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橋頭鎮歷史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橋頭鎮隸屬東莞市,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部,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水網東緣,珠江三角洲地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東莞市橋頭鎮歷史

  宋朝初期,就在東岸人在橋頭境內聚居生息;南宋末年,有部分人從南雄珠璣巷遷此定居,其後還有小部分於元、明、清三代相繼遷徙於此定居。

  明朝以前建置

  據陳伯陶主編的《東莞縣誌》記載:"明以前邑制,城內日坊,附城日廂,坊三而廂一,其在野則以鄉統都,鄉四而都十三***卷三,與地略、都坊***。"當時東莞縣分文順鄉、歸城鄉、恩德鄉、延福鄉,橋頭境內的鄉村大部分屬歸城鄉。

  清朝期間建置

  據陳伯陶《東莞縣誌》***與地略***載,清代東莞縣城鄉"分五屬",即分別為捕廳、戒廳、京山司、中堂司、缺口司五屬管轄。今橋頭境內鄉村當時歸京山司管轄,京山司機構設於茶山。

  民國期間建置

  民國成立後,東莞縣取消了清朝的"五屬分隸",實行縣轄區制。據有關檔案資料記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間,東莞縣轄6個區,區下設鄉,鄉下設保。當時橋頭境內基本上屬第三區,名豐樂鄉***30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間,國民黨縣政府將區鄉建置作了調整,東莞縣仍設6個區,橋頭仍屬第三區,當時人口有16123人。橋頭轄村有:橋頭墟、東橋市、巷頭、土橋、李屋、李屋新圍、鄧屋、鄧屋新圍、楊公朗、朗廈、田溪頭、路塘、馮屋、逕貝、逕貝新圍、中和墟、嶺頭、神墩、塘頭廈、石水口、嶺廈、大洲、大洲新圍、禾坑、禾坑新圍、東岸、東岸墟、邵江頭、江頭、湴湖、陳屋邊頭、中心崗、山邊、屋廈。

  此外,今橋頭境內的田頭角當時則屬常平鄉。司馬、九江水則屬豐樂鄉***今屬常平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建置

  1949年10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建國初,東莞縣劃分8個區,橋頭屬第七區。

  1953年春,東莞縣將原來的8個區劃分15個區,橋頭地區劃為第九區。

  1954年7月10日,區鄉建制又變化,東莞縣建立10個鄉級鎮,把茶山、寮步、大朗、常平、清溪、橋頭、厚街、道滘、望聯、東中等鄉改為鄉級鎮。

  1955年9月,第九區改稱橋頭區。

  1957年12月,東莞縣撤區設鄉,成立37個大鄉,橋頭鄉管轄橋頭、謝崗。

  1958年9月,東莞廢大鄉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將常平、橫瀝、橋頭、東坑4個大鄉合併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橋頭從常平公社析出,成立橋頭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東莞縣人民公社制度撤消,橋頭公社改為橋頭區,各大隊改為鄉。

  1985年,東莞撤縣建市,東莞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11月,橋頭區改稱橋頭鎮,原區公所管轄的14個鄉略作調整,變為16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東江、山和、崗頭、屋廈、邵崗頭、朗廈、李屋、鄧屋、橋頭、嶺頭、逕聯、田新、石水口,大洲、禾坑、田頭角、蓮城居委會。

  2000年,各管理區改稱村。

  東莞市橋頭鎮簡介

  橋頭鎮隸屬東莞市,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部,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水網東緣,珠江三角洲地區。東江中下游,毗鄰博羅縣,東連惠陽縣,南與謝崗鎮、樟木頭鎮為鄰,西與常平鎮接壤,西北與企石鎮相接;西北距莞城45公里,東南距深圳68公里,東距惠州80公里。離京九鐵路、廣深鐵路和廣梅汕鐵路東莞東站8公里。

  2014年,橋頭鎮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轄6個社群11個村,橋頭鎮戶籍人口3.7萬人,外來人口12.84萬人,常住人口為16.54萬人。2014年,橋頭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3.6億元。

  橋頭鎮先後獲"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中國荷花名鎮" 、"國家衛生鎮" 、"廣東省中心鎮" 、"中國環保包裝名鎮" 、"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廣東省教育強鎮" 等榮譽稱號。

 

 看了的人還看了:

1.東莞地圖

2.廣東東莞社保卡餘額查詢方法

3.東莞兩癌篩查工作報告

4.超市銷售實習報告範文3篇

5.東莞房地產市場週報

6.小學語文教研組第二學期工作計劃3篇

拿破崙的人物生平
東莞市橋頭鎮歷史簡介
相關知識
東莞市橋頭鎮歷史簡介
東莞市橋頭鎮歷史簡介
東莞市可園博物館簡介
東莞市跆拳道協會簡介
東莞市跆拳道協會簡介
東臺市七年級歷史月考自測試卷
東臺市七年級歷史月考自測試卷
北宋東京保衛戰的歷史事介紹
東漢末年的歷史簡介
南市街歷史簡介