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喜遇王處士鑑賞
《秋夜喜遇王處士》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的頭兩句“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主要寫詩人在耕作一天之後的晚歸途中,與王處士相遇;後兩句“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描寫與好友相遇時的自然景色。全詩以情馭景,以景託情。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秋夜喜遇王處士①
北場②芸藿③罷,東皋④刈⑤黍⑥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⑦飛。
秋夜喜遇王處士【註釋】
①處士:對有德才而不願做官隱居民間的人的敬稱。
②北場:房舍北邊的場圃。
③芸藿***huò***:鋤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葉。
④東皋***gāo***:房舍東邊的田地。皋,水邊高地。
⑤刈***yì***:割。
⑥黍***shǔ***:即黍子。單子葉禾本科植物,生長在北方,耐乾旱。籽實淡黃色,常用來做黃糕和釀酒。
⑦螢:螢火蟲。
秋夜喜遇王處士【白話譯文】
在屋北的菜園鋤豆完畢,又從東邊田野收割黃米歸來。在今晚月圓的秋夜,恰與老友王處士相遇,更有穿梭飛舞的螢火蟲從旁助興。
秋夜喜遇王處士【賞析】
這首描寫田園生活情趣的小詩,質樸平淡中蘊含著豐富的雋永詩情。
前兩句敘述了農事活動歸來,“喜遇”的背景,即詩人在田地裡耕作了一天。這裡“北場”“東皋”都是泛指詩人家附近的田地。“芸藿”和“刈黍”都是秋天的農事活動。“東皋”暗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詩句點明歸隱躬耕身份。詩人耕作於不同地點,耕耘不同作物,這些場景和作物的變化,在視野上給人描繪了一幅和諧而有節奏的動感畫面,體現了詩人耕作時的愉快心情。這兩句平平敘述,沒有任何刻畫渲染,平淡到幾乎不見有詩。雖然詩人寫的這兩句平淡不加雕飾,但樸素而有節奏的詩句中,自然描繪出了詩人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這樣輕鬆自由的環境也使詩人的心境變得和諧平衡。王績歸隱生活條件優裕,參加“芸藿”、“刈黍”一類田間勞動不過是田園生活的一種輕鬆愉快的點綴。這種生活所造成的和諧心境是下兩句所描繪“秋夜喜遇”的背景與條件。
後兩句描寫的是詩人和朋友李處士相遇時的自然風景。星星點點的螢光、明亮的秋月,把鄉村夜景襯托得寧靜而不單調,透著恬淡之美,別有一番情趣。帶著日間田野勞動後的輕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懷著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欣然自適,兩位鄉居老朋友在這寧靜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這個滿月之夜,整個村莊和田野籠罩在一片明月之中,顯得格外靜謐、安閒、和諧。這裡那裡又穿梭地飛舞著星星點點秋螢,織成一幅幅變幻不定光圖案。它們的出現,給這寧靜安閒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動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顯得單調與冷寂。同時這區域性流動變幻又反過來更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這裡對兩人相遇場面沒有作任何畫面描寫,也沒有一筆寫“喜”字,但透過這幅由溶溶明月、點點流螢所組成的山村秋夜畫圖,藉助於“相逢”、“更值”這些感情色彩濃郁的詞語,那種沉醉於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的那種心境、環境的契合無間舒適安恬、共對如此良夜幽景兩位朋友別有會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經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這首小詩語言質樸自然、清新流暢。在當時六朝靡麗詩風尚存的時代,可謂獨樹一幟。該詩最突出的特點是寓情於景,借景抒情。 “北場”、 “東皋”、 “毛月”、 “夜螢”,每處景物都飽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開頭兩句的美景是愉快的,後兩句好友相逢更是喜上加喜,這種心情透露在字裡行間。這首小詩雖寫田園隱居生活,卻表現了鄉居秋夜特有的美以及對這種美的心領神會。色調明朗,富於生活氣息。這首詩則既保持樸素自然的優點,又融情入景,不經意地點染出富於含蘊的意境。從田園詩發展上看,陶淵明重寫意,王維則著意創造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王績這首詩不妨看作王維田園詩先聲。從詩中還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但它從整體上說已經屬於未來詩歌發展時代作品了。
七年級上語文古詩詞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