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人物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唐才子傳》說王之渙為薊門人,或因他年少有俠氣、從五陵年少遊、擊劍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誌銘記載,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則晉陽***今太原***為其原籍,家居絳州***今山西新絳縣***。墓誌銘說王之渙卒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歲,推之可知生於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渙出身於太原王家,為當時名門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為後魏絳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絳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請大夫、著作郎,入唐為安邑縣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縣令。父王昱,鴻臚主簿、浚儀縣令。從曾祖到父親,雖然皆為官,但均為小官。王之渙排行第四,自幼聰穎好學,年齡還不到20歲,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壯,便已窮經典之奧。他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習,虛心求教,專心寫詩,在十餘年間,詩名大振,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後來,他曾一度作過冀州衡水縣主簿,時間不久就被人誣陷。於是,王之渙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縣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不知何故,王之渙未走科舉之途,而以門子調補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時,王之渙父母均已去世,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王之渙才高氣盛,不願為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裡,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閒放。”在家過了15年閒散自由的生活。後來他的親朋好友覺得他這樣一直沉於下層,不是辦法,便勸他入仕。後來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職。他在職官風以清白著稱,理民以公平著稱,頗受當地百姓稱道。誰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歲之壯年,卒於官舍,葬於洛陽。

  如此有才華之人,可惜終不見用,天也不假其年。這也是諸多有才華的正直知識分子的常見結局。他的詩雖只流傳下六首,但這寥寥數首,確為我國古典文學寶庫的精華。也為眾多學子提供了參考。

  王之渙與李氏的婚姻,可能還有一段羅曼史。開元十年***公元722年***兩人結婚時,王之渙是已婚並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歲,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渙小17歲,正是妙齡女子。縣令的千金,嫁給父親部屬、35歲又已婚的小小縣尉,頗耐人尋味。這一定是為王之渙的才華所傾倒。

  靳能在墓誌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可謂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給王之渙後,兩人恩愛。王之渙在家賦閒15年,李氏安貧樂素,跟他過著清苦的生活。王之渙再入宦場,生活剛有了轉機,卻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歲而守寡。王之渙死後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渙有前妻,兩人竟不能合葬。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卷二***見《說郛一百卷》卷二十五***載:“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遊處略同。一是,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以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豔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乃曰‘寒雨連江夜入吳……’。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開篋淚沾衣,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論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直上白雲間……’。之渙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身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因史料關係,後世對王之渙身世所知甚少,但他作為一個名詩人,卻幾乎盡人皆知。他那首膾炙人口的《涼州詞》。正好有10多個梨園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來此會宴,他們三人便在旁邊一面烤火一面觀看。王昌齡提議說,我們各擅詩名,究竟誰勝於誰,今天我們可看她們所唱誰的詩多,誰便為優者。第一個歌妓唱的是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在壁上為自己畫了一道。第二個唱的是高適的“開篋淚沾臆”,高適也為自己畫了一道。隨後王昌齡又添得一道。王之渙說,這幾位為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應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誰的詩。若唱的不是我詩,剛終身不敢與你們二位爭衡了。待那名妓唱時,果然為王之渙之詩,三人不覺開心笑起來。諸伶因他們大笑而見問,知是王之渙等,非常高興,即拜請他們人席。旗亭畫壁,遂成典故。元人還編成雜劇上演。從此可見當時王之渙詩名之盛。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這首詩表達出戍邊士兵的思鄉懷土之情。詩的首句寫極目遠眺之景, 描繪出黃河的蜿蜒雄壯。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孤城,意境蕭殺悲 愴。先寫邊塞的蕭索悲涼,以襯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轉,引人羌笛之聲。羌笛所奏是《折楊柳》的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玉門關內或許春風和煦,關外卻是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 寄情也不能,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一個“怨”字,用詞精妙,語調委婉, 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首詩寫出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 蒼涼,沒有衰萎頹唐的情調,表現出詩人廣闊的胸襟。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才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歷史人物元稹的愛情經歷
王之渙的人物生平
相關知識
王之渙的人物生平
王之渙的人物生平
王欽若的人物生平
王皇后的人物生平
王獻之的人物生平
趙孝成王的人物生平
秦武王的人物生平
周孝王姬闢方的人物生平
靈懷皇后王榮的人物生平
魏惠王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