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人勵志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有很多古人的故事都是非常的勵志的,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中國文人一直深受老莊超脫出世思想的浸潤,當他們的人生道路——往往是仕途——遭遇挫折時,便委身於自然山水,從中尋找精神寄託。長期的貶謫生涯,消蝕著文人積極用世的抱負,他們只好把心放在和諧純美的自然山水中,靜靜地療傷,靜靜地撫慰,抒發憂思。

  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後,似乎非但沒有抱怨,反而以山水為樂,遍遊當地名川大山,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這些遊記,往往於景物描寫之中抒寫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與對現實的不滿。山水之樂,給了他精神安慰。他的山水詩,流露出一線恬然自適的欣慰,也表現出作者所向往的“雲無心以出岫”的自由生活境界,但也處處顯出被貶遠荒的幽憤。

  慶曆五年,歐陽修被貶到安徽滁州之後,一度借酒澆愁,寄情山水,經常悠遊於水光山色之間與民同樂。所以,39歲竟然已有醉翁之號,還修建了醉翁亭。《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滁州山間的朝暮變化,四時不同的景色,以及滁人和自己在山間的遊樂,表達了擺脫約束、從容委婉的情致。

  他們的“窮愁著書”在很大程度是無奈的,他們的內心仍然鬱悶不已,遊山玩水只是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洩為山水詩”,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平之鳴”罷了。

  篇2

  因為貶謫,這些文人就接近了人民,有了體察社會生活的機會。

  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杜甫卻不管窮達都要兼善天下;儒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杜甫卻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謀其政;儒家一面“民為貴”一面輕視勞動輕視勞動人民,杜甫卻喜歡勞動,主動接近勞動人民。是生活磨難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尤其是屢遭貶斥之後,他獲得了深入人民生活的機會,瞭解了民情,看到了人民的痛苦,深入人民生活,並投入實際鬥爭,一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一面勉勵人民參戰。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期間,寫出了“三吏” “三別”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的愛國詩篇,使他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達到了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贏得了“詩聖”的稱號。

  從宰相任上被貶同州時,元稹遭到當地旱災,曾經作詩歸罪於自己,詩中問道:“臣稹苟有罪,胡不災我身?胡為旱一州,禍此千萬人?”聯想到百姓的遭遇,他又問道:“團團囹圄中,無乃冤不申?擾擾食廩內,無乃奸有因?軋軋輸送車,無乃使不倫?遙遙負擔卒,無乃役不均?”。這種關懷,體現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韓愈被貶潮州時,有《宿曾江口示孫湘二首》記述水患中的三江百姓的苦難。

  王禹偁敢於向宋太宗獻《端拱箴》,對“聚民膏血”的統治者大為憤慨,對“室無環堵”“地無立錐”的廣大人民深切同情。貶官商州時,同情由於旱災而流亡他鄉的饑民,想到自己十年仕宦,無異於人民的蠹蟲,就始終抱著羞於做官、關懷人民疾苦的態度。他學習商州民間的歌唱,熱情地歌頌人民集體互助的艱苦而快樂的勞動。

  景佑三年十月,歐陽修為范仲淹被貶而鳴不平,結果自己也被貶為夷陵縣令。當時,年方三十的歐陽修不僅博覽群書,還深入到社會最下層,體察民情,同情人民的貧困,廣泛收集資料,反映人民的疾苦。蘇軾屢經貶謫,在艱苦的歲月裡不得不為衣食而躬耕,從而縮短了與人民的距離。從勤政愛民的思想出發,做了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情。謫官海南時,和少數民族也相處得比較融洽。

  篇3

  貶謫士人仕途遭受挫折,對宦海浮沉、世態炎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普遍表現出對宦途的失望與無奈。但是,不同的貶謫文人因為不同的人生哲學和人格的指引有著不同的人生選擇。

  長安三年,當權的宦官外戚等等任務暗中對李白讒毀打擊,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現實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他寫了不少詩歌抒發了自己的痛苦和憤懣。如《行路難》、《樑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夢遊天姥吟留別》等,雖然高揚著勝利的信心,充滿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但也在無法排遣的悲憤中表述了他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強烈痛苦

  柳宗元初貶永州任閒職,情緒一度低落,曾心灰意冷地對友人說:“凡人之黜棄,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獨以無有是念。自以罪大不可解,才質無所入,苟焉以敘憂慄為幸,敢有他志?”然觀其在永州期間創作的諸多寓言小品,或諷刺那些依仗權貴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或諷刺封建剝削階級醜惡的人情世態。感情充沛,諷刺犀利,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與政治,表現了對世態的清醒體認,表述了極度壓抑下的不屈。

  因反對新法,蘇軾出任杭州通判經過金山時寫了《遊金山寺》,詩人從天寒的沙痕想起江潮的澎湃,從長江的到海不回暗傷自己的宦遊不歸,流露了對宦途的厭倦情緒。震驚朝野的“烏臺詩案”雖因親友的營救和神宗的干預,蘇軾未遭殺身之禍,而以黃州團練副使的身份貶謫黃州。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這飛來的橫災,徹底粉碎了他希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然後功成身退的幻想。沉重的政治打擊和後來的喪子之痛,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情緒,使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反映在創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風格都有了明顯的變化。

  秦觀在貶官後寫的小詞,表現他在政治上遇到挫折時的絕望。在《千秋歲》與《踏莎行》中,有著濃厚的感傷情調,對於自己的或是他所關心的人物的不幸遭遇,往往表現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抱怨態度。在《臨江仙》與《虞美人》中,以一個被遺棄而無可控訴的女子的口氣,表達了自己遭到當權派接二連三打擊之後的鬱郁不得志。

  幾遭黜落之後,即便是在范成大幕府期間,陸游仍然無法派遣報國無路的苦悶,只能借酒澆愁。“渭水岐山不出兵,卻攜琴劍錦官城”,可見他當時的抑鬱心情。

 

關於人們勵志讀書的故事
關於讀書的勵志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古人勵志的故事
關於名人勵志小故事4篇
十個關於學習勵志的故事
關於少年勵志的故事
關於勤奮勵志的故事
有關於兒童勵志的故事
關於明星勵志的故事
關於名人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關於古人成功的故事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