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奮鬥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要有一顆奮鬥的心,讓自己打敗成功路上的一切困難,收穫最終的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美國運通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有一次,他與運通公司總裁格魯布約好第二天下午在總部見面。可到了第二天下午,由於機場臨時改變航班計劃,導致巴菲特提前一個多小時抵達紐約。

  當巴菲特進入運通公司辦公大樓,距離約定時間大概還差一小時。此時正是上班時間,他原本可以與前臺工作人員打下招呼,與格魯佈會面,可是他沒有那樣做,而是在大堂裡找了個座位,打算等約定時間快到了才通知格魯布。

  幾十分鐘後,外出辦事的總裁祕書路過大廳,將正在等待的巴菲特認了出來,於是急忙通知格魯布。格魯布急匆匆下樓迎接,見到巴菲特後,大惑不解地問:“你早就到了為何不告訴我?”巴菲特解釋說:“我怕影響你的工作計劃,既然約定好了時間,就應按照約定的時間來。”格魯布深受感動,緊緊攥住巴菲特的手,好長時間說不出話來。

  像這種恪守諾言,將他人的利益放在心裡的人,誰不願意與之合作呢?

  篇2:低調堅守,成就盛名

  瑞士軍刀始創於1884年,它的創始人卡爾·埃森納為紀念自己的母親,就用母親的名字“維多利亞”註冊成了商標,瑞士軍刀因此也被世人稱為“維氏軍刀”。1918年,58歲的卡爾·埃森納去世了,他把產業留給了兩個兒子卡爾·埃森納二世和愛德華·埃森納。就是在這個時候,兩個兒子攜維氏軍刀挺進美國,並且讓其迅速壯大起來。

  二戰末期,美國人熱衷於製造豪華的摺疊刀具,這無疑給了維氏軍刀一個巨大的市場。維氏公司開始積極地通過美國福利社向二戰中的士兵發售他們的軍官刀。由於質量好、功能多,維氏軍刀很受歡迎,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然而奇怪的是,無論世界各地的經銷商怎麼催,維氏軍刀的產量都沒增加。

  原來,卡爾·埃森納二世和愛德華·埃森納兩兄弟一直秉承著父輩的生意理念,把技藝嫻熟的工人當做軍刀的核心競爭力。要擴大生產量,就必須培養新的工人,但是培養合格的工人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想因為倉促找人,而影響到刀的質量,於是,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其實,還有一個讓維氏公司堅持不加產量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一條司訓:不準解僱員工,而且要以最大的福利對待工人。因而,如果為了擴大生產量而招收新員工,那麼就意味著在生產熱潮過後,公司負擔就增加了。

  所以,面對眼前潮水般的訂單,維氏公司依然清醒地堅持著祖輩的信條,維持著原來1000多人的員工數量。這1000多人裡面很多是祖孫三代。

  維氏公司這種緩慢擴張的做法,必然遭到一些客戶的指責,但卻為公司贏得了更好的口碑。這個口碑給瑞士軍刀帶來了兩個巨大的“免費廣告”。

  20世紀80年代,一部名為《馬蓋先》的電視劇風靡世界。劇中的主人公懶散但能幹,屢次成功地對付暴徒、間諜、科學狂人,甚至是精神病人。有意思的是,馬蓋先的唯一武器就是瑞士軍刀,他用它來拆炸彈、撬鎖……這樣的一部片子,給維氏公司帶來了極大的廣告效益。

  還有就是在1983年,一位德國宇航員乘坐太空梭在空間站裡要完成72項實驗。無數人通過衛星轉播觀看他的一舉一動。可是當他開啟工具箱的時候,忽然發現帶的扳手型號不對。宇航員猶豫了幾秒之後,鎮靜地拿出了一把瑞士軍刀,並且用軍刀裡藏著的扳手順利解決了難題。這樣的一次轉播,讓瑞士軍刀的形象更深入人心,甚至有人給它起了個很響亮的外號,叫“無敵的空間勤雜工”!

