有樓新江鼓勵樓老接受治療的勸說,有從為人子女角度傳遞給老人生活的希望,還有對生命質量的探討。“我當時就是有什麼說什麼,希望能勸解樓老專心接受治療。”樓新江說,事後我從他女兒那裡得知,老人信後,感覺豁然開朗,並將這封信妥妥地珍藏起來。
第二天樓醫生查房時,樓老握著他的手,一個勁說謝謝,並在病床上開始活動自己的下肢,他說:“這封信我一定會珍藏!”
11日,在病房裡,樓老握著樓新江的手說:“你救了我三次,第一次是五年前你治好了我的病;第二次是你給我寫的信,讓我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第三次就是今天,我願意接受治療,你讓我再次站起來,我要為孩子們多活幾年。”
樓新江聽後很是感動,他告訴記者,在血管外科的病房裡,患者大多是高齡老人,“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精神寬慰。”每天下班前,無論是剛做完手術,還是剛坐完門診,樓新江都要去病房轉一轉:“晚些時候,一般家屬們來到醫院了,和家屬溝通治療方案,和病人溝通心裡的想法,有時比治療更重要。”
感恩勵志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