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賈居貞是元朝時期官員,賈居貞為人清廉,不貪名利,恪守本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材料

  賈居貞,字仲明,真定獲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為行臺從事。時法制未立,人以賄賂相交結。有饋黃金五十兩者,居貞卻之。太宗聞而嘉嘆,敕有司月給白金百兩,以旌其廉。世祖即位,授中書左右司郎中。從帝北征,每陳說《資治通鑑》,雖在軍中,未嘗廢書。一日,帝問:“郎俸幾何?”居貞以數對。帝謂其太薄,敕增之,居貞辭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劉秉忠奏居貞為參知政事,又辭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執政者,將何以處之?”不拜。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伐宋,居貞以宣撫使議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漢,伯顏以大軍東下,留右丞阿里海涯與居貞分省鎮之。居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閫重兵所屯。聞諸將不睦,遷徙之民盈城,復皆疾疫,芻薪乏闕,杜門不敢樵採。不乘隙先取之。”驛聞。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領兵取江陵,居貞以僉行省事留鄂。於是發倉廩以賑流亡,宋宗室子孫流寓者,廩食之,不變其服,而行其楮幣。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命未下居貞閉門不出而驕將悍卒合謀擾民乃復出視事人恃以無恐及行鄂之老幼號送於道刻其像於石祠之泮宮十五年,遷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未至,民爭千里迎訴。士卒有挾兵入民家,誣為藏匿以取財者,取人子女為奴妾者,皆痛繩以法。南安李梓發作亂,居貞慮將帥出兵擾民,請親往,卒才千人,營於城北,遣人諭之。賊眾聞居貞至,皆散匿,不復為用。比還,不戮一人。十七年,以疾卒於位,年六十三。贈推忠輔義功臣,追封定國公。

  ***節選自《元史·賈居貞傳》***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命未下/居貞閉門不出/而驕將悍卒合謀擾民/乃復出/視事人恃以無恐/及行/鄂之老幼號送/於道刻其像於石/祠之泮宮/

  B.命未下/居貞閉門不出/而驕將悍卒合謀擾民/乃復出/視事人恃以無恐/及行/鄂之老幼號送於道/刻其像於石/祠之泮宮/

  C.命未下/居貞閉門不出/而驕將悍卒合謀擾民/乃復出視事/人恃以無恐/及行/鄂之老幼號送於道/刻其像於石/祠之泮宮/

  D.命未下/居貞閉門不出/而驕將悍卒合謀擾民/乃復出視事/人恃以無恐/及行/鄂之老幼號送/於道刻其像於石/祠之泮宮/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甫冠:剛剛加冠。古代未成年男子不帶冠,19歲或20歲時舉行加冠禮,標誌著成年。

  B.郎中:原指朝廷醫生,自唐以後指分管各司事務的高階官員,位在尚書、侍郎之下。

  C.品秩:官品與奉秩。是官職並行的人身等級制度,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級的標誌。

  D.楮幣:宋金元時發行的“會子”“寶券”等紙幣,多用楮皮紙製成。後泛指一般的紙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賈居貞為人清廉,深受讚賞。在國家法制尚未確立時,人們互相行賄勾結,他拒絕接受別人贈送的黃金,皇上知道後,大加讚賞並給予表彰。

  B.賈居貞不貪名利,恪守本分。他不願為獲取個人利益而破壞國家制度,不論是世祖提出為他增加俸祿還是劉秉忠上奏推薦他做參知政事,他都不接受。

  C.賈居貞善於用兵,把我戰機。在與丞相伯顏征伐宋朝時,他憑藉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有利於元軍的戰機,建議趁宋軍危困之際及早攻打軍事重地江陵。

  D.賈居貞一心為民,體恤百姓。在江西任職期間,他軍中的士兵騷擾百姓,居貞嚴厲懲治。在平定叛亂時,他親自帶兵,不擾百姓,不殺一人,勸退賊寇。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從帝北征,每陳說《資治通鑑》,雖在軍中,未嘗廢書。

  ***2***聞諸將不睦,遷徙之民盈城,復皆疾疫,芻薪乏闕,杜門不敢樵採。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

  4.C

  5.B【解析】“郎中原指宮廷醫生”錯誤,郎中,官名。始置於戰國,職掌侍衛。

  6.D【解析】“他軍中的士兵”錯誤,文中沒有明確資訊;“勸退賊寇”表述不準確,原文意思是賊寇部眾聽說居貞到達,都分散藏匿,不再為李梓發賣命。

  7.***1***他隨從世祖北征,常常為世祖講說《資治通鑑》,即使在軍中,也未曾停止讀書。***“每”“雖”“廢”各1分,句意2分***

  ***2***聽說眾將不和,遷徙的百姓滿城,又都得了傳染病,柴草缺乏,卻關閉城門不敢出去砍伐。***“盈”“乏闕”“杜”各1分,句意2分***


  

元史餘闕傳閱讀答案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
元史賈居貞傳閱讀答案
元史廉希憲傳閱讀答案
元史程思廉傳閱讀答案
元史高智耀傳閱讀答案
元史劉秉忠傳閱讀答案
元史劉秉忠傳閱讀答案
元史張子良傳閱讀答案
元史張子良傳閱讀答案
元史曹伯啟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