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勤學勵志故事
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麼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有關勤學勵志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焦耳求知——好學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划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裡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裡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篇二:電報迷與看報迷——堅持
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
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為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裡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後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這可怎麼班呢?這對於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於是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援自己做實驗。
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裡,並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臺電報機留在朋友家。晚上會到家後,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並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為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於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愛迪生的爸爸看到兒子自制的土電報機還真能用,心裡非常高興。心想,這孩子也不簡單!從此以後,他就再也不阻止愛迪生晚上道電報實驗了。後來愛迪生經過艱苦地努力,終於成了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
篇三:巴菲特留給兒女的財富
巴菲特並非一位天生的好父親。有一次下班回家自顧自地向自己的書房走去時,他吹著口哨從摔倒在地的小兒子彼得身邊走了過去。彼得與母親逛街時,看到一本《父親手記》。彼得認為自己的父親正缺乏做父親的能力,於是鼓動母親買下了書。他不客氣地將它放在了巴菲特的書桌上。
這樣的情況讓巴菲特感到十分憂慮。他深深地感受到子女對自己的失望。他認真地反省了自己,並開始讓生活不斷地釋放空間,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都裝進了自己的心裡。巴菲特開始記錄子女的成長,他每年都會將自己孩子成長的點滴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累積起來共有30多本。這本書後來成為比爾·蓋茨最喜歡閱讀的書籍之一。
巴菲特對子女的教誨最重要的體現在他對子女金錢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上。巴菲特認為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幫助是“家有千金,不如授子一技”。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理財,遠離賭博的行為,他在家裡安了一個角子機,每次給自己的孩子零花錢之後,又用角子機把錢贏回來,通過這樣來教育子女不要參加賭博活動。
困擾孩子們的另一個問題是:不管他們走到哪裡,他們總是戴著巴菲特兒子或者女兒的帽子。世人在看待他們的成績時,更多的是看到巴菲特子女的成績,而不是蘇珊、霍華德或者彼得的成績。伴隨著這種想法會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甚至可以引起子女對父母的憎恨。與其他富豪不同的是,巴菲特十分理解孩子們這樣的心境。
孩子們小的時候,巴菲特並沒有過多要求,而是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玩泥巴侍弄花草,聽音樂唱歌,看攝影作品,在田野裡瘋跑,都是孩子們生活的內容。他所做的就是儘量使孩子們快樂,並給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事物,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兒子霍華德做生意失敗後,開始巴菲特並不想幫他,因為自己栽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可是經不住妻子的再三勸導,巴菲特還是給兒子霍華德買了家農場,但霍華德,必須按期繳納很高的租金,否則農場立即收回。巴菲特問霍華德敢接受嗎?霍華德接受了。幾年後,霍華德的農場蒸蒸日上,並不斷涉及不同行業。後來,霍華德發現經商並不能使他快樂,在生意的高峰時期放棄了經商,一心做起了攝影,現在過得也不錯。
在巴菲特自己看來,他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勤于思考,總結了一些規律。所以,他經常告誡孩子們要有思考的習慣,並在勤于思考中學會善於思考。幾年前,霍華德在農場站住腳後,不斷捕捉市場資訊,思考總結,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在他的攝影事業中,勤于思考也讓他受益匪淺。小兒子彼得也經常在寂靜的時候思索創新,尋找靈感,創作了許多動人心絃的音樂作品。蘇珊也喜歡思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當巴菲特宣佈捐出85%的財富後,《紐約時報》問巴菲特,這是否意味著他的孩子們失去了一切。對此,巴菲特是這樣看待的:活著,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只是一串數字,只有樂觀、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穫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說,他已經把他最珍貴的財富都贈送給了他的孩子們了。
相關文章:
古代職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