  正是因為維氏公司低調地堅守著祖輩留下來的這些信條,瑞士軍刀才能夠贏得全世界的青睞,銷量一直遙遙領先,創造出百年輝煌。

  篇3:把理想推遠一點

  比爾·拉福是美國當代著名的企業家。

  比爾從商的志向來自於父親,他的父親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卻始終沒有取得什麼驕人的成績。受父親影響,比爾從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更何況他的父親也認為機敏果斷、敢於創新的他,非常具有從商天賦,所以一直鼓勵他去讀經濟或商貿類的大學。

  讓父親沒想到的是,比爾高中畢業後,卻來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工科中最基礎最普通的機械製造專業。比爾的父親生氣地指責他:“你一定是忘記了自己的理想!要知道,你並不想做一名出色的工人,而是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你為什麼不讀商業貿易反而要來學習機械製造呢?你這不是向理想努力,分明是把理想推得更遠了!”

  比爾不贊同父親的觀點,他覺得適當把理想推遠一點是正確的。因為工業商品在商貿中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不具備工科知識,就不能準確把握產品的效能、生產製造等各方面的情況,將來很難保證能在經商中佔到優勢,更何況學習工科不僅能增強工業技能,還能幫助一個人建立嚴謹求實的思維能力,培養一種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這些素質都是經商所不能缺少的。

  聽了比爾的解釋,父親明白了他的想法,比爾也得以留在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讀書。在4年的大學時間裡,比爾沒有拘泥於本專業,他同時還涉獵了化工、建築、電子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畢業後,立志從商的比爾並沒有立刻帶著這些知識投身商海,而是考入了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的碩士學位。這期間,比爾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學知識,明白了決定商業活動正確性的眾多因素。

  取得學位後,按理說比爾應該可以向理想進發了,可是他不僅沒有立刻下海經商,反而把理想推得更遠了。他又花了3年的時間進入私人學校學習法律知識,之後又進入了一所法學院旁聽法律課程,同時他還學習了一些關於微觀經濟活動的專業經濟學以及企業管理知識。完成這一切後,比爾考進了政府部門。這時,他的父親終於忍不住了,指責比爾已經徹底忘記了自己理想,並提醒他應該努力讓自己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去從事政治。

  比爾有自己的想法,因為經商必須要具備很強的交往能力,要想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必須深諳處世規則,善於人際交往。這種能力是在任何學校都學不到的,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磨鍊出來,而磨鍊這種能力的最佳去處就是政府部門。比爾在政府部門一干就是5年,他在工作中培養出了深思穩重、沉著冷靜的個性。

  5年的政府工作結束後,比爾開始慢慢向商業靠近,他應聘到一家公司開始熟悉商情與商務技巧。因為表現突出,兩年後,公司打算出高薪讓他擔任副總經理,但比爾卻辭職了。他意識到是時候正式向自己的理想邁進了,隨後,他開辦了自己的拉福商貿公司,這時,比爾已經是35歲的中年人了。

  因為比爾的準備工作實在太充分了,在接下來的商務交際中,他幾乎能考慮到每個細節,能應對一個合格的商人應該能應對的一切,並且能夠嗅到各種商機,避免各種法律糾紛。他之前所學的每一種知識和所做的每一步準備,都在他之後的商業活動中發揮出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讓他的生意進展得異常順利。

  也正因此,在此後25年時間裡,比爾的公司從最初20萬美元的資產發展成了現在的200億美元,他也成了美國商業圈的一個神話人物。

  對於比爾的成功,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就曾在一本書中這樣評論:“急於求成在很多時候往往是欲速則不達,而適當推遠理想反而是一種備戰人生的最佳方式,比爾所擁有和依賴的,就是這種獨特的智慧!”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精選
名人經過挫折成功的事例精選
相關知識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勵志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優選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經典集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經典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精選集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精選
關於奮鬥成功的例子
關於奮鬥成功的事例經典
關於奮鬥成功的事例精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